不孝敬”这一词,到底怎么样才是不孝敬?这个问题一抛出,就让人感觉世态炎凉。其实,从时代变迁,导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等级制度和认知差别的变化来看这个问题,会放松得多。过去,中国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等级尊卑要比现在严苛得多,从“子弟规”可见一斑。“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也就是说,父母主宰着儿女的整个人生,甚至喜怒哀乐。时代的发展,人与人之间追求“平等”,年轻人接受西方“自由平等”文化的熏陶,不符合旧规的事情时有发生。因为年轻人的诉求的变化,从过去的“唯父母之命是尊”,到现在希望父母与子女“地位平等”“互相尊重”,已经不可逆转。时至今日,在西方文化的冲击和一代代年轻子女的争取和抗争下,在过去看来“大逆不道”的事情,现在已是稀松平常。从人的发展来看,长辈由于成长年代的限制,和自身接受能力的限制,在各方面的学习和能力上,势必会“一代不如一代”,近年来出现的“华为魔咒”,恐怕是商场上“不孝敬”的代名词。
家庭中也一样,年轻人是要发展的,如果还用类似《弟子规》的“尊卑制”限制其行为,也是社会发展所不支持的。所以,“孝敬”和“孝顺”有了新的解释,孝重敬,而非顺。但是不可否认,有的年轻人“辱骂”“殴打”“虐待”父母或者其他长辈,已经偏离了“地位平等”“互相尊重”的核心要求,既不合理,也不合法。我想,时代的发展,生存的压力,让人越来越少时间去做内心的自我提升,因为在这个“商业社会”“金钱社会”,赚钱能力被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甚至有不少子女希望父母牺牲以支持自己的赚钱能力。另外还有一些“不孝”子女为自己开脱,是由于父母曾经的“虐待子女”的行为,才导致他们对父母充满了愤怒。颇有“一报还一报”的意思。且不说,小辈都看着长辈如何对待老一辈吧,每个人都应该用礼用法约束自己。不是要求自己“以德报怨”,而是别总活在过去,宽容以待他人包括父母的“错误”,去粗存精,让自己越来越好,也让生活越来越好,那整个社会才会越来越好。到那时,还用羡慕和向往别的国家吗?对于这个问题,根据我的观察,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条件,生活水平的提高,孝顺父母实际上是越来越多。不是不孝敬父母的儿女越来越多,这是不切合实际的,在我身边这完全是事实。
所谓孝顺其实就是供养父母。我小时候,经常碰到一些老人乞丐,可怜巴巴,讨着人们的剩汤剩菜充饥,诉说着子女的不良,不孝。每乡每里都有讨吃老人,近十多年来我们这地区基本看不到本地人的乞丐,只有见到一小部份利用化缘的外地口音的讨钱人,从这点可以说明白一个问题,我们这地方温饱已经解决,大部份人甚至是过着小康的生活。老人自已七煮八吃的现象基本不存在了,像以前那样普遍由子女按月轮流供养父母的现象也基本不存在了,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孝敬父母的人是比以前多了,出现这种现象是由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提高,一代比一代人文化水平提高决定的。孝顺就是让父母吃着和我们一样的饭菜,孝顺就是让父母冷暖有人照看,孝顺就是让父母有病会及时得到医治。有人说孝顺是无原则的,也是无条件的,这点我有点不一样看法,作为老人要随着年龄的增长,遂渐转变家庭角色,有些老人作风霸道,这点不好,现在年轻人虽然生活比以前好过,但培养孩子,工作压力也较大,要学会体谅年轻人,不要比人吃,比人穿,比人玩,有吃有穿有医就好。不要到处吹,也不要到处许诺,要尽量不要给子女额外的负担和麻烦,我相信没有一个子女会丟弃父母不管的。有些老人比吃,比玩,比花钱,这确实有点不好,有些老人无聊玩纸牌小输贏消磨过日子当然可以,但有些老人迷上六合彩一个月可以输掉几干元甚至上万元,这样要子女又孝又顺那确实有点难,最起马你要另花钱的时候就不会那么顺了是吗?
不要用有色的眼镜看待问题,中国是礼仪之邦,是以孝道平天下的国家,个别的现象只能代表少数的人的不孝,而大多数为人之女都懂得感恩,懂得孝顺自己的父母,而特别是年记大的,因为他们都是从苦日子中渡过更懂得父母的艰难困苦,懂得父母的含辛茹苦,懂得为人之女必须具备的孝心,因为一个懂得孝顺父母的人一定是重情谊的人,一定是有着爱心和善心的人,这样的人一定会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因为孝顺老人就会天降福气,使你充满阳光和快乐,现在的独生女大军是当今社会的主力军,他们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也懂得孝顺老人,懂得让父母享受该有的生活,他们会领父母去品尝美食,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让她们享受天伦之乐,所以不必质疑孝风!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懂得感恩,心中有对父母的爱心,并付注于行动,这样长此以往在孩子的心中以根深叶固,世代相传就是最好的孝道了!以孝治国,孝行天下,曾经考证一个读书人品行的、检验一个官员政绩的,都在一个孝字上,流传下来的有关“孝道”的故事甚多,但今人很多却不以为然了,为什么?在以农业为主体的时代,在物质生活尚匮乏的年代,人们的心还能沉稳下来,乐于接受那些口传心授的古老传统,当外来的各种文化、当金钱变成一种诱惑、当权力变成一门生意,近水的楼台先得了月。
穷怕了的人们,认识到了钱、权的重要性,工业时代的快节奏粉碎了农耕的小满足,实用主义、享乐思潮冲击着传统观念,人们开始浮起来,随风飘荡,更多的出发点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再一点,我们的许多领域,太强调急功近利,而教育又忽东忽西,导致优秀文化大面积断层,想恢复,却非一朝一夕了。我认为言传身教是只要问题;社会节奏太快,压力大也是核心;再就是工作时间,与父母距离远近,财力能力,孩子学习都严重影响对父母的付出,总之,现在虽然物质生活极大的提高了,但太累了;但国家教育导向,民族信仰也是重要因素。这跟当今社会的风气有关。现在的社会人心冷漠,亲情、友情和爱情全部淡化了。二、生活成本太高。特别是房价高。小两口自己也特别艰难,谁愿意孝敬父母?三、下岗也是一种因素。自己无固定的工作,收入也就不稳定。尤其是还要自己交社保等。四、现在流行月光族。年轻人没有存钱,孝敬父母要花钱,这也是一个原因之一。个人认为近三十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飞跃时期,传统的东西遭遇空前的冲击,人的观念发生了巨变,越来越西方化,变的更加自我或言自私,也越来越物质化。在个人与任何他人发生利益冲突时,人们更在意和维护自我,包括夫妻和父母。对孩子无私是出于动物本能,但对父母和夫妻间就是理性和情感了。人正在回归动物性本能,越来越原始化,中国五千年来建立的文明正在崩溃,这就是物质发展带来的必然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