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医学院将在今年年内启动破格晋升制度,关注到上海人才& 30条&春风劲吹下,为人才发展松绑的新政正在这座医学院破土而出,报道引发广泛关注。
昨天的& 破格专场&上,经上海交大医学院本部及其各附属医院推荐,一批青年人才一一亮相,他们将仅凭学术水准打动学术评议委员会评审专家。这是该校切实推动唯才是举,让更多优秀年轻人脱颖而出的全新人才战略,亦被视为该校推进& 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人才举措。
据统计,此次有15人破格申请正高职称,最年轻的是1985年出生的仁济医院干细胞中心副研究员朱鹤;有40人破格申请副高职称,最年轻的是1986年出生的新华医院儿科研究所的文洁。
& 这在以往的医学科学领域是不可想象的!&一名评审专家给记者分析,以一名高中生进入大学为18岁算起,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毕业就是29岁,就算这个学生不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工作得满1年才能获得中级职称,此后5年能评副高,再5年可评正高,也就是说至少得40岁才能申报正高。在专家看来,如今的人才新政给人才发展大松绑,真正体现& 推倒资历围墙,让年轻人才跳出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破格聘任实施办法(试行)》酝酿已有半年多,明确提出要积极为优秀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培养和造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促进卓越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推动国际前沿的原创性科学研究。随着上海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该校人才战略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定。& 人才‘30条’的出台,使我们下决心去彻底打破论资排辈的格局,全力激发年轻人的创新活力。&上海交大医学院党委书记范先群教授说。
多年前,这所医学院曾探索过破格晋升,在1998-2004年,该校先后有上百人享受破格晋升制度,他们中超半数人后来成为国家杰出贡献者。
中科院院士、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陈国强谈到,此番& 破格&与其说是对传统的重启,不如说是面向海外引进人才
和本土人才的& 升级版&政策。因为上一次破格倾向于补缺人才的多年断层,如今时代背景下,真正要做的是解除人才发展的掣肘,让优秀青年人才能跳出来。
今天,获得破格资格的40名年轻医生、研究人员将正式进入上海交大医学院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评议,与非破格人员共同角逐最终的职称晋升名额。上海的基础教育界将新增51名& 教授级&的老师。今年七八月间,市教委对度上海市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任职资格评审通过人员名单进行网上公示。这份名单共51人,覆盖上海的中小学以及幼儿园学段,不少入围的校长、名师,都是沪上基础教育界的标杆性人物。
一年前,同在教师节前夕,国家人社部和教育部给广大中小学教师送了一份礼物: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设置中小学教师正高级职称,突破中小学老师& 副高到顶&的职称天花板。今年5月,上海正式启动了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目前已制定了包含5级职务的 《上海市中小
学教师职务评审条件(试行)》以及21个学科的正高级教师专业标准。
业内人士认为,破除职称& 天花板&,留给老师的不仅是新希望,还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当上海的中小幼教师队伍中出现更多的& 教授级&老师,& 星星之火&将给教育这片田野带去更多的光和热。
从11到51,正高级评审将步入常态
已完成公示的这份中小学正高职称教师名单上,中学教师23人,小学教师5人,幼儿园教师6人,其余为市区两级的教研人员。
一批沪上知名校长今年通过了正高级评审,其中包括七宝中学老校长仇忠海、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格致中学校长张志敏、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等。
在基础教育学段,正高职称的设置为什么会让广大老师备受鼓舞? 只需看看沪上知名教育工作者仇忠海的个人经历,就能明白个中缘由。
早在1991年,仇忠海就评上了高级教师,1999年成为特级教师后,又于2001年被评为特级校长。& 作为一名校长,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是没有止境的,我也从来没有觉得遭遇什么‘天花板’。但从个人的职称来说,20多年前就奔到头了。&仇忠海说,特级教师和特级校长只是给一部分优秀教师的荣誉,并不是职称。而随着今年中小学正高职称评审正式启动,更多在一线深耕多年的专业教师,看到了发展的新空间。
事实上,在不少中小学校,教师一般情况下在35岁—40岁左右就可以评上高级教师(副高职称)。为了教好学生,老师仍需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以研修促进教学,但在职称上,他们却没有提升的空间,这显然很容易让一部分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情绪。
2013年,上海开始在浦东、徐汇、普陀三区先行试点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这一年,有11位教师评上正高级职称,其中包括上海中学老校长唐盛昌、建平中学校长杨振峰、曹杨二中语文特级教师王伟娟等。
从3年前的11人,到今年的51人,正高级的中小学老师明显增多了。
& 随着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的启动,今后评正高职称就是常态化了。&在仇忠海看来,虽然能够摘得正高级职称这只& 金苹果&的老师还是极少数,但从教师的培养角度来看,& 把塔身拉长,塔尖拔高,将大大有助于激励一批教师在专业道路上有更高的追求。&
创新评价机制,一批学科& 翘楚&得到专业认可
记者从市教委了解到,今年5月,上海正式启动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后,不仅建立了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统一职称等级和名称,设置了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更为重要的是,对正高级教师职称的评级标准做了完善,创新了评价机制。以评价机制为例,对正高级教师的评审,是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同时通过讲课说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形式,进行科学有效评价。
& 从今年的公示名单可以看出,除了名校长,还有一批在专业发展领域已很有成就的一线教师和教研工作者。&一位参与今年评审的专家告诉记者,今年入选的部分一线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出版多部学术著述,完成多项市级及以上课题,确实都是学科教学领域的& 翘楚&。不管是中学、小学还是幼儿园,来自奉贤、青浦、嘉定、金山、松江、崇明等郊区的正高教师占了不少比例。上海市奉贤区实验小学校长金哲民告诉记者,小学教师可以评正高,这对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小学教育,培养专家型、研究型的小学教师至关重要。& 在职称上认可不同学段老师的专业发展,这是从制度层面对教师职业的尊重,让老师有了更多的荣誉感。&
破解教育改革难题,领航者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 最近几年,上海市特级教师的评审竞争已经相当激烈。如今正高职称向中小学老师开门,对老师在专业素养上的要求可想而知。&杨振峰认为,上海教育要在现有的水平上更进一步,比起硬环境和硬资源,由教师构成的& 软环境&更为重要。要用制度激励更多教师投身专业发展,鼓励教师勇于研究、聚焦一些学术新问题,勇于突破日常教学的难点、瓶颈问题。
事实上,今年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名单公示后,沪上不少中小学已经开始纷纷寻找各自队伍中的& 潜力股&,还有不少骨干教师从内心生发出追求更高专业目标的渴望。
时下,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上海也是新高考改革的两个先行试点省市之一,同时又是教育部& 两校一市&教育综合改革的试验区。杨振峰说,这些都意味着,上海的基础教育界正面临着一系列全新的问题甚至难题,需要一批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领航者,在今后的课程教学改革以及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学科核心素养、人才培养培育方面,主动破冰,做出更新探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上海科技幼儿园特级园长、特级教师高一敏参加了2013年上海试点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她从事幼教工作36年,做了20年& 幼儿科学教育研究&,也是当时上海幼教界唯一的& 正高&。今年新公示名单中,评审新通过正高级的幼教老师有6人,包括高一敏在内,如今幼教界& 正高&已达7人。黄浦区早期教育第一指导中心茅红美、南西幼儿园洪晓琴、芷江中路幼儿园郑惠萍、上海市实验幼儿园邵乃济、杨浦区本溪路幼儿园应彩云、宋庆龄幼儿园封莉容,都榜上有名。& 评审兼顾不同学段教师的入围比例,有利于调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更多幼儿园的‘孩子王’觉得今后更有希望。&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施斌说。
65后一线教师逐步入围
1971年出生的胡军,从普通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做起,成为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他曾指导多名数学青年教师在全国及上海市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获奖,如今,他在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任职。像胡军一样,一部分1965年以后出生的教师也出现在公示名单上。在施斌看来,打破论资排辈的习惯,一些长期一线工作的教师也很有潜力。
七宝中学心理特级教师杨敏毅,长期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心理辅导;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语文教研组组长黄荣华,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和思考,令他成为了中学生阅读领域的权威……像这样一批长期耕耘在一线的资深教师也纷纷入围。除此之外,来自奉贤、青浦、嘉定、金山、松江、崇明的正高教师,也占了不少比例,
& 正高级教师制度为中小学教师构建了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体系,获益最大的是广大中小学学生。&夏惠贤分析,上海有明确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体系,从初级、中级、高级教师到正高级职称,构成比较完整的体系,为每位教师的发展提供了路径和方向。另外,像学科带头人、项目负责人、双名工程基地主持人和学员等平台也为教师专业生涯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