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卡、户籍、股权激励……为了吸引、鼓励人才创新创业,上海这次也是& 拼&了。继公布建设全球科创中心22条意见后,上海近期又出台关于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的20条实施意见,聚焦人才集聚、人才管理和综合环境三大方面。
梳理实施意见,可以提炼出八条极具含金量的干货。总的方向很明确:上海已张开怀抱,向全世界的创新人才发出邀请,来这里实现自己的& 奇思妙想&。
【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上海将降低永久居留证申办条件,简化申办程序。只要工资性年收入和年缴纳个人所得税达到规定标准,在上海已经连续工作满4年,每年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少于6个月,经所在单位推荐,就可以申请永久居留。
解读:当前,在国内申办外国人永久居留证门槛比较高。申办条件为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申办周期一般6个月以上,被人称为全球最难拿的& 绿卡&。
上海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已经和国家相关部委沟通,将在引进国际人才方面大胆闯大胆试。目前,公安部已出台支持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12项出入境新政策,将海外人才的认定标准与工资(年收入60万元以上)和税收(年缴纳个人所得税12万元以上)挂钩。
【发挥户籍政策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上海将完善居住证积分、居住证转办户口、直接落户的人才引进政策体系。对通过市场主体评价的创业人才及其核心团队、企业科技和技能人才、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人才等,直接赋予居住证积分标准分值。对其中符合条件者,居住证转办户籍年限由7年缩短为2至5年。对获得一定规模风险投资的创业人才及其核心团队、在上海管理运营的风险投资资金达到一定规模且取得显著业绩的创业投资管理运营人才及其核心团队等,予以直接入户引进。
解读:上海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现行的户籍和居住证制度,仍将学历和职称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对创新人才的实际贡献重视度不高、政策倾斜不够。
全国政协委员、微创医疗[0.65%]董事长常兆华认为,并不是上海不给户口创新创业人才就不来,政府此举是想表明一种态度,即在引才聚才中,不惟学历职称,突出市场发现、市场认可、市场评价的导向。
【& 双自联动&建设人才改革试验区】以上海自贸区、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改革平台,创建人才改革试验区。探索建立自贸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解读: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葛四平说,所谓& 双自联动&,就是把自贸区的开放优势和自主示范区的创新优势结合起来,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制度环境。比如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将按照区内注册、海内外经营的条件,探索离岸企业注册、离岸业务税收、高新技术企业和知识产权认定等方面的制度创新。
同时,结合自贸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的需求,对国外领先的特定专业领域执业资格,比如执业医师等,研究提出便捷认证机制。
【改革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加大股权、绩效激励力度】下放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凡不涉及国家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的科技成果,主管部门不再审批或备案。科技成果转化所得收益,研发团队所得不低于70%。鼓励企业通过股权、期权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落实股权奖励收入可在5年内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解读: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马兴发说,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改革,重点是突破& 权属&、& 收益&两大瓶颈。目前,高校和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所掌握的科技发明成果90%上都属于职务发明。由于职务发明申请专利的权利在单位,科研人员获得的奖励、报酬等& 回报&标准相对比较低。改革要让科研人员& 名利双收&,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用财富效应激发聪明才智。
【完善科研人员双向流动制度】允许科研人员在职或离岗创业。符合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经单位同意,可带着科研项目和成果,保留基本待遇离岗创业。创业孵化期内(3至5年)返回原单位的,工龄连续计算。支持企业创新创业人才到高校、科研院所兼职。完善科研人员在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时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
解读:有统计显示,近20%的科技人才有创业的想法,但只有1%付诸行动。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的社保制度并轨尚未落地,携带科技成果在职离岗创业政策不明晰。通过改革,上海将着力解决人才与创新企业之间双向流动不活、不实、不畅的问题。
【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大学,在自主招生、教师招聘、经费使用等方面落实办学自主权的制度创新。推进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转型为创业型高校。
解读: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陆靖说,人才培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学术研究型人才,一种是应用技能型人才。要改变高校千校一面、都以研究型作为目标的局面,培养更多& 大国工匠型&人才。教学方向除了学历证书外,还要以行业技术等级资格来衡量。实行双证融通,加大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的力度。教师队伍也将努力推进双师型,未来其身份不仅仅是教师,还是各行各业的技师。
【拓宽人才创新创业投融资渠道】扩大政府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的规模,落实国家有关支持个人和机构开展天使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商业银行与风险投资、天使资本的投贷联动模式,组建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或基金,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
解读:在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金兴明看来,现在各地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主体很多,但真正最前端的、种子期和初创期的基金还很缺乏。这个阶段政府应该在财税政策方面,发挥对天使基金、种子基金的引导作用。
上海市金融办副主任解冬表示,上海将成立一家注册资本超50亿元的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通过融资担保、再担保等形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信用增进服务。
【优化人才生活保障】破解人才阶段性住房难题。鼓励人才集聚的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和产业园区利用自用存量用地建设公共租赁房,采用划拨方式供地,可适当突破面积7%的限制。优化海外人才医疗环境,支持市场主体建立第三方国际医疗保险结算平台。扩大国际化教育资源供给,研究试点社会力量举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解读:安居才能乐业。美籍华人、上海联影医疗研究院首席执行官陈群说,之前一些海外人才回国创业,由于生活保障不全,一般是丈夫在国内工作、夫人带着孩子在海外生活,长期处于两地分居状态。希望政府持续优化人才生活保障,改变海外人才的& 过客&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