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最新资讯

能吸引人的体制就是好体制”为了吸引人才们汇聚上海

最新资讯
  • 2021-11-24
  • 浏览

摘要:一边欣赏江南的书院,一边体味仁爱、诚信等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哈萨克斯坦总领事克拉乌巴耶夫不仅乐在其中,还打开手机视频让远在家中的夫人一同观看现场演讲。这是某私人定制的旅游路线?其实,这是上海社科院主办的五期移民文化与江南儒学体验活动中的一

一边欣赏江南的书院,一边体味仁爱、诚信等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哈萨克斯坦总领事克拉乌巴耶夫不仅乐在其中,还打开手机视频让远在家中的夫人一同观看现场演讲。这是某私人定制的旅游路线?其实,这是上海社科院主办的五期& 移民文化与江南儒学体验活动&中的一幕。



  这是上海社科院发挥人才优势、讲好中国故事的探索,也是面向国际打造高端智库影响力的一次积极& 试水&。



  时钟拨回上海社科院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地方性智库入选首批25家全国高端智库,令不少社科院人感到兴奋和骄傲。在上海社科院院长王战眼中,步入新阶段的社科院有两个与众不同的特点:一是首批试点单位中唯一一家接受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和管理的国家高端智库,二是首批试点单位中唯一一家高端智库建设与整体体制机制改革同步进行的智库。这两个特点决定了下一阶段的目标,就是要在改革中探索适合高端智库建设的体制机制,更明确地说,就是要回答市委主要领导曾提出的体制之问——& 什么是好的体制?能吸引人的体制就是好体制&。






  想引进的人才,因受行政级别限制而不得不放弃,怎么办



  在智库建设领域,起步较早的上海社科院已经积累了一些心得。而如何真正凸显& 高端&,则是一项新课题。



  经过反复调研,院领导集体感到,& 高端&体现为高水准的智库成果,但背后是高水平的人才。一些已经取得的成绩让他们越来越发现,实现目标,功夫还是要花在改革上,重点就是如何用好人的体制改革。一些具体的现实问题也凸显出改革的紧迫性:想引进的人才,因受行政级别限制而不得不放弃,怎么办?科研人员大多不坐班,但做决策咨询报告要团队作战,过于灵活的坐班制度就不适合了,如何改革?真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旗舰型学者为数不多,如何让有能力和潜力的人脱颖而出……



  针对这些问题,一系列着眼于& 用好人&、打造& 吸引人的体制&的改革举措出炉了。比如,创新科研组织形式,建立与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相匹配的科研组织形式,以项目制运行为核心,确立首席专家负责的课题研究模式;再比如,完善智库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将决策咨询、对外学术交流、科研信息数据库建设、媒体影响力等工作纳入科研评价体系和职称晋升指标中;又比如,设置高端智库资深专家组,汇聚院内外决策咨询研究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发挥& 老法师&在高端智库专报审读修改、院内课题立项与结项、国内外学术交流网络建设方面的作用;还有,做好& 加减法&,减去研究所大量公共行政事务的负荷,增加科研人员对科研的聚力……




  & 去行政化&形成& 以科研为导向&的发展道路



  如今,一些人已初感改革成效。



  经济研究所西方经济学研究室主任韩汉君感到,& 现在忙多了,想做调研的计划很多、想写的东西很多,但忙并快乐着&。在他看来,当今社会信息爆炸,社会科学研究面对信息海量、形势瞬息万变,必须改变传统研究模式,建立新型研究模式。新闻研究所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王蔚则用两个& 大事&来形容这次改革,即关系院战略发展的& 大事&,关系每位科研人员职业发展的& 大事&。在她眼中,人事改革有助于让科研机构& 去行政化&,形成& 以科研为导向&的发展道路。



  在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于信汇眼中,初显的改革成效至少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推动了制约智库建设老大难问题的解决,人才生产力得到释放;二是人才梯形得以完善,补上50岁左右的骨干人才缺乏的& 短板&,也让大批年轻人才得到更多锻炼,为社科院中长期发展奠定人才基础;三是科研人员更富活力,有影响力的智库成果和标志性的学科成果涌现。




  如今,一系列瞄准& 高端&的智库和科研成果陆续出现:



  一系列更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成果出炉。王战今年参加总书记主持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就国内外经济形势等问题向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咨询意见,他对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言的& 创新走廊&,如今已在松江G60高速沿线初见雏形;世界经济所引进人才 沈玉良则深耕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承接了& 全球数字贸易规则新趋势及我国应对策略分析&等多项商务部重大课题。一年来,社科院共承担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研究课题8项,组织上报中间成果专报34期,通过中央有关机构等报送研究成果83份,等等。



  一系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涌现。由原副院长熊月之领衔的30卷本新修《上海通史》眼下正在制作中,有望于今年年底完成初稿,此举将为上海史学研究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大理论问题,社科院学者也体现出自己独到的眼光,世界经济所所长权衡等推出著作《劳动—资本关系变迁:中国经济增长的逻辑分析》,经济所原所长石良平、所长沈开艳等推出著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模式研究:中国国家发展导向型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探索》等。




  一系列面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话语的项目不断完善。由副院长、国际问题专家黄仁伟领衔,在韩国举办以& 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为主题的& 中国学论坛东亚分论坛&。在上海举办& 上海全球智库论坛&,在海外学者和不少西方顶级智库面前,院智库研究中心名誉理事长王荣华聚焦& 命运共同体&发出中国声音。被誉为& 经济伦理学奥运会&的& 国际企业、经济学和伦理学学会第六届世界大会&也第一次来到中国、来到上海,来自联合国的重要官员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

  于信汇表示,探索适合高端智库建设的体制机制之路才刚刚起步,面向& 高端&目标,未来还需要在进一步激活人才活力、理顺体制机制方面继续摸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