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最新资讯

一个故事告诉你怎么去引导一个内向的人

最新资讯
  • 2023-08-19
  • 浏览

摘要:心理学者认为害羞是一种人格特质,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有些是后天影响所致。遗传因素起的作用不可忽略,但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环境因素也都有一定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内向的孩子大多数都比较容易焦虑,缺乏安全感,不自信

心理学者认为害羞是一种人格特质,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有些是后天影响所致。遗传因素起的作用不可忽略,但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环境因素也都有一定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内向的孩子大多数都比较容易焦虑,缺乏安全感,不自信。这就需要家长们反省一下,我们平时对孩子的态度是什么样的?有没有过多的否定及拒绝?有没有过多的批评、指责、甚至打骂?或者有没有过度的保护?父母关系如何,是不是经常存在争执?家庭氛围是不是紧张?这些对孩子的性格都会产生影响。此外,也有些观点认为孩子外出活动较少,经常被关在家里也会使孩子形成内向的性格。自宝宝6个月左右认生开始,就出现了害羞,直到两岁左右都会有害羞表现,这是心理发展中的正常过程。但是如果过了这个时期还是“畏畏缩缩、瞻前顾后、腼腆害羞”这就需要引起家长注意了。但是,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注重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基础,语言能力强的孩子会在应对社交过程中游刃有余,而语言能力差的孩子却不敢主动开口,他们的退缩或不主动会使同伴认为他们不友善,不易相处,会对社交能力及人际关系产生影响。发现优点,多多表扬经常得到表扬的孩子,他们会为自己骄傲,自信心得到增强;父母要无条件的接受、认同以及理解孩子的感受,孩子出现害羞、退缩等情况时多给予支持,表达出“我很能理解你当时的感受”(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谓的共情)让他知道不是他一个人这样。父母的共情会让孩子心情平静和放松,并能对父母产生依靠和信任,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切记不要对孩子的感受做出评价,也不要威胁“你再怎样我就怎么怎么了”,更不能当众指责“跟你说过多少次了,还是怎么怎么,你看人家谁谁谁!”父母对孩子行为的否定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扼杀孩子的自信心及独立性。寻找机会提升表现力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的长处,创造机会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发挥自己强项,树立自信。从家中做起,在家庭中经常举办“讲故事”、“唱歌”和“艺术表演”等小活动,让孩子进行角色扮演,表演结束及时给以奖励(切记:孩子不愿表现时不能逼迫或者威胁)。害羞的孩子看起来不爱表现,实际上是他们紧张/焦虑的情绪令他们停止不前,这时就需要父母适当的予以引导,逐步训练他们的表现力。利用游戏进行启发 多带孩子去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例如:追逐,抢沙包,抢皮球,踢足球等(需要相互配合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鼓励他们组织/分配和完成任务,锻炼孩子的胆识,让他们从中感受到乐趣,提升孩子的表现欲望。日常生活中锻炼时刻给孩子创造开口的机会:外出时让孩子问路、购物,请求陌生人帮助,鼓励孩子帮助其他小伙伴等;在家里,可以让孩子接电话,锻炼孩子与他人打交道的能力。总之,孩子每种行为的产生都有一定的想法,父母要多关注孩子的内心活动,进而寻找适合的方法帮助他们健康活泼的成长。

一个故事告诉你怎么去引导一个内向的人(图1)


著作权归分享者所有。—01—   “结巴安娜”的故事  

安娜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大家族,她的曾曾祖父是英国一个有爵位的贵族,家族里出了3个州长、两个市长,还有几个著名的电影明星。  安娜的母亲是纽约上流社会的名媛,父亲是一位富商的后代,安娜的父母都是社交场上的高手。  在安娜童年的记忆中,家里时常举办奢华的晚宴,家里与她同辈的孩子都要给大家表演钢琴、舞蹈或者诗朗诵。  

然而这所有的一切安娜都不喜欢。  她喜欢躲进自己的卧室里看书或者画画,她甚至不太喜欢和别的孩子玩耍。  

安娜最喜欢的人是外公,每当假期的时候,外公总会找一段时间带着安娜去一些小岛寻找美丽的昆虫。  但是安娜只要在众人面前讲话就会结巴,以至于后来家族里有些孩子给她起了个外号——结巴安娜。  在安娜13岁那年,外公去世了。外公的去世给安娜非常大的打击,她很伤心,却不愿让别人知道,此后她变得郁郁寡欢,越发孤僻。 

只要和外人讲话,她就严重结巴,她在学校里渐渐变成了一个“怪物”,最后母亲不得不让她退学。  

退学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她就在家里阅读外公留下来的书籍,制作昆虫标本,绘制昆虫图画。这期间,除了父母和亲兄妹,她几乎不再和任何人交流。  奇迹发生了,安娜的结巴渐渐好了,她的心情也恢复得很好,她把家里一个几乎废弃的地下室变成了自己的昆虫标本室。  可她仍然拒绝参加家庭聚会,如果母亲强迫她参加,她就会出现严重的痉挛症状。  

某一天,安娜突然对母亲提出,希望能够读大学。因为她想实现外公的遗愿——成为一个昆虫研究员。  现在,安娜的生活已经完全恢复了正常,她结了婚,丈夫是一位昆虫学教授,他们育有一儿一女,一家人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窝在温暖的小屋里读书。  很少有人知道安娜家族显赫的背景,她也很少和家里的亲戚们互动,她过上了自己喜欢的生活——   结交了几个密友,偶尔聚会;她有很多学生,她喜欢和他们举办一些小型茶会,谈论生活和学术。  

其实,内向是一种力量  安娜有什么问题吗?根本没有!安娜代表了这个世界上的一类人——内向型的人。  如果安娜的父母在她小时候就意识到自己的女儿是一个内向型的人,并且按照她的性格去培养,安娜的童年也许不会如此不幸。  然而遗憾的是,我们这个世界褒奖外向的性格,不赞赏内向的性格。  很多人都这样认为:  外向的人天生善于交际,长袖善舞,更容易引起别人的关注,在团队中表现更加活跃,所以他们更容易获得成功,也更讨人喜欢;  内向的人却不容易得到重视、关注,甚至快乐。  

有些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是内向的人,他们会觉得有点遗憾,甚至难过。 

 还有一些会尝试改变孩子这种性格特点,更有甚者,会认为孩子有心理障碍。  

然而内向型人格真的是一种不太好的人格特质吗?  美国一本畅销书《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作者苏珊·凯恩列举了许多性格内向的成功人士,他们安静、稳重、深思熟虑,他们默默地带给这个世界许多改变。  如果他们不幸被强制改变成外向的人,这个世界会少许多天才,多出许多“病人”。  如果一个内向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是被父母纠正其性格,被同伴嘲笑或者排斥,那么他就会对自己的性格产生自卑情绪,不仅不会去寻找自己这种性格的优势,反而还会痛恨自己为何是这样的人。  这种自卑会给他内心造成很多冲突,这些冲突会引发他的心理障碍,比如会引起社交恐惧症、焦虑症等。  在安娜的身上,这种心理冲突变成她的结巴以及孤僻。所以有问题的并非内向的人格特点,而是社会对内向人格特点的偏见。  —03—   内向者的思维特点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内向型人的思维特点。  1.内向型人的脑神经回路通常比较长。  2.内向型人的唤醒水平比外向型的人低,所以内向型的人更容易被过度刺激。  3.内向型人的大脑是节能型大脑,他们可以通过读书、深度思考、探索内心世界获得满足感和能量。  4.内向型人很少能通过赌博或者冒险行为获得强烈快感。当他们面对惊喜或者冒险的时候,也没外向型人那么兴奋。  5.内向型人会观察他们周围的一切事物,并注意到环境中所有引发他们感觉的细节,他们的关注点并不仅仅在某个人身上。  6.内向型人的自我对话其实非常多,他们脑中有很多想法,但是他们不会说出来。  —04—   如何引导一个内向型的孩子  1.父母一定要认识到,内向并非一件不好的事情,更不是一件令人羞耻的事情。  2.不要给你的孩子贴上“害羞”的标签。“害羞”是一个有点贬义的词语,孩子听多了这个词,会为自己的特质感到自卑。  3.如果要把孩子介绍给别人,或者要让孩子适应一个新环境,一定不要着急,慢慢来。  4.如果孩子喜欢上了他之前一直害怕参加的活动,对他指出这件事,让他知道他有能力跨出自己的舒适区,获得更多的快乐。  5.帮助你的孩子培养兴趣爱好,这样他才有机会接触到志趣相投的朋友,这会让他的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幸福。  6.不要忘记告诉孩子的老师,他是一个内向的孩子。  7.内向的孩子更容易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他与外人的交流不会太多。所以你要在他迷茫的时候将他拉出自己的世界。  8.如果你的孩子朋友少,也不必担心。因为内向的人需要的是深入、稳定的关系。  内向和外向只是不同的人格特点,如果一个人的发展能顺应自己的特点,任何一种人格特质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如果父母能够顺应内向孩子的特点抚养他们,内向的孩子更可能成为一个体贴、专注、有趣的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