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3月23日从西安市公安局获悉,即日起,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完成在线落户大西安的新举措,这一举措面向全国开放。
3月1日,被称为西安市“史上最宽松”户籍准入新政策正式落地实施,对部分户籍准入条件作出重大调整,可概括为“三放四降”
“三放”即放开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落户限制、放宽设立单位集体户口条件、放宽对“用人单位”的概念界定;
“四降”即降低技能人才落户条件、降低投资纳税落户条件、降低买房落户条件、降低长期在西安市区就业并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人员的社保缴费年限。
6月中旬,西安进一步放宽部分户籍准入条件,将本科以上学历落户年龄放宽至45岁;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不设年龄限制。
2月1日,西安户籍新政再次升级,个人落户一站式全办结,通过学历、人才、投资纳税落户的,即便是落在集体户上,也可同步完成举家迁入。
3月5日,网络“掌上户籍”绿色通道正式运行,即凭学历落西安社区集体户,只需通过网络“掌上户籍室”提交资料即可。
3月23日,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完成在线落户大西安的新举措,这一举措面向全国开放。

为什么大城市都在招揽人才?
毕业季,多个二线城市的“抢人政策”陆续发布:武汉喊出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长沙提出五年吸引100万人才;西安提出“五年投入38亿,引才育才100万”的目标;成都将大力实施“蓉漂”计划,推行“先落户后就业”……概括来说,这些城市开出的优惠条件包括宽松的落户政策、就业创业激励、优惠的住房政策和现金补助等。这些二线城市的政策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究竟如何?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刚毕业或还未毕业的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选择就业城市时,大学生最看重的因素是薪资水平(64.3%)、发展空间(59.3%)和城市大小(43.9%)。对于今年多个二线城市陆续发布的“抢人政策”,49.7%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有吸引力,44.8%的人认为一般。59.9%的受访大学生希望二线城市排除制度性干扰,创造更宽松的就业创业环境。
受访者中,就读高校在一线城市的占34.7%,二线城市的占53.5%,三四线城市的占11.5%。家乡在北上广深的占22.5%,其他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的占39.7%,除省会城市外的地级市的占24.3%,县级市的占9.4%,乡镇或农村的占4.0%。
选择就业城市时,大学生最看重薪资水平和发展空间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的陈箫(化名)毕业后回到重庆老家,在某教育机构的新媒体岗位工作,“我在北京的这几年很没有归属感,对于气候、生活习惯等,都不太适应,还是觉得家里比较舒服。而且我知道在北京想站稳脚跟是很难的事情,周围一些人会先在北京工作几年积攒经验后再回老家,觉得更好找工作。但我认为既然以后要在重庆,一开始就要回去”。
郑州大学大三学生张玉琢马上要升大四了,正在积极备考中科院的研究生。“我还挺喜欢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氛围浓厚,离我老家山东潍坊也很近”。
但张玉琢不打算以后在北京工作。“我目前想从事的工作是大学老师,希望博士毕业后能去山东大学或其他山东的高校工作。一来离家近,二来生活压力也不会太大。这既是我自己的想法也是我父母的想法”。张玉琢是独生女,父母不希望她离家太远,“我想去北京读研还是跟家人沟通了很久,他们才同意”。
老家在河南驻马店的高俊豪现在在北京某创业公司工作,公司的业务主要是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这是我喜欢的行业,每个月除了五险一金,到手5500元,可能还有绩效工资。我租住的地方靠近北五环,房租相对来说比较便宜,在1400到1500元之间,还能接受”。
高俊豪说,公司人员包括老板在内,所有人都很拼,每天到了下班时间也没人走,“有时我晚上11点离开时公司还有人”。高俊豪觉得,这种工作状态虽然看起来挺辛苦,但很享受,“因为周围的人都很有经验很有才华,而且都在一起拼。我每天都能看到新的东西,学到新的知识,这份工作对我的帮助很大”。
调查显示,在选择就业城市时,受访大学生最看重的因素是薪资水平(64.3%)、发展空间(59.3%)和城市大小(43.9%)。其他依次为:生活成本(42.1%)、落户政策(28.8%)、公共服务(28.3%)、生态环境(23.6%)、与家乡的距离(16.6%)和针对性的激励补助(13.0%)等。
对于今年多个二线城市陆续发布的“抢人政策”,49.7%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有吸引力,44.8%的大学生认为一般,仅4.8%的大学生觉得没有吸引力。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研究室教授简新华说,一个城市要更好地发展,必须有高素质的劳动力,要依靠人才支撑,加上现在地区竞争激烈,地方和城市为了本地的发展、提高竞争力,必然会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大学毕业生。“这些政策应该都会有一定效果,一线城市现在生活成本太高、竞争特别激烈,所以二线城市应该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调查显示,在众多“抢人政策”中,大学生最心动的举措是就业创业激励(65.9%)、优惠的住房政策(64.0%)和宽松的落户政策(51.0%)。36.9%的受访大学生选择了现金补助。
高俊豪觉得一些政策很吸引人,尤其是宽松的落户政策。“但也只是心动而已。在北京看到的、学到的理念、技能都是最新的,甚至是超前的,就像在进修。所以我下定决心要在北京工作几年,攒点经验,学点东西,再考虑回郑州发展”。
为什么大城市都在招揽人才?
上海居住证转户口不得不知道的事,说到这里,大家讲个满120积分居转户案例。
外地来沪的孙某自2006年来到上海,拥有专科学历并持有人才引进居住证,后在上海买了房子,社保一直有持续交。现在想申请上海户口,想问下怎样办理上海户口,并需要提供哪些材料,同时配偶是否也可以随迁过来,或是需要满足哪些条件配偶可以随迁?因为有听到同事讲过,他们的朋友也有配偶一起随迁过来的,不知道如何办理。
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了解到自己的上海居住证积分还不够满120分,目前是专科学历,只需要申请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在职本科学历获取双证后就可以获得学历积分,后来在孙某本科毕业申请到本科学位后,很快成功办理了上海居住证,进入了居转户的排队流程。

那么上海居转户满120积分就可以落户了吗?
2月份开始,上海推出相应的居住证管理办法,凡是持有上海居住证满7年的在沪人员有资格申请落户。我想问一下杨市长,未来上海居住证的政策是否会有所改变?
杨雄:以积分制为主体的居住证制度是上海人口服务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从2002年执行到现在,情况在预期之中,到去年年底一共有110万人申请了居住证。其中有30万人积分分值达到120分以上。经过审核、确认,在30万人里面有2.6万人取得了上海户籍,其中1.1万人是直接落户,1.5万人是居住证转户籍。需要说明的是,居住证转户籍我们没有实行积分管理,还是条件管理。你要满120分以上,同时又能够具备一定的条件,才可以转户籍。下一步,我们还会对这个政策做一些后评估,同时国家也******了新的居住证制度和一些户口政策的改革措施。我们会根据上海前一段执行的情况,以及科创中心建设吸引人才的制度推出以后的情况综合考虑。 仍坚持现有调控政策,在过去的一年上海楼市呈现量价齐升,上海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是否有变化?另外国家也提出去库存管理,上海的目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