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的事情无论大小,家长总有操不完的心。同样在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时,家长们想必也是烦恼万分的。青春期既是孩子走向成熟长大的标志,也是父母担忧和烦恼最多的时候。进入了青春期的孩子,不在是爸妈的好宝贝和贴心小棉袄,而是一群让父母焦头烂额的小魔头。他们表现为:叛逆、情绪起伏大、不想和父母沟通、和父母唱反调等,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变成这样,下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孩子和家长唱反调的原因: 1 孩子们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主要是因为两方面原因。下面就让我们来谈一谈,这些情况具体的原因。
首先,是孩子自己的问题。一方面,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和心理开始成熟,具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和想法,他们具有想展现自我的欲望,父母的教导和帮助,在他们看来是约束和限制。所以,孩子出现叛逆行为;另一方面,出于青春期的孩子,对未知充满着好奇。他们想通过父母来了解问题,知道自身变化的原因。可是父母不能很好的解答,导致孩子不愿意和父母交流,造成孩子和家长的阻碍和沟通。然后,就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家长还保持这传统的观念,再教育孩子时难免引起孩子的反感。最终,造成了孩子和父母的冲突。&
1叛逆的原因找到了,那么就该寻求解决办法。说道如何解决问题,有一位专家就绝对可以帮到大家,这个人就是3号空间的“大象老师”刘艳波。刘艳波老师是CPE执业家教师,同时还是全国家校合作教育指导师。作为北京西城区社区“家长学校”的专家,刘老师可谓身经百战教学经丰富。也正是因为如此,许多家长和孩子都十分信赖他。如果遇到关于孩子的问题,欢迎到3号空间请教他。那么,就让我们来看他有什么建议。 提议|解决孩子叛逆的妙招」:
1.家长要增强学识和魅力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父母,也是孩子的人生老师。既然身为老师就要有足够的只是储量,不然孩子遇到问题想你请教,结果是一问三不知。那样你在孩子心目中形象和权威,就大大的降低,孩子就不会在听你的话了。对具有逆反心理的子女应该采取一种更科学、更宽容的思维方式去对待,用为人父母的多重人格魅力取得孩子的信赖和尊敬。
2.尊重孩子和他做朋友虽然家长是孩子亲人和长辈,但是树立平等意识也是很重要的。父要以身作则不要给孩子树立坏榜样,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他人隐私。要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不私拆子女的信件、偷看子女的日记,选择正确的关心和尊重孩子的方法帮助他们。要和孩子建立友好的朋友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3. 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要嘲笑孩子家长也经历过青春叛逆期,所以对于孩子的行为,要给与理解和包容。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一下,就能知道该如何解决问题。还有就是不要当面嘲笑和讥讽孩子,也包括别人家有逆反行为的子女,这样会当成孩子的反感和厌恶。
4. 稳定自己的情绪,允许孩子犯错家长在心情不佳的时候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是偏颇的,会导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父母当情绪出现问题时,首先要做的就是稳定心情。还有对于一些效果差,家长们要尽量的暴热。青春期是孩子形成主见的关键时期,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一点错、吃点亏,只要不是大问题就得过且过好了。同时,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强,家长的良好言行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妈妈讲述:孩子爱唱反调 儿子翔翔今年3岁多了,以前是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大人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可是最近几个月我发现孩子变得喜欢跟大人拧着干了,不管是对是错,你说东他一定往西。有一次,我们准备带他出门,给他找好了衣服,他说不想穿那个,非要自己选,然后把衣柜里的衣服翻得一地都是。爸爸看到后,批评了他一下,他就又哭又闹的,弄得大家心情都不好了。
除了这些,平时吃饭、睡觉等类似这样的事情还不少,看电视时让他离得远点,他偏偏就往前移,反而离得更近了。他简直快成为让人头疼的问题小孩了,我该怎么办? 孩子讲述:爱唱反调有原因 孩子在两三岁时,父母会发现,原本听话的孩子变成了“小杠头”,做错了事情,你帮他纠正,他就开始和你唱反调,这也不好,那也不好。
&
其实,孩子变得爱唱反调,并不是没有原因的,父母们要深入地观察和了解自己的孩子,找寻他变化的原因。
1、“我”为了吸引更多的关注以证明自己。 孩子这时的人生经验不够丰富,但身体能力却开始有些增强,这时他还不能让大家确定他的能力,爸爸妈妈还有其他家人总是对自己的能力不够重视。孩子经过多次试验发现,当他们反抗的时候,当他们和爸爸妈妈对着干的时候,爸爸妈妈的目光聚在自己身上的时间最长。于是,他很喜欢这种因反抗而被关注的局面。
2、父母可能忽略了“我”的能力。
孩子在这个发展时期,与父母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往往是孩子唱反调的一个重要根源。随着孩子的成长、知识的增加,他们懂得了不少的道理和知识,独立性也逐渐增强。如果这时父母还把孩子当成什么也不懂,孩子往往就不愿意按照父母的指示办事。
&3、父母权威性对“我”的影响。 当孩子不听话时,父母往往认为自己是一家之主,容不得孩子一点不同的意见。孩子会觉得父母不应该干涉自己过多,自己有行动权力,于是孩子就会表现出对父母的抗拒和不服管教,处处跟父母唱反调。
4、“我”的独立期即将到来。 孩子在摆脱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中,为了寻求和保护逐渐形成的、比较脆弱的自我,为了抵抗和排除在他们看来是对抗自己的外在力量,往往会出现一些无理的反抗。他们对父母的言语,不管对不对,一概排斥,目的只是为了反抗而反抗,并没有适当的、站得住脚的理由,这是孩子要求独立的表现。 5、“我”在外面或家庭中受到了挫折。 孩子在外面或者家庭中受到了挫折,也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听不进别人的批评或劝导,看不清挫折的实质,一意孤行地坚持自己的做法,固执己见。或者即使知道错了也不愿意改正,明知故犯。
于是,孩子为了表现自己的独立意识,而表现过强的时候,就会对大人的教育,反其道而行之。大人说什么,就故意不按照大人的话去做,大人叫他往东去,他就向西走,大人叫他往上,他就偏向下。反正大人的意图是要孩子干什么,孩子就偏不干。 爸妈可以这样做:孩子在摆脱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中,为了寻求或保护逐渐形成的、比较脆弱的“自我”,为了抵抗和排除在他们看来是对抗自己的外在力量,往往会出现一些无理的反抗。大人说什么,孩子偏不干。这种心理也叫做“逆反心理”。 对于孩子的反抗行为,父母要适当加以抵制,同时也要给予孩子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表达的机会,使孩子的独立性得到健康发展。
&1、使用多项选择法。 在亲子间发生对抗冲突的时候,你不必苦口婆心地讲道理或急于将自己的意见坚决执行。我们可以试试这样的方式:“孩子,如果你现在还不想睡觉,可以选择再听一个故事或者玩十分钟,你选择哪一个?”这种多项选择法在与孩子打交道的过程中十分有效,即使两个方案都不是他原来想要的,但是他喜欢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感觉,所以执行起来十分利落。
2、使用约法三章。 孩子生来就是有秩序感的,可以利用这种心理和他共同商定日常的作息时间及对某些事情的处理方式。请切记要共同商定,否则一个外在的规则会被孩子视作异己加以排斥。一旦他参与了制定,他便会觉得这些规则很神圣,会努力遵守。
3、使用角色扮演法。 轻松的亲子游戏能让孩子明白应该做什么。你可以装成一个做事拖沓又极不听话的孩子,让孩子扮演妈妈的角色,看看他是如何来对待你的。通过角色扮演,亲子之间的对抗自会消弥不少哦!
4、仔细倾听孩子的话。 对于同一个问题,当父母与孩子出现分歧时,父母经常武断地表态“你错了”、“你这样不对”。其实,父母也有判断失误的时候,所以请不要太固执己见,有时也要认真、耐心地倾听孩子说话。
&5、不对孩子实行“镇压”。 对待爱和大人唱反调的孩子,父母们首先要做的事情不是“镇压”,所谓逆反心理,就如同皮球一样,你越压,它反弹越高;父母们首先要跟孩子尽量取得“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不是跟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妥协,而是找到双方的认同点,以此为突破口。比如孩子玩好玩具累了,趴在桌子上不想动。如果爸爸这时候呵斥他“玩好玩具先理干净”,孩子肯定不乐意,跟你对着干。如果换个说法,“玩累了吧,要不去床上休息下,更舒服,等下再来整理玩具”,这样说可能孩子更容易接受玩好玩具要整理干净这个习惯。
&6、父母做好孩子的榜样。 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因此,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要让抵触情绪控制自己,特别是在孩子面前。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确实毫无原因地产生抵抗行为,不要因为觉得烦而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这样做对孩子、对你自己都是很好的选择。 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张弛有度,能够耐心施教。孩子再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有其独立的人格与思想,尊重孩子才能赢得孩子的尊重。只要找对了方法,就能帮助孩子改正这一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