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最新资讯

正确的教育方式有些什么?不妨过来看看 绝不吃亏

最新资讯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有时候孩子做作业不专心,可能是因为作业太难、身体太累、害怕做错,绝非故意想惹父母生气。如果不把孩子的压力疏导开来,就算命令他们将某个词抄写100遍也毫无益处。

里面提到过作家罗松讲过的两个故事,一个关于女孩,一个关于男孩。
女孩的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女孩处在青春期,比较叛逆,经常一个人凌晨回家。有一天,她父亲约她出来到外面喝酒,跟她说:“尽量喝,喝醉也不怕,爸爸带你回家。”
那一天晚上,女孩醉倒在吧台上,怎么叫都不醒。
第二天她醒来,感到头有些疼,缓了一阵后,发现床头柜上放着父亲写给她的信:“你记得昨晚喝了多少酒就醉倒了吗?两杯啤酒。记住,这就是你的极限。”女孩苦笑。
女孩接着读信,看到了这段话,瞬间泪崩:“世界上有很多坏人,我没办法永远在身边保护你,所以才让你知道你的极限,你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
再来看男孩的故事:
一个14岁男孩有一天逛街,看到旁边有一个书亭,他带着好奇就过去了。
书亭里摆着一本书,很吸引他,他拿着看了两眼,觉得很喜欢就想买下来。
可是一摸身上的钱包,没有那么多钱,但是实在太喜欢这本书,他就把书偷偷藏进怀里,没想到还是被书亭老板发现了。
男孩的父亲很快就赶到了,但不是在书亭里见到他,而是派出所,此时男孩正低着头,等待被骂。
父亲没有骂他,而是对书亭老板说:“我的孩子很喜欢读书,所以他一定买这本书,但是钱没有带足,所以才会这样,你看要不这样,我出三倍价钱把书买下来。”
事情完美解决,孩子却是惭愧之容,父亲看出他的心思,就对他说:“人这辈子或多或少都会犯错,但是要忘记他,不能让它给你留下阴影,以后好好学习和生活,争取不再犯。”
两则故事读罢,作者给了一个结论:给女孩底线教育,给男孩阳光教育。
多么浅显易懂和意味深长,但我更喜欢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
杭州有一个“兔子妈妈”,她用漫画记录了女儿从出生到考上清华大学的人生历程,每一个漫画都充满着爱心,让人深受感动,我们看其中的一张图来感受下:
此作品由兔子妈妈绘画
这样有爱的少见,真的很少见,据说她培养孩子没有用什么特别的方法,只不过是注意陪伴、倾听以及关怀。
是啊,陪伴,倾听,关怀,这才是中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但是大多数父母却鲜少做到,因为我们对“陪伴”的根本认识就错了。
真正的陪伴,不光是陪着生活,更应该是陪伴学习、陪伴成长。有很多妈妈在孩子进入初中之后,选择了全职,来照顾孩子起居生活,孩子的成绩仍然没有太大的起色。原因就在于生活的东西谁都能做到,但是其他方面的促进却没有完成。
所以,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更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其实,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一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为教育是培养一个立体的人,他的情感、思维、动作、言语,每一个都要好好注意,不敢有大的偏失。
但是,中国的父母虽然有心,但在具体方法上却鲜少注意,是急需改变的地方,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科学系统的家庭教育指导,也包括对孩子学习的指导。
大海1对1非常重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为了帮助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少些盲目,特别推出《大海家长课堂》,第一期我们邀请到了四位在家庭教育领域有深入研究的嘉宾,对家长们常见的家庭教育难题进行解读。近年来,“陪写作业综合征”刷屏朋友圈,家长为孩子的作业着急导致心梗、脑栓塞、骨折……尽管这些都是极端的个案,但是“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却并非个别现象。
其实,让人焦虑的并不一定是家庭作业,也可能是我们日积月累的焦虑在陪写作业时被诱发出来了而已。
家长该如何做才能避免心力交瘁呢?
了解自己的情绪规律
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规律,提前预判和应对。家长不妨回想一下陪写作业的经历,找到每次从“保持镇定”发展成“战火纷飞”的共同规律。
比如:
孩子出现什么行为或状态时,我们会感到怒火中烧;
孩子出现什么行为或状态时,我们会感到难以忍受;
孩子出现什么行为或状态时,我们会怒发冲冠?
同时梳理一下,在愤怒不断上升的过程中,我们的想法和和身体表现是怎样随之发展的。“怎么这么简单都不会?”“学习这么差,以后怎么得了?”,同时出现心跳加快、脸颊发烧、呼吸急促等症状。
这样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内心活动和情绪变化,就可以及时提醒自己改变和孩子的说话方式,深吸一口气平复自己的情绪。
注意“中场休息”
同时,“中场休息”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当感觉自己辅导过程过于疲惫时,家长可以离开房间休息一下,也让孩子稍微休息一下,调一下“频道”,等到大人孩子的心情都恢复到正常水平以后再继续。
“中场休息”可能只是去厨房里喝一口水,或者拿一张白纸随便涂鸦几下。短短几分钟暂停,可以避免局面向不可控制的地步发展。
争取其他家庭成员的支持
教育孩子不是父母某一方的责任,需要家庭成员的相互配合。当一方因作业问题而焦虑时,另一方可以适时提醒“中场休息”,用一个拥抱、一杯热茶或几句认可提供相互支持。
在父母的相互配合和认可成为生活习惯的家庭里,焦虑也许不可避免,但焦虑的程度会轻很多。
理解并宽容孩子的焦虑
在四面封闭的书房里,当孩子面对吼声震天、面红耳赤的父母时,就像被树枝缠住无法脱身的小羊面对两只饿狮,内心翻江倒海的情况可想而知。
“你知不知道哪里做错了?”“你以后打算怎么办?”等怒吼,解决的仅仅是父母一时的情绪释放,对孩子的作业没有丝毫帮助。
有时候孩子做作业不专心,可能是因为作业太难、身体太累、害怕做错,绝非故意想惹父母生气。如果不把孩子的压力疏导开来,就算命令他们将某个词抄写100遍也毫无益处。

当大人孩子都心态良好、身心放松时,家庭作业就不是引发焦虑的导火索了。

正确的教育方式有些什么?不妨过来看看 绝不吃亏(图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