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最新资讯

办理上海户口新的政策 细节要提前弄清楚

最新资讯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上海青赵志祥怀着对国防工业的热情,大学毕业后主动来到位于河南省渑池县偏僻山沟的国营744厂工作,退休后,老人回到上海生活。11月17日上午,因办理上海居住证需要渑池警方出具其户籍系从上海迁来的证明,老人来到渑池县公安局办证服务大厅求助,窗口民警

上海青年赵志祥怀着对国防工业的热情,大学毕业后主动来到位于河南省渑池县偏僻山沟的国营744厂工作,退休后,老人回到上海生活。11月17日上午,因办理上海& 居住证&需要渑池警方出具其户籍系从上海迁来的证明,老人来到渑池县公安局办证服务大厅求助,窗口民警热情接待,多方查找,终于找到已经尘封45年的迁移档案,及时为老人出具了有效户籍迁移证明。



& 11月17日上午10时,七旬老人赵志祥来到渑池县公安局办证服务大厅,称其连夜从上海坐火车赶来,查找自己45年前户籍从上海迁来的档案依据。民警进一步询问得知,赵志祥老人生于1945年11月,1970年从上海科技大学毕业后,满怀着对祖国国防工业的热爱,主动要求来到位于河南省渑池县仁村乡偏僻山沟的国营744厂工作,户口迁移至渑池县仁村派出所。



& 1992年该厂整体搬迁洛阳,老人的户口也随迁至洛阳市涧西区。1995年起,老人回上海与家人团聚(户口仍在洛阳)。今年老人在办理上海& 居住证&时,上海当地需要老人曾是上海户籍的证明。赵志祥老人便一个人坐火车从上海赶到渑池,希望找到自己当年的户口迁移档案。



& 民警多方询问,在得知原744厂在仁村乡蟠桃村,该厂职工的户口在仁村派出所的一个集体户里后,马上和仁村派出所户籍民警取得联系,通报了赵志祥老人的身份信息,以及户口迁入年份。在大量尘封档案里,民警终于找到了赵志祥老人的户籍档案。

& 11月18日上午8时许,赵志祥老人从民警手里领到了自己的户籍迁移证明,高高兴兴地踏上了返家的旅程。毕业后档案& 失联&

  毕业已经3年的陈哲夫,由于在外地工作,并不清楚自己的档案现在所在何处了。& 因为我的户口在南京,从上海这里毕业后单位不能接收档案,当时就送回南京的人才交流中心了。&他坦言,如果不是被问及档案的事情,自己可能早就忘记还有这回事了。& 当时好像还拿了一个回执单,说是一年后可以转档案什么的。不过,从来没有人问过,单位也不要,就记不得了。&而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出国留学,正在考虑是继续深造还是工作的刘慕,完全不知道档案应该在哪里寻找。面对着& 你的档案在哪里?&的这个问题,甚至有人表示& 从没有单位要过,档案自己保存更方便,还不用花钱。&

  正是出于对于个人档案的不闻不问,导致了每年毕业生中都会产生一些& 弃档族&,一些学校为了图方便,将档案密封后交给毕业生本人。而由于很多毕业生所在的单位没有资格接收档案,或者没有相关的要求,档案便一直& 不了了之&。还有的毕业生由于忙于考研、出国等,并不了解相关政策,所以并未办理任何户档转移或者保存手续。同时,由于本科生的档案应存放一年后才能办理调动手续,不少毕业生将档案转入当地的人才中心后,也对档案不闻不问,导致了很多& 失档族&的产生。

  高校就业办来揭秘

  这样一份高校毕业生的档案里究竟是什么呢?它又有什么作用?简单来说,毕业生档案是转变成为人事档案的基础,高校毕业生通过签订就业协议、灵活就业等途径获得报到证,并放入学籍档案中,由学校转递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或委托管理的人才交流机构后,毕业生学籍档案才能正式成为人事档案。

  & 高校毕业生档案是记录了毕业生重要时间段的凭证,它记录了学生重要时间节点的表现。&上海财经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谭予絮向笔者介绍。高校毕业生档案里装有普通高考考生电子档案、高校学校毕业生登记表、大学学习成绩单、党团材料、奖惩材料、学生体格检查表、报到证等文字材料。而人事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个人经历、德才能绩和工作表现,个人身份、学历、资历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比如在工作调动等情况上,很多单位在看到人之前往往先看到的就是档案。&谭予絮表示。

  人事档案的作用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涉及毕业生毕业后的转正定级、职称申报、购买经济适用房、出国申请、办理养老保险、开具考研等相关证明、子女申报生育指标及户口等内容。对于一些在国有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来说,转正定级将直接关系到每一个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即使是非& 体制内&单位就业的毕业生,由于档案也是日后亲属关系认证等一系列事务的重要凭证,因此依然至关重要。

  档案自己管不能算工龄

  那么这样一份档案应该如何处置呢?是否像一些毕业生所想的一样,可以放在家里,随取随用呢?据了解,由教育部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百问》指出,高校毕业生离校时没有就业的,档案可由学校统一发回原户籍所在地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保管。档案不是私人财产,私人是不允许个人保存的。谭予絮表示,学校的档案一般会流向接收单位或者生源地人才中心通过机要寄送,是不应该经过学生个人的手的。

  对于毕业生的毕业档案问题,根据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信息,毕业生档案具体转移办法如下———对于进沪就业的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单位有集体户口并有档案管理资格的,可以将档案转至接受单位。单位有集体户口但无档案管理资格的,将转至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心或单位委托的人才服务机构。办理人才类居住证的毕业生,需要将档案转至生源所在地,如果用人单位委托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管理档案的,可以在用人单位和中心确认委托手续后,将档案转至中心。对于上海生源的毕业生,其档案可以转至接收单位,用人单位委托的人才服务机构或者家庭所在地的区职业介绍所。至于升学的毕业生,则需要将档案转移到录取学校。

#

  档案长期由个人保管的,不能享受计算工龄、职称评定等公共服务。人事档案在中心存放的已变更联系方式或失联3年以上的人员,需携带身份证件、报到证及存档协议完善信息,并将新取得的学历学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考核、鉴定等归档材料及时归档。

旧改地块的房屋大都年代久远,与房屋现状相似的是,证明其产权的资料大都也存在严重的缺失。如何快速收集并核对海量的旧改& 大数据&,已成为上海下半年提速旧改急需疏通的问题。

  提要:上海上半年旧改工作完成全年任务的26.7%。作为民生工程的旧改,已被纳入各区政绩考核范围,将在下半年提速推进。按照上海现行的& 二次征询&政策,房屋征收部门需开展& 两清&工作(户籍清,产权清),收集并核对旧改地块居民的户籍、产证、面积、托底保障等大量资料。但由于缺乏信息共享渠道,其工作效率仍然有待提高。东方网记者近日实地采访后感到,& 两清&效率如能提升,将为推进旧改工作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东方网记者周峰8月26日报道:& 找到派出所了伐?虹桥路派出所和虹桥派出所不是一个地方!一个在长宁,一个在闵行!&

  近期,在闸北区晋元旧改基地设于蒙古路上的临时征收办公点内,负责& 遥控&近50个经办人的朱师傅,正与在外区排摸旧改居民户籍信息的经办人通话。

  为了摸清旧改地块内的1832证,共约2600多户(不含企业)的基础材料,这些经办人已在外奔忙2个多月。负责人朱师傅预计,还需要近2个月才能基本完成& 两清&。据了解,属于旧改前期基础工作的& 两清&,俗称& 两清资料调查摸底&,即要调查每个产证和户籍资料,做到& 户籍清,产权清&。东方网记者在办公点内看到,简陋的资料室内,叠放着按旧改区道路细分的上千个档案袋。以户主命名的每个档案袋内,装着每个产证的户籍等资料。  

  为杜绝任何虚假信息,保障旧改后续工作的顺畅,这些所辖派出所和旧改居民提供的原始资料,都有待征收部门逐一核实。朱师傅在助手的帮助下,快速搜寻到某户的档案袋,开始与在外的经办人核对户籍等信息。& 除了要看有没有办假结婚证,还要看每个安置对象在外面有没有享受过福利分房等&。朱师傅向东方网记者抱怨,有时还需要核实产证人在外地的房产信息。当法制部门发到外地的函得不到回应后,经办人还要出差跨省核实清楚。旧改地块的房屋大都年代久远,与房屋现状相似的是,证明其产权的资料大都也存在严重的缺失。如何快速收集并核对海量的旧改& 大数据&,已成为上海下半年提速旧改急需疏通的问题。

  提要:上海上半年旧改工作完成全年任务的26.7%。作为民生工程的旧改,已被纳入各区政绩考核范围,将在下半年提速推进。按照上海现行的& 二次征询&政策,房屋征收部门需开展& 两清&工作(户籍清,产权清),收集并核对旧改地块居民的户籍、产证、面积、托底保障等大量资料。但由于缺乏信息共享渠道,其工作效率仍然有待提高。东方网记者近日实地采访后感到,& 两清&效率如能提升,将为推进旧改工作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东方网记者周峰8月26日报道:& 找到派出所了伐?虹桥路派出所和虹桥派出所不是一个地方!一个在长宁,一个在闵行!&

  近期,在闸北区晋元旧改基地设于蒙古路上的临时征收办公点内,负责& 遥控&近50个经办人的朱师傅,正与在外区排摸旧改居民户籍信息的经办人通话。

  为了摸清旧改地块内的1832证,共约2600多户(不含企业)的基础材料,这些经办人已在外奔忙2个多月。负责人朱师傅预计,还需要近2个月才能基本完成& 两清&。据了解,属于旧改前期基础工作的& 两清&,俗称& 两清资料调查摸底&,即要调查每个产证和户籍资料,做到& 户籍清,产权清&。东方网记者在办公点内看到,简陋的资料室内,叠放着按旧改区道路细分的上千个档案袋。以户主命名的每个档案袋内,装着每个产证的户籍等资料。  

  为杜绝任何虚假信息,保障旧改后续工作的顺畅,这些所辖派出所和旧改居民提供的原始资料,都有待征收部门逐一核实。朱师傅在助手的帮助下,快速搜寻到某户的档案袋,开始与在外的经办人核对户籍等信息。& 除了要看有没有办假结婚证,还要看每个安置对象在外面有没有享受过福利分房等&。朱师傅向东方网记者抱怨,有时还需要核实产证人在外地的房产信息。当法制部门发到外地的函得不到回应后,经办人还要出差跨省核实清楚。倒马桶是沪上不少旧改区居民的生活场景。对于第一轮& 愿不愿改造&的旧改意愿征询,如今一般都会高票通过。但能否真正动迁安置,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还需看第二轮征询能否达到生效比例85%以上。

#

  & 第一轮征询就超96%,说明大家旧改的意愿很强烈。我们更要做好两清工作,这是对每个旧改居民负责,也是为第二轮征询打好基础&。朱师傅说,虽然每户居民事先都签订了承诺书,但& 两清&中所核实的房屋面积、户籍情况、家庭构成等信息,还将在上门复核后上墙公示。

  百姓百姓百家心,上墙公示有助于消除疑惑,营造公开透明的环境。同时,& 两清&获取的旧改& 大数据&,在经过反复核实后得到确认,对于形成符合实际情况的旧改方案至关重要。

  旧改方案一出,还会多方听取旧改区居民建议。随即进行的第二轮征询,将直接关系到旧改协议能否最终通过。按照现行《上海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细则》有关规定,上海目前旧改签约生效比例应在85%以上。

  但东方网记者发现,基础性的& 两清&工作既然如此重要,但自从上海旧改新政实施近两年来,其效率并没有多大提升。朱师傅说,& 还是靠两条腿,打电话,靠经办人一证一户核实过来,工作周期很不确定&。据介绍,目前的& 两清&还是和以前的拆迁工作一样,与相关配合的部门之间,缺少信息化的共享渠道。你知道70年前的民国户籍卡长什么样吗?你一定见过家里面现在的户口本,但你看过爷爷奶奶的户籍卡吗?昨天下午,70名南京市民受邀参加了南京市档案局(馆)举办的& 看民国户籍卡片,寻祖辈南京印迹&活动,84岁的卢璋老人更是在现场找到了60多年前,包括自己在内的全家12口人的户籍卡。

全家12口人民国时期的户籍卡保存完好

& 当时我才15岁。&卢奶奶激动地拿着自己当年的户籍卡对记者说。民国户籍卡上清楚地记录着她的姓名、性别、职业在内的各种基本信息,包括当时的住址& 三条营&。仿佛一下子就穿越到70年前,照片上的自己还很青涩,如今已是耄耋之年,她感慨万千。虽然已经记不清当时是怎么登记的户籍卡,但卢奶奶一眼就认出了家里其他11个人的户籍卡,& 这个是我父亲,这个是我姐姐,这个是我小侄子。&

虽然没有卢奶奶这么幸运地找到一家人的户籍卡,但是今年74周岁的戴佺也不是一无所获,时隔半个多世纪,他找到了自己的父亲、叔叔还有婶婶的户籍卡,& 上面登记所属区域是第十区,就是现在的雨花台区,我自己的户籍卡没有找到,当时我只有四五岁,可能是因为战争年代弄丢了吧,也很正常。&戴佺告诉记者,他到现在还记得当时申报户籍的情景,& 就是现在的中华门火车站这一带,父母带着我过来的,就记得报到一个人的名字,站出来给他们看一下。&

据南京市档案局副局长王菡介绍,此次活动作为今年南京市档案局(馆)组织的十大公益活动之一,以馆藏南京民国户籍卡档案为基础,邀请市民走进档案馆、走进库房,近距离接触档案,接触民国户籍卡,寻找户籍卡中民国时期的祖辈、故人的印记,并讲述祖辈在南京生活和工作的故事。& 报名的人非常多,这次我们挑选了首批70位市民,基本上都是已找到自己或者家人的户籍卡,而我们的库房也是首次对外开放,接下来我们还会再陆续组织类似的活动,南京市民凭身份证就可以到档案馆查询自己的户籍及相关信息。&



150万张民国户籍卡片入选&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据了解,民国户籍卡是南京市档案局2006年从南京市公安局接收的当年民国& 首都警察厅&遗留的户籍资料,市档案馆花了5年时间对这些残破卡片进行除尘、消毒、编号,再通过扫描仪扫描,把300多万条明细、3000余万文字录入电脑,实现了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的转换。& 目前已有150万张民国户籍卡对外开放供市民查询,其中包括130多位名人的民国户籍卡。&



记者在现场看到,民国户籍卡登记时间主要在1946年左右,长约14厘米、宽约8厘米,填报内容十分细致,除了常规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籍贯、教育程度、职业、与户主关系之外,还包括兵役、义务劳动、保甲番号等多项指标,& 从档案角度看,民国时期户籍制度已经非常完备,既继承了古代的按指纹、建立户口制的传统,还借鉴了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做法,设立了户籍证、保甲制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