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最新资讯

家庭指导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

最新资讯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此外家长们还逐步学会了自编一些小故事、亲子游戏来指导孩子的自我服务技能,如在教幼儿吃饭时,有的家长会结合故事《漏嘴巴的大公鸡》来教育幼儿不掉饭粒;在学漱口时,他们又会让孩子在“胖子、瘦子”的游戏中轻松掌握这一技能。

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的基本生活能力。相对来说,小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用餐、如厕、刷牙、漱口、洗手、洗脸、整理玩具等。幼儿期是培养生活自我服务能力的关键期。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获得的过程,既是模仿学习和社会化的的过程,也是培养孩子独立能力、建立自信心与形成正确自我意识的基础,对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 & & &一、保教并重,加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及教学常规的培养
在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上,我们把重点放在在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上。小班的幼儿刚入园,生活自理能力差,而且对幼儿园的生活还不适应,生活习惯还没有形成。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我们得知:幼儿的许多事情是由家长包办代替的。因此,小班的生活课程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在日常教学与生活中十分注重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我们尝试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经过我们一学期的努力,大部分的幼儿都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在自理能力等各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1) 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开学初,由于幼儿需要适应期,我们也不要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恐惧,所以,我们不限制孩子的一些习惯如:胃口小的孩子饭量不勉强,挑食的孩子不责怪,不强行制止,而是顺其自然,逐步引导。
我们还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餐环境,通过故事《漏嘴巴》教育幼儿在吃饭的时侯幼儿不讲话,让幼儿专心进食,教师随时巡视,发现幼儿吃完饭时就小声问幼儿是否添饭,并通过情景表演,教会幼儿细嚼慢咽,不狼吞虎咽,以提高幼儿的进餐质量。
各班通过《娃娃家》的游戏,教会幼儿正确使用餐具: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子,以及用正确的姿势吃饭。并通过故事《漏嘴巴》教育幼儿吃饭时不说话,一口一口地吃饭,不把饭粒掉在桌子上、地上等。
(2) 结合生活故事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幼儿在进餐前、户外活动后、大小便后,要幼儿洗手,但是幼儿还不是很会洗手的步骤和方法,老师就结合儿歌,教会幼儿洗手的步骤方法:先用清水冲一冲,再用肥皂抹一抹,两手交叉搓一搓,小手转一转,清水冲干净,甩一甩,擦一擦,我的小手真干净。让幼儿在学会儿歌的同时,也学会了洗手的步骤和方法。
(3) 观察孩子,在此基础上减少对孩子的限制、勉强,培养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在入园初期,我们不限制孩子的一些原有的睡眠习惯,而是顺其自然,待到他们情绪稳定了以后,我们才逐步确立行为规则。我们还为幼儿创造了良好的睡眠环境,幼儿的午睡室,我们经常开窗通风、对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幼儿睡觉时我们会拉上窗帘,使室内光线暗淡些。我们还结合儿歌,教育幼儿睡觉时要盖好被子,小手放放好安静入睡。
一学期下来,我们惊喜地发现,小朋友自我服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也有了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二、家长对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模糊认识和误区分析
& & 目前许多小班幼儿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重要性,在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方面存在着不少模糊认识:如他们普遍认为幼儿吃饭、穿衣这些生活琐事,大人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帮着做何必让孩子劳神费力;有的认为孩子太小,缺乏这种能力是很自然的,待孩子长大以后就可无师自通了等等。因此,长期以来孩子自我服务能力获得的机会处于被剥夺的状态,阻碍孩子独立能力的发展,这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应引起家长的重视。
& & 三、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需要家园的密切配合
& & 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获得,有赖于家庭和幼儿园保持教育的一致,只有在双方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共同努力下方能实现。幼儿园的老师是接受正规幼儿教育训练的,具有现代幼儿教育的理论与技能的专业人员,因此幼儿园是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主渠道;而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幼儿的许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是通过对家长的模仿而习得。幼儿园与家庭在对幼儿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如果存在着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的差异,都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轻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重者还会产生反作用。因此,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需要家园的密切配合,特别是幼儿园有义务对家长进行相关的指导。
& &1、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 &家长在培养孩子生活自我服务能力的方法通常比较简单,缺少生动形象的教育手段。因此,我们通过了“请进来”的形式,让家长走进我们的课堂,了解我们的教育教学形式,学习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具体方式和方法。比如在收拾整理玩具时,我们可以借助游戏《玩具找家》,在“找家”中幼儿既学会了玩具的分类,又进行了简单的劳动训练。我们还通过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来园观摩幼儿园生活自我服务能力的展示。活动中他们在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教育的成果,对进一步培养孩子生活自我服务能力也有了充分的信心;部分家长通过观摩,发现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的差距,在明确方法后,他们也愿意花时间去培养。此外家长们还逐步学会了自编一些小故事、亲子游戏来指导孩子的自我服务技能,如在教幼儿吃饭时,有的家长会结合故事《漏嘴巴的大公鸡》来教育幼儿不掉饭粒;在学漱口时,他们又会让孩子在“胖子、瘦子”的游戏中轻松掌握这一技能。
& &2、在儿歌中促进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
& &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我们将一些生活自我服务技巧编成儿歌、顺口溜、歌曲等形式,将生活能力的学习寓于儿歌中。如又如穿衣服,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子。左钻钻,右钻钻,吱吱吱吱上房子……琅琅上口的儿歌深受孩子们青睐,他们在“钻山洞”中学会了穿套头衣;在“钻小屋”中一双双小脚丫已套进了袜子……我们把这些儿歌整理后分发给家长,让家长在教幼儿学习儿歌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
& &3、在模仿家长的榜样中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 &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家长榜样的力量对幼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求家长应以身作则,起示范作用。如家长在用餐方面,平时要做到爱惜粮食,讲究卫生,不挑食、不偏食,少吃零食等等。在用餐前要营造家庭用餐的积极氛围,激发孩子的食欲。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讨吃什么,怎么吃;用餐时要教会孩子正确的咀嚼方法,成人可以先示范,饭菜放进嘴里后要用牙齿,把它们嚼碎等等。由于家长的配合,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 通过一学期的家园配合,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幼儿生活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反复的过程。家园的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可以使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心的呵护,结合家园共同能力,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我服务能力的目标将得到现实,为塑造幼儿优秀的个性品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两种人,一种人只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超出其工作范围的工作,一概不做,因为他觉得做得越多,自己就越亏;还有一种人,喜欢主动承担更多的工作,对工作充满热情,即使是做简单的工作,也会尽力做好,超出别人的期待。

家庭指导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图1)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主动做事的能力呢?
首先,不包办,不替代,孩子有能力做到的事情,要允许孩子自己去做。比如,两三岁的孩子能够自己吃饭,七八岁的孩子能够自己收拾书包,那么家长一定要控制住自己动手替孩子做的冲动,让孩子自己去做。
制的能力
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咬人事件用血淋林的事实向我们说明了自我控制的重要性,如果这位女士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在规则面前能够稍加考量,或许可以避免惨剧的发生。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呢?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要想孩子有好的自控力,首先家长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如果我们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发火,怎么能期望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呢?
其次,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不闯红灯、不插队、不乱扔垃圾、公共场合不大声吵闹……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需要父母以身作则,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在孩子心中种下自控力的种子,让孩子一生获益。
独立思考的能力
能够独立思考,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不人云亦云,在今天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中尤为重要。独立思考,才有创新的可能。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首先,父母要给予孩子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有时候看到孩子做不好一件事情,父母喜欢急着去指导孩子,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和经验直接传授给孩子,殊不知,这样做反而剥夺了孩子自己思考问题的机会。
其次,父母要允许孩子尝试和犯错。有的父母担心孩子走弯路,害怕孩子犯错误,所以凡事喜欢替孩子做决定,殊不知,这样做会剥夺孩子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削弱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4.jpg
4
与人合作的能力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工作要求团队合作完成,所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对于孩子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非常重要。
如何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能力?
在家里,父母可以多给孩子创设与家人一起做事的环境,比如让孩子参与做家务,做饭时请孩子帮忙,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学会了分工合作。
在外面,父母可以多为孩子提供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机会,在同伴交往过程中,孩子就会逐渐学会处理冲突,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承担责任的能力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能够勇于承担责任,不推卸责任,都是一种很重要的品质。
如何培养孩子承担责任的能力?
首先,家长要分清哪些事情是孩子的责任,哪些事情是自己的责任,不要越位去把孩子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比如,家长常常为孩子写作业的事情焦虑,其实写作业是孩子的事情,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孩子,可以给孩子提建议,但是为学业负责的一定是孩子。
其次,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提供支持,但一定要鼓励孩子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孩子犯了错误时,家长要让孩子为自己错误所造成的后果负责。这样做,孩子才不会推卸责任,长大后成为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认识自己的能力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
我们对自我的认识越多,就越能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局限,从而更好地扬长避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活出自己的风采。
如何培养孩子认识自己的能力?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需要观察和陪伴孩子,了解孩子的天赋和秉性,并顺应孩子的天性去教育孩子。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可以鼓励孩子多去尝试不同领域,让孩子在尝试中对自我有更深的认识,另外,广泛的阅读会为孩子提供更大的视野,帮助孩子认识自我。
同理他人的能力
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场去考虑问题,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绪,即能够对他人有同理心,是一个人高情商的表现之一。
如何培养孩子同理他人的能力?
首先,当孩子出现情绪时,父母要去共情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情绪,父母是否能够共情孩子会直接影响孩子同理他人的能力。
其次,当孩子出现与人为善的行为时,要及时赞扬孩子的正向行为;而当孩子出现攻击等可能伤害他人的行为时,要引导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并督促孩子去安慰和帮助对方,而不是去惩罚孩子。
积极乐观的能力
同样一件事,你可以消极、负面地解读,也可以从积极、正向的角度阐释,而怎样的想法,就决定了你有怎样的情绪和行为。
如何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能力?
首先,父母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情感联结,父母的情感支持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乐观的品质。
其次,当孩子遭遇挫折时,父母可以帮助孩子调节认知,让孩子意识到困难只是生活中正常的一部分,克服困难就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9.jpg
这八种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完成,家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在日常互动中有意识地帮助和引导孩子,为孩子将来拥有幸福而成功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