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向幼儿普及意外自护常识是形势所迫。意外伤害是偶然发生的它又往往是不可预料的。因此,幼儿只有掌握了意外自护的初步常识,才能更好地抵御灾害,避免受到伤害。
第一,幼儿学习自护常识,有利于自护能力的提高,我们就将自护常识贯穿于各科教学之中。
如认识夏季时,我们告诉幼儿如何避免雷击的伤害;认识电时,教给幼儿正确的使用电器的方法;把各种信号、标志、符号,编进故事中讲给幼儿听,使他们掌握必备的自护常识,提高应变和自护能力。
第二,教育幼儿敢于求助,提高幼儿的自护能力。幼儿体力小,生活经验不足,适应环境能力差,遇到险情时身心难以应付,所以求助是幼儿自护的最好方法。
许多幼儿遇到困难时只会哭泣、发脾气,遇到陌生人非难时就惊恐失措,连呼喊求助的胆量都没有,又因受语言能力的限制,幼儿在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往往说不清楚事情的经过。
所以教师和家长传授幼儿求助的技能要从敢字入手,教给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
平时要求幼儿讲清楚一件事的内容、地点、时间,讲清请别人帮什么等。在电话已经普及的当今社会中,利用电话求助是获得帮助的有效办法。
我们要尽量做到使中班以上的幼儿学会拨通自己家及父母工作单位的电话,并且知道110、119、120等呼救电话的含义。
第三,通过直觉体验、情景类推,培养幼儿的自护能力。幼儿有受伤的体验,对自身痛苦的记忆是最深刻的,所以当见到别的小朋友摔伤跌破时,能把自己的痛苦记忆类推到他人身上。
这种直觉体验有助于幼儿理解自护的意义,也有利于教师在情景中对幼儿进行随机的自护教育。
我们还应该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让幼儿讨论学习自护方法,以弥补随机教育的不足。如创设着火了怎么办,躲在哪里最安全等情景活动,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增加幼儿的自护经验。
我们还要开展一些自护实验,如怎样灭火、怎样防地震、娃娃流血了怎么办等,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自护能力。
总之,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父母和老师持之以恒,使他们获得一个更高层次、更大意义上的保护—自我保护 。很多家长看了校园霸凌的事件后,都很害怕自己的孩子会受到欺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养成胆大的性格,起码不会受到别人的威胁。
可是孩子胆大真的是好事吗?
乐乐小时候是个体弱多病的孩子,甚至身高也比同龄人矮一大截。乐乐的爸爸害怕乐乐上学之后会受到别人的欺负,所以就一直想训练乐乐的胆量。慢慢的,乐乐也变得胆大起来。
结果乐乐上幼儿园的时候,总是和班里几个调皮的孩子一起玩。有一次,乐乐居然把同班女生毛毛的辫子剪掉了,毛毛就放声大哭,老师走过来看到后大吃一惊。
老师问乐乐:“你为什么要剪掉她的辫子?”乐乐说:“玩呀。”老师看乐乐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放学之后,老师把毛毛和乐乐的家长都留下了。
毛毛的妈妈看到毛毛的眼睛都哭红了,可是乐乐却像个没事人一样,毛毛的妈妈就很生气。乐乐的爸爸看到之后觉得很不好意思,就打了乐乐一巴掌,让乐乐给毛毛道歉。
乐乐的爸爸训练乐乐的胆量是为了不被别人欺负,可是他没有想到乐乐会欺负别人。如果乐乐的爸爸不管教乐乐,就任由乐乐这么发展下去,那乐乐慢慢随着年龄的增长,胆量也会越来越大,到了最后可就不是剪女生小辫子这么简单的事情了。
所以乐乐的爸爸应该多和乐乐交流,让乐乐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胆大本来并没有错,可是如果孩子利用自己的胆大去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后果就不堪设想。
很多家长总是担心自己家的孩子因为胆小会受到欺负,网上很多家长提出的问题都是“孩子太胆小该怎么办?怎样让孩子变得胆大?”但是家长们也应该知道,如果孩子胆子太大,那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01.胆大的熊孩子
如果家庭里面有一个孩子胆大调皮,那这个孩子就会被大人们认定为“有出息,不怯人”。甚至还有些熊家长还会庇护这些“调皮的孩子”。
小丽带着刚上幼儿园的豆豆去亲戚家做客,到了之后,小丽就开始和亲戚坐在沙发上聊家常,豆豆在沙发上跳来跳去,小丽就让豆豆去找已经上了大学的姐姐玩。
没过一会儿,小丽听见豆豆在姐姐的卧室里哭,小丽急忙站起来,冲到姐姐的卧室。小丽问豆豆:“宝贝你怎么了?别哭了,有什么事和妈妈说说。”那个姐姐说:“他要玩我的化妆品,我没给他玩,然后趁我不注意他自己把我的化妆品都推到地上了,我还没说什么呢,他就哭了。”
豆豆边哭边揉眼睛说:“姐姐坏,姐姐不给我玩。”小丽就嘟囔了一句,“那有什么呀,不就是化妆品吗?玩玩也没什么大不了吧。”说完之后,小丽就带着豆豆回家了。
豆豆在刚去亲戚家之后,就在别人家的沙发上跳来跳去,这就充分说明豆豆是一个胆大的孩子。在豆豆到姐姐的卧室里的时候,豆豆想玩姐姐的化妆品,可是姐姐明明拒绝了他,他却趁姐姐不注意的时候把化妆品都推到了地上。
小丽作为妈妈居然没有批评豆豆,反而是维护着豆豆,导致豆豆根本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如果小丽一直这样庇护着豆豆,那么豆豆长大之后势必会闯出大祸。
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家长,但是家长爱孩子也应该适量,不应该无限度地去爱孩子,这样反而是害了孩子。
孩子需要后天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家长没有一个正确的三观那么培养出来的孩子也会有扭曲的思想。
02.正确的胆大是一种“正能量”
君君的爸爸是一名警察,所以在君君小的时候,就被灌输了很强的正义概念。
君君的妈妈有一次接君君放学回家,因为正是下班下学的高峰期,公交车上的乘客非常多。君君的妈妈带着君君在公交车的后排坐着,眼尖的君君看到一个叔叔正在翻一个阿姨的钱包,君君立马告诉了妈妈,并且在公交车上大喊:阿姨小心,后面有小偷。
公交车上的人全部都把目光聚集在了那个小偷的身上,这时刚好公交车到站,那个小偷就急匆匆地下了车。车上的人都纷纷的对君君竖起了大拇指,最后阿姨很感谢君君,就给君君的学校写了表扬信。
君君的爸爸是一名警察,所以君君从小接触的就是正义。在君君看到小偷之后,他大声地告诉那个被偷的阿姨。如果君君是个胆小的孩子,那么他就不会在公交车上大喊小偷,那位阿姨的钱包自然就会被偷走。
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是耳目染的。家长想让孩子大胆并没有错,但是家长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什么是正确的大胆。
03.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大胆?
①有原则
家长在训练孩子胆量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有原则的人。如果孩子是一个没有原则的人,那么大胆对孩子而言,未必是一件好事。
原则对于大人而言很重要,所以家长在要求孩子大胆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培养孩子的原则。
②家长也应该给孩子起良好的带头作用
如果家长是一个做事盲目冲动的人那么孩子就会模仿家长,家长的缺点也会成为孩子的缺点。如果家长是一个有条理、有思想的人,那么这也会成为孩子的优点。
孩子的胆大只是一种行为,家长一定要给孩子灌输正确的思想,这样才能让孩子的胆大变成好事。
如果孩子胆小,家长会担心孩子受到别人的欺负;如果孩子胆大,家长也应该要担心孩子是否会去欺负别人。
家长只有使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才能培养出孩子正确的胆量。如果家长只想培养孩子的胆量,而不去教育孩子的思想,那么将来就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今日互动话题:你认为孩子胆子大是好事吗?你担心孩子胆小受欺负,但是你会担心过自己的孩子去欺负别人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