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中国最先实施积分制居住证的特大城市,而符合这套评分体系的外来人口,仍然面临着难以跨过的无形门槛,而上海落户积分实行以来出现的问题,或许是未来北京不得不面对的。
在《上海市居住证》积分模拟打分计算器输入所有资料后,35岁的李琳得到了150分,她没想到毕业多年后,自己仍然在一个评分体系中,而这次评估的是她留在上海的价值。
2013年7月1日,上海成为中国最先开始实施居住证积分制的特大城市之一。根据当年6月颁布的《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管理试行办法》和实施细则,只要持证人积分达到120分,便可以享受与上海本地户籍人口几乎相同的公共服务。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子女可以在上海参加高考。
也是在这一年,李琳的儿子该上幼儿园了。公立幼儿园老师拿出一张& 招生排序&告诉她,他们会率先招收本地户籍儿童,其次是居住证积分达到120分又有房产家庭的儿童,最后才是满足120分却没有房产家庭的孩子。李琳是第三种,& 这样排下来,积分达标没有任何作用。&果然,她的孩子被分到了其他幼儿园。
那一刻,李琳决定一定要有一个上海户口。2002年,上海率先开始了居住证制度,分为人才引进、普通从业者、投靠亲友三种类别。其中人才引进类居住证享受的公共服务最多。对当时的于涛来说,最重要的是,办理居住证后,公司开始为他按上海城镇职工的标准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否则的话,于涛只能参加外地劳动综合保险。2004年,于涛结了婚,和所有在上海工作的外来家庭一样,他和妻子开始为没有户口的不确定性而焦虑。当时,他的不少朋友甚至还没有办理居住证。虽然当时持有居住证可以在上海办理& 三险一金&、孩子可以在上海读书,但不少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并没有想到这么长远。& 现在看来,我的决定很正确,这些朋友现在还在积分呢。&
也是在2004年,上海开始对非本地生源的高校毕业生实行& 打分制&。这些应届毕业生的积分必须高于当年公布的标准分才能落户。为了控制人口增长,标准分逐年升高,2005年的64分终于在2014年变成了72分。
郎景明来自东北一所985院校,毕业后进入一家上海大型国企工作。根据《非上海生源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进沪就业评分办法》,找到国企的工作比去外企工作能多拿到3分,考过大学英语六级比只考过四级多加1分,学习成绩也按照班级排名分成了4个等级,每个级别相差2分……这些细小的分数加在一起,很难让一个应届本科生达到标准分。& 一个985大学的普通毕业生,积分大约在67到70分之间,除非有国家一级类证书才有可能超过72分的标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