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详情首页 首页 正文 孩子胜负欲太强不见得是好事,家长要学会培养孩子直面输赢的心态育儿良策 -08-27 02:52 “家有一小,处处有烦恼!”当孩子一天天成长,家长的烦恼就不再是如何让他“吃好喝好,不要感冒”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心态也成为家长头疼的问题。在某幼儿园度“名师公益课堂”展示活动中,有一个体育活动是“好玩的稻草”。县城里的孩子很少用稻草来开展活动,因此,活动中对用稻草制成的稻草墩、滚筒、稻草环、稻草梯,孩子们稀罕得不得了。其中有个环节老师要求孩子把这些“稻草玩具”在地上摆成一连串的关口,用来做闯关游戏。班内一个小男孩,表现很是活跃,他是第一个跑去设计的。孩子们设计完后都回到队伍里,可当老师喊其他孩子展示自己的设计时,这个小男孩就在队伍里叫喊:“我就看你们有多烂!” 闯关游戏开始了,小男孩要求第一个闯关。首先要走过排成一排的稻草墩,这个小男孩是一个一个跳过去的,当第二个孩子采取跨过两个稻草墩时,小男孩又叫了起来:“犯规!犯规!”其他孩子只要不是像他那样一个一个跳过去的,都被他叫为“犯规”。为了不影响活动,老师只得上前提醒小男孩:“孩子,这是闯关,每个孩子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从小男孩的言行来看,他可能很难与同伴友好相处,因为他既不能较正确地看待自己(我都是对的)也不懂得尊重他人(你们都不如我,都是错的)。孩子这样的言行,我想有可能是家庭教育的问题,比如过分满足孩子的好胜心。当孩子过于看重输赢,也就容不得别人赢,容不得就会自傲,就会在潜意识里去贬低别人,不会去欣赏别人,也就不能从别人身上学到什么。
法国一个市立图书馆开展过一个孩子的读书比赛活动,比赛的要求是两周内谁读书最多谁将会得到一份大礼,某影星带儿子参加了这一活动,并在一周内就读完了三本,而其他孩子一本也没看完。正当该影星鼓励儿子再接再厉,争取为老爸争光时,工作人员却拿出一等奖的大礼要求他们退出比赛。工作人员说:“因为你的孩子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想争第一,而不理解内容,没有感觉到读书的乐趣。读书不是比赛,没有功利性,他这样疯狂地读,要是得了第一,会给其他孩子做出不好的榜样。所以我们提前发给你礼物,他退出了,别的孩子就没有了忧虑感,才会用心去感受读书的快乐。” 读书,首先应该让孩子感到快乐,让孩子因为快乐而喜欢读书,然后再成为一种习惯。读书应该是没有功利性的,当读书有了功利性,那么一旦读书的功利性目的达到了,孩子就不再去读书了。如前所述,孩子在参加比赛中即使赢了,又有何意义?
&
在成人世界里,一个人拥有好心态是值得庆幸的,其实,孩子也要有一个好心态。当然,说孩子心态不够好也许过于武断或为时过早,但是,当一个孩子总是认为自己做的都是对的,眼里容不了别人,或是做任何事都要赢,容不得自己输,这样的孩子是不是少了很多的可爱呢? 对于好胜心太强,过于看重输赢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呢?我想可以从这几方面做起: 1.我们在称赞孩子好胜心的同时,一定也要肯定别的孩子。我们首先要肯定孩子的想法、做法、成果,告诉他你很欣赏他,但是对于别的孩子的合理的想法、做法、成果一定也要认同。这一方面是在为他做个榜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抑制孩子过分的傲气。
2针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我们要给孩子讲道理,让他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对别人的不尊重,是不礼貌的。
3.告诉孩子不论是游戏中还是生活中,有时候输赢没有那么重要,有多少人为了赢失去了友情,又有多少人即便输了却赢得了大家的尊重,有许多东西是比赢更重要的。即使输了又怎样,只要我们尽力了就好,毕竟认为有人,天外有天。
&4.我们可以多带孩子参与游戏活动,让孩子在实际活动中学会接纳别人,或者在家里和孩子玩些竞赛性的亲子游戏,让孩子在温暖的氛围中学会正确看待输赢。幼儿处处想着争第一,是自我意识逐渐萌发的反应,这个时候的小孩儿都会想着要好好表现自己,争强好胜也是正常现象。作为家长,应该适当给予鼓励和表扬,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孩子的个性,在引导好孩子的竞争意识的同时,也要引导好还是与他人的团结意识、协作意识,促进孩子健康茁壮成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注重自己的言行对幼儿的潜移默化影响。所以,孩子怎样看待赢,如何接受输,该怎样欣赏别人,也要看我们的行动了。嫉妒是一种十分自然的反应。儿童的思维方式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情绪反应强烈,自控能力差,还不会理性思考,因此他们会根据外界事物对他们的利弊,做出直接的情绪反应,他们希望独占父母和老师的宠爱,希望能总是处于受表扬的优越者的地位,他们不能这种希望能否客观合理,也不会进行自我调节。所以,对儿童来说,嫉妒是一种十分自然的情感。 嫉妒心过强影响身心健康。
尽管嫉妒是孩子的一种可以理解的正常情绪反应,但是如果嫉妒情绪过多过强,时间一久,它就可能成为孩子人格的一部分,从而使得宝宝在成长过程种,常会因嫉妒别人的成功而导致自己的苦闷,甚至演变成对别人的仇恨。从另一方面来讲,孩子嫉妒心过强,不仅会影响他的愉快成长,还会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因此,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嫉妒情绪过多过强,不应听之任之、放任不管,而应对宝宝进行正确的引导。
嫉妒心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嫉妒心强的孩子往往自尊心和虚荣心也强。由此而发,嫉妒情绪既有许多消极因素,但也有一些积极因素。
消极因素是指,嫉妒心使人心胸狭窄,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自私而缺乏关心他人;嫉妒会矛盾,影响团结,嫉妒会孤立自己,不利于健康成长;严重的嫉妒会变成一种仇恨,而采取报复行动。 积极因素是指,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的自尊心和虚荣心,激励他的竞争意识,使他能积极努力,敢于竞争。因此,嫉妒利用得好,也可以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始动力。
教育孩子积极向上
很多孩子好胜心强,总希望自己处处超过别人,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嫉妒心强的孩子往往自尊心、虚荣心都很强,家长可以适当利用他的虚荣心、自尊心激励他的竞争意识,使宝宝积极努力,这样才能超过别人。家长应该告诉孩子,你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别的孩子也希望得到表扬,在大家都努力获胜的情况下,结果可能是这次你胜利了,下次又变成他胜利了。因此,只要宝宝积极表现,那么不管结局如何,都是属于让人喜爱的孩子。而且这样的孩子既希望自己获胜,也能在心理上容纳别人的成功。
帮助孩子克服不足
嫉妒心强的孩子往往是由于自身存在某种方面的不足而导致产生嫉妒情绪,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出自身的不足,帮助他努力克服。如有的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画画画得比自己好而产生嫉妒心,家长可帮助他提高绘画的能力。这样孩子在比较自己和其他孩子的绘画水平时,能够有足够的自信,而不会因为自己没有信心导致嫉妒他人。只要孩子各方面能力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嫉妒心就会相对减弱。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用鼓励、表扬的方式对待孩子,当然,这种鼓励和表扬是适当的,不夸大其词的,这样,孩子就会形成自信的心理。自信的孩子往往比较乐观,他在对待别人的成功时,心态平和,而且相信自己也会成功。所以,自信心是排解宝宝嫉妒的一剂良药。
引导孩子正确竞争
孩子产生嫉妒心理后,家长不妨把它引导到树立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上来。为此,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别人领先获胜后,自己要做的事情不是生气,而是应该激发起自己的斗志,敢于和对方展开竞赛。这次你获胜了,下次我要通过努力超过你,和你比一比。同时家长还要告诉孩子,别的孩子获得成功了,肯定有许多优点值得你去向他学习,你要把对方的长处学到手,这样你也能不断进步,取得成功。
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家长首先要自己养成开朗、豁达的个性,不为一些琐事而斤斤计较,如果家长在孩子的面前总是说一些嫉妒的怨言,孩子会以为爸爸妈妈也经常这样,那么嫉妒是一种正常的行为。相反如果家长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豁达的个性,就能减少嫉妒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