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落户动态

山东城乡融合20条新政--放开落户限制

落户动态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3月3日讯 农村幼儿园要符合“省定”标准,济南、青岛中心城区尽快放开落户限制,激励引导城市人才入乡,推动农村土地有序流转……3月3日,山东公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20条”

3月3日讯 农村幼儿园要符合“省定”标准,济南、青岛中心城区尽快放开落户限制,激励引导城市人才入乡,推动农村土地有序流转……3月3日,山东公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20条”,具体如下:

一、推进城乡要素融合

1.放开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限制

济南、青岛中心城区尽快放开落户限制

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确保有意愿的未落户常住人口全部持有居住证

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2.激励引导城市人才入乡

落实返乡入乡人员创业扶持政策,在创业担保贷款等方面予以倾斜

新招录选调生优先派到农村任职

建立第一书记派驻长效工作机制

向所有县(市、区)和国家级高新区、开发区选派科技副职

推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向乡村教师、医生倾斜

允许地方提高乡镇工作补贴标准

3.推动农村土地有序流转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广农村党组织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模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有效整合利用农村零星闲散土地资源

4.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允许就地入市或异地调整入市

允许村集体在农民自愿前提下,依法把有偿收回的闲置宅基地、废弃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山东城乡融合20条新政--放开落户限制(图1)

&

5.强化财政投入保障

加大政府债券对城乡融合等公益性项目支持力度,提高使用效益。

通过以奖代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撬动各类金融工商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

鼓励有意向的基金管理机构通过市场化方式设立城乡融合发展基金

6.健全乡村金融服务体系

开发多维度、定制式金融产品,对扶持乡村振兴力度较大的金融机构,加大再贷款、再贴现力度

积极因地制宜稳慎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扎实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试点

建立省级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政策

二、推进城乡服务融合

7.均衡配置城乡教育资源

完善城镇大班额防控长效机制,补齐乡镇寄宿学校和小规模学校短板

实施学前教育三期行动计划和农村幼儿园建设提升工程,扩增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

为每个农村义务教育学区选聘1名乡村特级教师,核定教育系统绩效工资总量时向农村中小学倾斜

8.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逐步实现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同质化

推进乡镇卫生院空编补齐,鼓励财政困难县(市、区)乡镇卫生院实施学费代偿办法招聘符合条件的全日制医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政策

支持县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县域医共体,全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实行差别化医保支付政策

9.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全力推进乡、村两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培育一批风筝年画村、刺绣剪纸村、雕刻面塑村、柳编草编村等“非遗”村落

指导传统村落严格按照“一村一档”建立档案

引导规划、建筑、园林等设计人员参与美丽村居建设

10.健全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稳步提高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筹资标准

持续扩大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范围

探索建立具有山东特色的农村养老周转房和幸福院建设模式

在乡镇(街道)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

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困难残疾人分级分类保障政策

11.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深入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

在具备条件的农村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成立党组织

建立和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每3年调整一次财政补助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最低保障标准

三、推进城乡设施融合

12.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

建立“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开展县域村庄布局工作和村庄规划编制

13.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 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程

统筹规划城乡污染物收运处置体系,深化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向农村延伸

实施农村清洁取暖工程,完善城乡绿化体系,加快推进绿道建设

14.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管护

全面开展乡村基础设施产权普查登记,落实产权所有者管护责任

建立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污水治理、无害化卫生厕所管养体系

四、推进城乡经济融合

15.培育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深入开展乡村产业振兴“六大行动”,培育一批百亿级以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集群

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建立产销衔接服务平台

到2022年,全省建成50家左右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力争创建10家以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培育一批特色小镇,打造集聚特色产业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16.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

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开展家庭农场典型监测和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活动

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合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

17.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探索利用财政资金开展棉花目标价格保险,对适合的农业项目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农业项目实施主体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

探索建立普惠性农民补贴长效机制

完善特色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补贴政策,逐步扩大省级补贴规模,健全农产品市场价格风险保障机制

18.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开展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补划和储备区建设

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财政奖补机制

积极探索碳排放权交易

全面开展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

建立自然资源政府公示价格体系

五、强化工作保障

19.注重试点引领

支持济青局部片区及有一定基础的市、县积极创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选择部分市、县设立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20.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推进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和跟踪督导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