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重视长期、大量的阅读积累是无法学好语文的。科学研究也表明,孩子的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总阅读量的四五倍,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一个人拥有的词汇量和他的智商成正比。大量阅读是提高孩子能力,发展孩子智力的重要途径。如{可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1、创设良好的家庭读书条件 一个家庭有没有书,孩子是不是经常能接触到书,这与孩子是不是喜欢阅读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条件允许,家长应不嫌“汗牛充栋”,只要是对孩子阅读有益的书籍,先买好,放在孩子每日见到的地方。天长日久,孩子每天所见都是书,随意翻翻,慢慢就会对书籍产生兴趣。 2、家长要成为孩子读书的伙伴 身教重于言教,只有热爱读书的家长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喜爱阅读,懂得阅读的方法,了解书籍的内容,这样才能指导孩子阅读,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带动孩子喜欢阅读。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初期,最重要的是要多读文章给孩子听,这样不仅可以延长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增加孩子的识字量,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育,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想去读书。对于这一点,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认为;读书给孩子听的作用“仅次干拥抱”,在这样的“拥抱”下,孩子的读书兴趣上来了,热情高涨了,慢慢的,他们对读书的态度就变成了“我要读”。 3、调动孩子阅读兴趣 (1)悬念调动法。在读书时,留下悬念给孩子。听家长读了精彩的文章,却缺少结尾,悬而未决的情节催促孩子自己急切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慢慢他会挣脱家长的扶持,自己自由地畅游于书海,寻求他的精神家园。 (2)故事梗概法。家长先把故事的大意讲给学生听,引导孩子进行阅读。例如引导孩子阅读笛福著的《鲁滨逊漂流记》。事先,家长将故事的大致内容简单地向孩子介绍,孩子听了有趣,就会自己去阅读此书了。 (3)电视辅助法。社会上流行的电视剧往往会对孩子的阅读造成相当大的影响,家长如能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趁机向孩子介绍相应的读物,学生阅读的兴趣会比较大。例如中央电视台播出《水浒传》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对孩子们也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他们常常讨论剧情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家长和孩子一起读《水浒》,谈谈----百零八将,孩子们边读边思,边读边议,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荀子曰:“不积眭步,无以至千里。”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便会轻松面对语文学习,助益颇大。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时候,很多家长喜欢喊,不断的催促,结果感觉是越催促,孩子的动作越来,家长就更生气,孩子做某件事情的速度快,就表扬。如刚开始可以给孩子出几道简单的题,给1分或2分钟,孩子会很快做好,家长要作大吃一惊状呼道:“还不到一分钟呢!”总之,很夸张的样子。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对做得快的事情立即表扬。“现在穿衣服快多了!”“现在收拾书包快多了。”……这样的话。但千万不要说成“现在穿衣服快多了!如果写作业也这样快就好了”。只表扬,不提孩子做得不足的地方。通过表扬,会激发孩子内在快的动力。同一个问题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不同的,我们把问题具体一些会更有利于发现孩子不认真的原因,让孩子认真起来。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样的表现呢?是只有学习不认真还是很多方面都不认真?孩子玩的时候表现是什么样的?可以跟孩子沟通一下,看看孩子是遇到了什么问题。 孩子不爱学习,学习不认真可能有几种原因:1.注意力不集中,表现为坐不住、冲动、多动,写作业漏字、看题跳行,不认真听讲,分心、上课不专注,玩笔、玩书,情绪焦躁等2.缺乏学习兴趣,在学习方面不能获得成就感。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测评孩子的注意力,看孩子是否在集中注意力方面有困难,如果是的话,需要做一些注意力训练; 2.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长期没有成就感,就不可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家长可以1)具体告诉孩子怎样听课、怎样写作业,越具体越好,可以具体到动作,比如正确的坐姿,手、眼、心放在写的内容上,写完后检查,及时给与欣赏和鼓励;2)培养孩子的兴趣,学习范围拓宽到生活中,而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学习,当孩子对某个问题感兴趣的时候,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查阅相关的资料如书籍、视频、互联网等;3)跟孩子一起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这一点要注意切忌心急,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为孩子设定一个恰当的学习目标,并且多鼓励他,孩子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他能够实现的目标,尝到成功的滋味,才能获得成就感;4)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一些比较安静的游戏,比如下棋、画画、看故事书等,这些活动可以锻炼孩子的注意力,又能开发孩子的智力,还可以培养和锻炼孩子的毅力和耐挫力。 男孩,七岁半,性格较单纯幼稚,做事情(包括学习)遇到困难就哭闹发脾气,要大人帮忙。可能是因为大人从小娇惯他事事代劳造成。作为家长,现在我们该怎样补救?特别是他的单纯幼稚,显得比同龄孩子都小很多。 您好,孩子目前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的社交、学习等都带来困扰,能够感觉到您也为此很着急。 由于孩子在此之前他人为孩子事事代劳的较多,很难一下子让孩子成长起来,因此需要父母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陪伴孩子的成长。家长可以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成就感入手,通过引导和示范,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个过程当中孩子可能表现的不会很积极、甚至会以哭闹的方式来拒绝,因此需要家长安抚好孩子的情绪,安抚好后,再让孩子继续完成自己该做的事。当孩子能够独立或者在他人的引导和示范下完成自己的事,比如:自己收拾房间和书包、主动写作业、遇事积极沟通等,家长要给孩子及时的鼓励和表扬,满足孩子的成就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是可以做到的,这样孩子才会有动力继续下去。 孩子的心理年龄比同龄人小,家长在日常交流中,注意自己与孩子的互动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也可以通过游戏或者分享故事的方式,来引导孩子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促进孩子的语言-思维的发展。这个过程会比较考验家长的耐心,家长也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不要将负面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家长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状态,对孩子的成长会更有帮助。 我孩子12,正是青春期,周六日和假期在家,就是不想写作业,说什么她都明白,就是不能自控,怎么办?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独立性爆发式增长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他们渴望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不希望他人插手。如果家长在他不想写作业的时候去说他,那么只会让他更加反感写作业这件事情,也就是通常我们说的逆反。 在孩子不能自控这件事情上,可能更多的是家长对此关注比较多,以至于引起了孩子的反感,从而会选择用和家长对着干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建议家长可以在这件事情上放一放,不要过多的关注,给孩子一些自主的空间,这样孩子反而会愿意去做好自己的事情。 我家是男孩七岁了今年开学上二年级班主任老师和我反映他上课时总喜欢讲话。听讲认真到就写题时候总说不会而且不做这我怎么才能引导他呢? 孩子上课总喜欢讲话,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愿意,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您和孩子了解过是什么原因么?孩子平时是不是也擅长言语?在这方面有天赋?是什么课上爱讲话?那位老师上课时爱讲话?是注意力不集中么?还是孩子不感兴趣?等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孩子爱讲话?另外,老师反映他爱讲话这件事也要跟孩子核实,因为老师有时候因为纪律问题会规定孩子的言行。了解愿意之后,如果真的需要解决问题,就和孩子谈谈,恰当地提出。 孩子认真听讲但是做题不会做,关键是他认真听讲的情况下有没有听懂,没有听懂就重新给他讲,知道他能理解。 我的女儿13岁个性平和 发现她平时不够自信 ,参加集体活动也不热情,可以从哪些方面培养或者注意?谢谢老师! 孩子不够自信,参加活动也不热情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孩子本身能量朝内;父母比较关注这方面的表现,所以对孩子这方面的表现比较敏感;孩子缺乏相关的技巧和能力;孩子感觉到父母对自己这方面的关注和评价,害怕有不好评价,所以不愿去参加活动,更加胆小不自信。建议少一些评价和对孩子这方面的要求,多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跟孩子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