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育观念中,“听话”的孩子更受欢迎。在生活中,听话的孩子,家长少操心。在学校,听话的孩子,老师省心。
这里的“听话”,意指遵从父母或老师的指令,乖乖执行。
听话,会在父母与外人的言谈举止中得到肯定,会在老师整治班级纪律时,得到支持。
但是,孩子不能太过于“听话”。
1、太过听话的孩子不易独立
太听话的孩子,会依赖于父母或老师的指令,在潜意识里,孩子们有了依赖性。就跟机器人一样,给了指令,才会执行。这对孩子的独立能力培养是不利的。
2、太过听话的孩子心理易怯弱。
孩子过于听话,其实起源于对父母或老师的胆怯。“不听话就打”“不听话如何处罚”,是很低家长或老师的逼迫话语,这就让孩子产生了胆怯的心理,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懦弱。
3、太过听话的孩子容易不合群
孩子太过听话,会对老师的指令言听计从。而有些时候,同学们是叛逆的,部分同学对老师有别的意见。如果老师让听话的孩子去和这些同学沟通或联系,难免会有冲突,会和同学关系处理不佳。
我们提倡培养一个好孩子,但是好孩子和听话的孩子不能画上等号哦!!
所以家长们要掌握孩子的心理,换位思考,多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不要让孩子成为言听计从的“机器人”!!他们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父母把“听话”当成了教育孩子的捷径,父母对于孩子任何一项作业、每个测试、每个活动都要规划好,与孩子未来成败攸关。父母不让他们做家务甚至不让他们有充足睡眠,只需要他们把清单上的事情做好。
总是用“听话”两个字去教育孩子,长时间在孩子的幼小心灵里灌输一种观念:大人(父母、老师)的话都是对的。导致控制了孩子独立思维的能力,阻止了孩子独立行为的施展,父母最后培养出一个“木偶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