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畏难情绪有的时候主要是不自信造成,你主要是要把自己的孩子太压抑,要让孩子充分享受自由与爱把孩子的畏惧情绪放射出来,不要藏着掖着,有的时候畏难并非表现在所有的事情上,往往只是对某件事情,或者是一件事情的某一方面有畏难情绪。孩子的畏难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兴趣所致。而兴趣的消失又主要是教育方法不对头所致。
畏难情绪的表现是,不愿意做某件事情,没有主动性;做事情没有信心,对自己做的事情持怀疑态度;对父母要求做的事情和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打怵,能躲就躲,能藏就藏,就连自己原来最愿意做的事情要是产生了畏难情绪,也没有信心做好。长期下去能使孩子养成懒惰,有依赖性,甚至父母不给做,自己就不做。可以说,畏难情绪对于孩子的学习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父母如果发现孩子有了畏难情绪,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消除孩子心理上的障碍,帮助孩子度过这一“危险期”。父母要针对孩子畏难情绪的表现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看看是哪方面有了畏难情绪,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主要是在老师还是在父母。如果是学校的原因父母应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努力配合老师做好工作;如果原因在父母,做家长的要调整思路,改变教育方法,同时,要主动找老师,争取老师协助做好配合教育。孩子产生畏难情绪,父母应当多从自身的教育方法上找原因,注意从调动孩子的思维积极性出发,加强对孩子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培养,还要加强对孩子的兴趣培养,要让孩子对所做的事情有感情,愿意去做,然后再研究让孩子怎样做得好。还可以通过帮助孩子制定目标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但目标要切合孩子的实际,,不要超过了孩子能达到的水平,造成孩子胆怯,产生新的畏难情绪。就是说制定目标的目的是要孩子树立自信心,克服畏难情绪。马丁 塞利格曼曾说:“孩子要想成功,必须学会接受失败,感觉痛苦,然后不断努力,直至成功来临,每一过程都不能回避。失败和痛苦是构成成功和喜悦最基本的元素。”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鼓励孩子战胜畏难的情绪呢?
鼓励孩子战胜困难
孩子有畏难情绪是正常的,有时并非孩子做不到,而是缺乏助力。如果家长能够帮孩子一把,那么他可能就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这样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正面的影响,让孩子能够不惧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和孩子分享自己的失败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应树立起时刻为孩子做典范的意识,不要流露出害怕失败而放弃的思想。当家长面临失败时,千万不要流露出放弃的思想,而应这样对孩子说:“我这次还没有学会,但我发现我能……我决定多向教练请教,加强练习,我相信我一定能学会的。”家长对待失败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孩子,所以,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树立起好的榜样。
讲励志故事
许多经典童话和民间故事都传递着勇敢、坚强地战胜困难,最后走向成功的精神理念,父母可以通过精彩的故事情节感染孩子,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家长还可以和孩子边读故事边讨论,逐渐加深印象。
安排适宜的小任务,让孩子感受成功的快乐
成功练就自信,自信赢得一切。家长要学会给孩子做事的机会,给孩子安排适宜他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任务,让孩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快乐,从而培养起自信心和责任感。朋友晓丽最近犯了愁,上初二的儿子又被老师点了名做作业不认真。老师把晓丽叫到学校谈谈孩子的作业问题。孩子作业的最后两道题几乎都是空着的,稍微难点的题要么空着,要么简单写几个字应付。问孩子怎么不认真写作业,孩子就说不会。我不会啊,我又不是没做作业。晓丽和老师一起软硬兼施,孩子就说岿然不动,作业照样空着很多。
据老师反映,孩子上课遇到需要动脑回答的问题,从来不去主动思考,就等着老师讲;老师安排小组讨论,孩子都是等着其他人说答案。孩子并不笨,相对来说还挺聪明,可是就是不愿意动脑子,遇到麻烦的题目就退缩,有很强烈的畏难情绪。这可把晓丽急坏了。
其实在现在的孩子中有畏难情绪的很多。你看考试时最后一道大题空提率非常高,生活中稍有困难的事情就不愿意去做,甚至有些大学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找不到自己心满意足的工作宁愿在家啃老,也不去做那些累一些的工作。畏难不是少数人中存在的情绪,畏难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找到孩子产生畏难情绪的原因。 像晓丽的儿子这样见到难题就退缩,见到麻烦的事就不愿意去做。这是存在惰性心理,没有积极进取的精神。有的孩子产生畏难情绪的原因是害怕自己做错,长期不自信导致的。也有一部分孩子是因为不感兴趣而产生畏难情绪;当然还有很多孩子在畏难情绪中越来越不愿意动脑,不愿意努力,最后变成了真的不会做,能力较差。
畏难情绪危害很大,严重影响了孩子做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此以往,孩子很容易养成懒惰、得过且过、行动力差,遇事拖延的坏喜欢。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呢?针对畏难情绪产生的原因,教你四个办法把孩子培养成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人。
01帮助孩子重拾自信
我有一个朋友是重点高中的班主任,她曾经教过一个学生,高一时成绩中下游,但是我朋友发现他很聪明。就鼓励他好好学习,这个学生开始没有信息,觉得自己学习很差,不可能成为优等生。
我朋友根据这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先要求他进步10分,这对他来说很容易做到;接下来要求他考到班里30名,是的,他又做到了;再之后,充分肯定孩子的努力,鼓励孩子考入前10名,结果孩子用成绩给老师带来了惊喜,期末考试成绩班级第二名。
如果一开始就跟这个学生说,你要考到班里第二名,孩子可能觉得你说的简直是天方夜谭。目标过高不利于学生提高自信心,过大或者过小的目标都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把大目标化成一个一个近在眼前的小目标,跳跳脚就能够到,这样可以帮助孩子逐步建立自信心,克服畏难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