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子小怎么办
1、给予更多的爱护、关注和鼓励
胆小的孩子,一般勇敢精神不足,创造性也差。因此,应培养教育孩子不该做的事不做,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尝试,不要伤害孩子的探索精神。
孩子一旦受到惊吓或表现出害怕,家长要马上抚爱受到惊吓的孩子,告诉他“怕”一点用处都没有。你要慢慢地跟他说话,轻轻地拍拍他或紧紧地抱住他,父母是他最信任的人,这样做会让他感到安全。“恐惧”这东西是通过教育、经历和被自己信任的人切实保护才能摆脱的。
2、让孩子多跟同龄人交往
“胆量是在交往中锻炼出来”,家长从小要为孩子提供与小伙伴交往的机会,到小朋友家串门、做客,与邻居的孩子一起玩等等。
孩子特别需要与同龄人交往,这是孩子与大人的交往不能代替的。孩子上幼儿园,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而是体验社会化的过程,让孩子从中学会到与人交往、沟通的技巧。孩子的交往能力,是随着交往机会的不断增多而逐渐提高的。
3、倾听孩子的心声
提醒家长,要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不要自己想当然。中国家庭表面上是以孩子为中心,实际上是以家长意志为中心。不少家长要孩子学这个学那个,表面上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家长并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仔细考虑孩子到底想要什么,愿意做什么。要给孩子表达的机会,而不是想当然地为孩子做主。
例如有个爸爸喜欢带孩子逛超市,可是孩子每次都不愿意去,爸爸想不通:超市里面商品琳琅满目,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摔倒了,爸爸蹲下去把孩子抱起来,他突然明白了孩子不喜欢逛超市的原因从孩子的视线看过去,超市里到处是货架、推车的脚和顾客的裤腿,一点也不好玩。从那以后,爸爸去超市,都把孩子扛在肩膀上了。
4、摆正父母的心态
父母一定要摆正心态,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如果父母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对孩子发火、唠叨,那么孩子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当孩子身上的压力超过他的承受能力,就会表现出行为偏差,比如反复检查作业、老是忘记带东西、睡觉睡不好等等。
3、孩子不是立刻就能获得自信,也不会在所有情况下都感到自信。他可能在家时感到自信,在学校里不自信,等到他在学校中与同伴建立良好关系,感到自己被集体接纳和喜欢时,又感到自信了。这时,你要向他保证,你完全支持和接受他,即使别人不这样。
4、周末带宝宝出游,征求他的意见,但不要问“你想去哪里”,而是这样问“你想去动物园还是水族馆”,给他选择的范围,让他自己做出选择,会增添对自己的信心。
5、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兴趣和努力,不仅是表扬,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地欣赏,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就会极大地提高。
6、宝宝提出问题,耐心倾听,如果你回答不了,老实告诉他。让他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打消他对别人的敬畏心理,从而增加自信。
7、帮助孩子承认生活中有起有落,通过正确应对失败,能够帮助孩子提高健康的自信心。在孩子失败或者感到失望时,如果孩子知道你的爱和支持永远不变,他变弱的自信心就能够得到增强。
等到事情过去后,你再跟他讨论问题出在哪里。这样下次再发生这样的事情,孩子就学会去处理了。
8、帮助宝宝发挥个性中积极的方面,让他成为有个性的人。宝宝是急性子,就锻炼他做事的速度;是慢性子,就锻炼他的条理性。强迫他改变秉性会让你对他失去信心,更让他失去自信。
9、给他布置一些有实际意义的任务,而不仅仅是让他做觉得有趣好玩的事情。比如,你安排孩子帮你做些家务,这些工作的完成确实对家庭起到了作用,从这个经历中,他能感受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10、和孩子相处时,经常寻找值得赞许的具体理由,用赞许的语言鼓励他,但不要空洞地表扬孩子。可以说:“宝宝知道自己小便了,有进步嘛。”不要说:“宝宝你真聪明,妈妈好喜欢你。”具体的称赞给他自信,空洞的表扬会让他自大。
11、让宝宝接近陌生小朋友,积极鼓励他与各种年龄的人自由交往。培养他的社交能力其实就是在培养他的自信心。
12、不给孩子设置过高的标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家长的心愿,然而过高的期望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一旦达不到要求,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挫。
家长要明白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长处和劣势,不可能要求孩子什么都会,不要给孩子设置过高的标杆。孩子进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切不可急于求成,要多份关心和耐心。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相信他们慢慢来一定能行的,孩子才能对自己有信心。
13、父母遵循合理的行为标准,做受人尊敬的人。父母在社会中不受人尊重,最损伤孩子的自信心。有些孩子除了跟父母长辈一起外,就很少与同龄的小朋友交往玩耍,这样就使孩子的交往能力得不到锻炼,慢慢地就使孩子怕见到陌生人,怕在众人面前说话。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过于内心胆小的话,必须要加以警惕,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应该尽早给予孩子帮助其克服、引导教育和纠正,以免孩子日后形成自卑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