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理念是“以人文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对于健身文明强国也具有借鉴意义,是和谐、有爱的精神代表。
2、中医理念: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是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也是中国传统中非常伟大的发明,在历史的长河中,对于人类有突出的贡献作用。
3、民族音乐:俗话说“高山流水遇知音”,不同于现代的流行音乐,中国古典的民族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非常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
4、中国功夫:中国人具有武侠情节,虽然中国功夫并不像小说、电视剧中飞檐走壁那么夸张,但是也是人类自身的肢体认识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对于展示中国力量和强身健体有很好的作用。
5、茶道精神: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其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也融合了高深的思想,茶道修身养性更是备受推崇。
6、戏剧曲艺:京剧、昆曲等都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不仅彰显了民族文化特色,也是寄情于表演的一种方式,通过其表达更是可以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7、工艺制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瓷器制品了,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
8、中国饮食文化:先辈们的智慧不仅在发明创造上有所显现,在饮食文化中也有体现。其跨域广,人口多,各个地方的特色都是不一样的,充分满足人们的味觉。在中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文”的本义,系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其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所谓“万物化生”,其引申义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而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佛道三家构成的三维一体的基本框架 [4] &,简言之,儒、佛、道就是“三教合一”。
基本上, 中国传统文化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它本身包含着一种正面的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的一面,既有政治内容,又有伦理意义。其次,古代很大程度上是将此词作为一个动词在使用,是一种治理社会的方法和主张,它既与武力征服相对立,但又与之相联系,相辅相成,所谓“先礼后兵”,文治武功。有些还包括小吃,风俗等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