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爱都是深如大海,为了孩子100%的付出,但是回报还是很有差异的。差别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如何对孩子进行品格教育?所有的教育都在日常生活里。品格决定命运,童年决定一生。儿童无小事,所有的小事对孩子来说都是大事。父母在小事上有正确观念,不误导孩子,就是帮孩子成就了大事。孩子也会以做大事的气质回报家长。我们从小对秋天的行为细节和礼貌的要求非常严格,认为这是尊重的教育,同时做个有原则的人,有担当的人。
首先,对于孩子的未来生活,家里人要有个统一的目标。我们家对秋天的希望,就是希望秋天是个平凡简单快乐的孩子,可以随遇而安,享受一份自在的生活,经受的住各种打击,有很好的生活能力和良好的心态。
从小开始孩子在家庭中慢慢长大,家庭是他最早接触的社会,家长是他最好的老师,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影响着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点点滴滴,你要求孩子做什么,必须自己先做好榜样,言传身教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家庭环境是培养孩子幸福的必要条件,所有的父母都在努力为孩子创造美好的生活,都想把家打造成孩子的幸福天堂。父母们常常想给孩子攒更多的钱,实际上多少钱都买不来孩子的快乐。财产今天损失了,明天可以找回来,但孩子成长中的幸福感、教育机会一旦损失了,就永远找不回来了。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让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健康地成长,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育的人,这才是父母所能给孩子最丰厚的、一生享用不完的财富。一家人相亲相爱,尊老爱幼,孩子长大了自然懂得感恩和关心别人。
我们从秋天开始学说话起就反复强化他要有礼貌,要感恩,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事无大小,但凡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就要说:“谢谢!”,同样对于秋天帮我们做每一件小事我们也会很认真的对秋天说“请”,和“谢谢”。对于身边的人从小要求秋天积极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现在秋天在小区里认识的人比我多,走道里碰到邻居都会大声和他们打招呼。就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让孩子慢慢养成去关心别人,懂得感恩的习惯。他会在爸爸加班时会感叹爸爸赚钱辛苦,爸爸回家了就帮爸爸拿鞋放包,有时还会捶捶背;会为奶奶给他做了一顿好吃的晚餐而道谢,称赞奶奶做的菜美味可口。同时,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鼓励他自己去做,秋天4岁开始就都自己洗澡、刷牙了。
我觉得对孩子的爱要说出来,表达出来,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家人的爱也很重要。我们在秋天早上出门时和床上睡觉前都会给他一个甜蜜的吻。平时有空会和孩子抱抱,尽量多交流,时常会告诉他:“我们最爱他,在我们的眼里他永远是最棒的。有什么事无论好坏都要和家人分享或分担,家人永远给他最温暖的怀抱。”多抽点时间陪陪孩子很重要,其实他真正在乎的不是那些贵重的礼物,在乎的是你对他是否真正的关心,能陪他一起学习,一起玩。只要是秋天在,我们在家都不会各自去看电视或上网,爸爸会陪他下围棋、象棋,陪他玩变形金刚和各种游戏,妈妈会给她讲故事,陪他画画。我有空也学些孩子喜欢的东西,比如折气球啦,做软陶瓷啦,做西点啦,和秋天一起动手做做,一家人其乐融融多好。如果真的累了哪怕什么都不干,就和他一起坐着看看电视,讨论一下他喜欢的动画人物,他们也会很开心。
其次,大人做事要以身作则,说到做到;对待孩子也要勇于狠一狠心,不能事事迁就,让他学会要有原则,做事要有行为规范,言出必行。孩子做错了事,我们当然要批评教育,有时候也难免会有皮肉之苦。但教育不是空洞的,孩子做错了,你要明确指出孩子具体错在哪里,这样才能让他明确下次碰到这样的事如何处理。家长自己也不是圣人,也会犯错误。有时自己心情不好也会因为一点小事对秋天发火或动手,但平静下来我会很诚恳的向秋天道歉,这时秋天通常也会和我说:“对不起!”,我们互相拥抱,感觉心更贴近了。还有比如答应孩子做什么事,但由于种种原因没完成,孩子知道后可能会耿耿于怀,不停的烦你,这时可千万不能朝孩子发火,一定要耐心真诚地和孩子说“对不起”,并说明具体原因,告诉他什么时候一定帮他弄好,孩子通常也都很通情达理的,会原谅我们的。但要是我们对此不屑一顾,或反而责怪孩子,这样会让我们失信于孩子,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讲信用,说话不算,怎么可能要求孩子诚实呢。
孩子看似没有整天盯着我们,其实他总在认真地观察我们,把我们的一举一动印在了脑子里。秋天很小的时候我就发现,他虽然在看电视,但对我们当时的言行其实都很了解的。我们自己都没有注意到的事情,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了。所以我们要以身作则,尽量做好每件小事。对孩子来说最困惑不解的,就是父母的行动和他们的言论不一致的事情。也就是一些小事慢慢积累起来让孩子们在悄悄的改变。
要求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要负责任,要讲信用。比如,带秋天去反斗城,说好只看不买,有一次他看了就非要买不肯走,磨了很久,其实在这期间我也是很犹豫,问自己要不要对孩子那么苛刻,但最终我还是坚持住了,秋天也坚持住了,知道说话算数,言出必行。
此外,适时地表扬和夸赞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但是夸奖孩子也有一定的原则章法,如果夸奖被滥用,不仅达不到鼓励孩子的目的,还可能让孩子变得骄纵和自大。要使夸奖真正能够打动孩子,应遵循这样几个原则:1、表扬要具体。2、表扬孩子付出的努力、取得的进步而不是表扬结果。3、在孩子失败后鼓励,尤其是孩子认识到自己错误时。4、公开场合表扬孩子好的行为。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重要是我们自己要这么想,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让孩子也这么想,觉得自己是优秀的,那么他们一定会更优秀。
&写在前面的话:孩子刚踏进校园学期过半有余,应班主任老师的要求,家长要提交教育意见建议和心得体会。作为家长,深感当前孩子学习的压力很大,每天都在完成作业中度过,而课堂甚少专门开设或教会孩子如何学会做人处事,注重德行的修为和品格的健全等知识课程,又谈何全面发展能应对未来复杂环境竞争和挑战的高素质人才。对当前教育存在的不足,甚为忧虑。故而即兴略谈点滴,以之共勉。
小学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早接受到的正规教育。搞好小学教育,对于孩子从小培养形成健康地品格和良好地学习情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开好“头”至关重要,它有时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以后走什么样的道路,决定一个人今后的品行如何。小学生像春天的花朵,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纯真无瑕,而分辩是非能力差,同时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及模仿接受能力。因此,应根据小学生的特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善于引导,想方设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茁壮成长。
如何教育和培养自己小学阶段的子女是每个家长共同期盼解决的问题,在此我愿把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和分享,抛砖引玉,以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
一、注重孩子人文品格的培养与塑造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是影响孩子行为习惯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孩子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着家长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待人处事的态度、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对孩子今后人生道路的成长影响深远:“当父母不容易,当好父母更不容易”。因此,作为家长应以身作则,自觉加强修养,言传身教地将有关尊老爱幼、相帮谦让、宽容大度、待人以诚等优良传统道德品质的实践活动示范于孩子。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使孩子真正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要培养和塑造孩子良好个性品质,家长自己还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为孩子树立最好的学习榜样,使孩子从小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从而激起心灵深处无穷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自己独特的教育作用。
二、采用“严、宽”相济,因势利导的教育方式
大学者胡适曾经这样说:“一个人小的时候,最是要紧,将来成就大圣大贤大英豪大豪杰,或者是成就一个大奸大盗小窃偷儿,都在这家庭教育四个字上分别出来。”如今社会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对孩子的严格教育。无形中造就了孩子这种“娇生惯养”、“自私”、“以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小学时期,孩子还比较听话,好管教,容易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这个阶段是教育的关键期,这时我对孩子采用以严为主。教育孩子知道理,明德行,诚实守信,不染恶习,从要求孩子不说谎话、不乱丢垃圾这样的小事做起,在家尽量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大人盛饭、洗碗筷、扫地等家务。出现问题时,要因势利导,及时对孩子给予严格指正,使孩子在明白道理中产生深刻印象,在挫折磨练中会慢慢体味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哲理,更能够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树立方向。同时,要注重跟孩子进行交流,对孩子采取爱而不娇,严格而又宽容民主的态度,孩子的性格情操大多会表现为热情、直率、活泼、独立、大胆、自信,既不屈服权威、又尊重别人。这个阶段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最易见效,抓住这个环节就等于抓住了孩子的以后。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意识
作为刚踏进校园的孩子,要教育孩子立大志。志向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只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明确方向,才有不断的进取精神。因此,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而贪玩是孩子的本性,需要家长督促和引导,让孩子养成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独立思考,勤学好问等良好的学习品质,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同时,配合学校的要求,根据孩子的特性,制订计划,同步抓好孩子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老师要求家长每天签字是很有道理的,这是督促和了解孩子的有效方式,是联系学校和家庭的一个互动的平台。家长可以及时了解掌握学校的教学安排、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孩子在校的表现等,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与孩子一同分享老师的表扬,告诉孩子要再接再厉;与孩子一起分析表现不好的地方,告诉孩子为什么那样做不好,以后该怎么做。在实际生活中要随时随地注意磨炼孩子的意志品质,培养独立意识,善于观察自然,观察生活,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努力实现目标,不断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孩子全面、真实地认识自己,形成良好的持之以恒的学习、生活习惯。
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发内在潜能
兴趣是孩子成才的动力。小学阶段孩子的理想、信念尚未形成,因而学习的动力多靠已形成的兴趣左右。小学时期的学习要有伴随愉悦的体验,要告诉孩子“学习真快乐”。其实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求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知识的获得对未知世界的了解构成了人类最大的精神享受。在福建的一所奥林匹克学校,学校的校训不是我们常见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而是“数学好玩”。这就抓住了孩子好玩的心理,让孩子觉得学习数学不是一件难事,而是一件好玩又令人开心的事情。因此,在平常的家庭教育中,要善于引导,创造条件,尽量把学习的内容应用到生活和游戏中去,让孩子感到学习的乐趣。如孩子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我们都会表扬她:“表现不错!很有进步!这个主意太好了!想像力真棒!你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了!”等等,让孩子感到高兴,觉得很有成就感。做得不够好时,我们会殷切鼓励她说:“相信下次会做得更好。”孩子的学习情趣在无形中得到充分激发。积极的学习兴趣能丰富人的知识,开发智力和内在潜能,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达尔文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孩子有了兴趣,有了信心,学什么都会变得容易起来。
五、坚持课余学习相结合,注重艺术教育的熏陶
知识是需要不断积累的,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除在学校汲取知识外,我们还为孩子在课余制订了学习、锻炼计划,让孩子参加兴趣班培训。如练习口算、背诗词、阅读文章、演奏古筝、绘画、声乐、武术等内容,按学期、周末交替进行,不断扩大学习视野,增长了不少知识。特别是引导孩子把兴趣触角伸向艺术领域,接受艺术教育的熏陶。美国教育专家曾指出:“没有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正如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畅谈古典音乐对人生的积极影响时说到:“音乐的魅力在于它能使生活更有情趣,思维更有创意,学习更有效率,人生更加丰厚;真正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既要具有专业知识,又要具有审美和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化艺术修养。”因此,注重对孩子的艺术教育有助于智力开发,通过调节左右脑功能,促进发育,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增强记忆力和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学习情感,提升鉴赏、审美能力,陶冶情操,为孩子智力发展和完善型人格的形成打下基础。
六、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育孩子的健康心理
我们家庭和睦、幸福,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获取新知识。作为父母,应起到表率作用。我们在家都喜欢学习并能长期坚持,不管书本知识还是网络知识,我们有意识地在家中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如多读书多看报,这样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地作用。并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学习小天地,使孩子感受到读书是种享受。同时,我们注重培育和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尤其在孩子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错误时,及时与孩子沟通,予以正确引导,调整好孩子的心态。帮助孩子从容应对挫折和挑战,培养孩子的乐观精神,使孩子将来在逆境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意志,能从顽强不屈的斗志中对抗挫折,百折不挠。俗话说:“宝剑锋利,从磨砺出;梅花清香,自苦寒来。”一切创造与发明以及事业的成功,绝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历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实现。让孩子用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真正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家对孩子的教育还做得很不够,而且一些方法还在不断地摸索。我们将尽不懈地努力,汲取别人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与老师、家长们共同探讨学习,使孩子们能够全面协调发展,紧跟时代脉搏,成为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