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孩子,总会表现出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如果父母听之任之,一旦这些不良行为习惯成自然,它们必将成为孩子成长的羁绊,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因此,专家提醒父母:不要忽视这些小小的坏习惯,赶快防患于未然,并寻求迅速制止的办法。学生的不良行为,如不及时矫正,就逐渐形成陋习,它将是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如不搬走它,前进的车轮就不能向前滚动。学生的不良行为有多种多样的,产生的原因更是错综复杂的。那么老师要及时的有效地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是一项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素质的首要环节。
一、开展“不良行为诊断活动”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症药方” 。
中学生的不良行为的形成,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主要是由于主观上的思想片面和认识上的偏差。我在高一下学期就开展了“不良行为诊断活动”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高一上学期的学习和生活的总结,实事求是地分析自身存在的不良陋习以及形成原因,并制订相应的措施。对于在这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表扬,并制订出了学生不良行为矫正成绩显著进步奖励制度。对于少数同学在活动缺乏正确认识,并且在活动期间存在较严重的不良行为,要请家长来校协同学校和本人,认识不良行为的危害性,共同制定“对症药方” ,并予以落实,防止搞形式,走过程。
二、进行情感交流,启开学生心扉;消除疑惧和对立情绪。
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在教育学生改正错误时,最大的障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