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引导他告诉他前不是大风刮来的,还有限制一下他的消费,不要要多少给多少,估计你们平常太惯着孩子了。给他拟定一个计划,让他慢慢适应,可以自己存钱,把自己剩余的零花钱存起来。
1、给孩子适当的零用钱
给孩子订立零用钱标准,每月或每周给孩子适当的零用钱,数目不要太大,且相对固定。教会孩子合理地支配,使零用钱花的更有意义,慢慢地让孩子养成习惯。告诉他这些零用钱该花在什么方面,怎么花。
2、教孩子学会储蓄
在通常情况下,孩子到六岁的时候,就应当能够懂得,银行并不是“要拿走”他们的钱,而是把他们的钱安全地保管起来,并且还会给他们支付利息。这种做法,可以帮助孩子养成终生储蓄的良好习惯,使他们长大后能够妥善地保管好自己的钱。
3、让孩子给自己的开销记账
很多孩子花钱没有计划,甚至于花过多的钱,都干了什么,丢没丢失,都不知道。所以家长应该教会孩子“记账”。至少要让孩子知道钱到底花到什么地方去了,这样有助于孩子形成花钱的计划性。
4、让孩子体验当家的感觉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家长可以公开每周家庭的生活费用,甚至可以适当地让孩子当一周的家,让孩子支配一周的生活费,让他体验一下生活,分配金钱的支出结构,会有助于孩子建立正确的消费观。
5、让孩子体会爸爸妈妈的辛苦
爸爸妈妈应把自己的工作情况告诉孩子。如果情况允许,还可以带孩子去自己的工作地点看看,让孩子知道要生活就要工作,钱是通过爸爸妈妈辛勤的工作换取的。
告诉孩子家里的财务情况可以使孩子了解家里每月各种各样的开支,而且可以促使他主动思索自己的需求是否恰当。
教育孩子懂得节约用钱,其目的不仅仅是对金钱的合理使用,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合理消费、善于理财的能力,这会使孩子终生受益。孩子花钱大手大脚怎么办如何教育花钱大手大脚的孩子?——陕西冠美教育帮助您!
孩子花钱大手大脚怎么办如何教育花钱大手大脚的孩子?我们经常看到:幼儿园里,一帮小孩子,却个个身着名牌;超市内,孩子要东要西的,家长不许,他就哭鼻、撒泼……现如今,父母们挖空心思培养孩子的智商、情商,却忽略了孩子的财商教育。
由于爸爸经常忙到深夜才回家,有时连面都见不着,4岁双胞胎女儿就很好奇:爸爸整天见不着,是不是挣好多钱?妈妈笑着答:是。周末的一天,一家人去公园玩,等中午吃饭时,爸爸发现口袋没钱了,就到银行取。这两个小家伙站在自动取款机前,看着爸爸一插卡、二输密码,“哗哗哗”几声,一沓钱就出来了,她俩恍然大悟:原来爸爸就是这么挣钱啊!
“听起来像个笑话,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孩子不知道钱是怎么来的,有的甚至觉得钱就是从银行取的,根本不了解家长赚钱的艰辛。”河南省幼儿教育研究会研究员、智灵童儿童潜能开发中心校长荣合灵说,在我们身边,到处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家长,一旦子女要好吃好穿好玩的,不管多贵,他们能满足就尽量满足,这更导致一些孩子花钱为所欲为,不懂得自我控制。于是乎,这些孩子长大工作了,社会上月光族、卡奴族、啃老族等也越来越多。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教会他如何掌钱、挣钱、投资,比一味地用金钱满足孩子的欲望好得多。”荣合灵说,在学习理财的过程中,也能让他们进一步了解社会,增强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然而,从小教孩子“理财”,长大以后,会不会更“唯利是图”?
荣合灵说,现在一些家长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采取拿来主义。今儿,孩子倒垃圾,付几块钱,明儿,孩子刷碗,又付几块钱。孩子干家务明码标价,如此鼓励孩子挣钱,很可能让孩子丧失责任感。
“关系到孩子在家庭、社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是不能用金钱交换的,必须让孩子知道有些钱可以赚,有些钱不能赚,该负的责任、该尽的义务必须做。”荣合灵说。
“另外,孩子在掌钱时,也不能只满足个人需求,家长要引导孩子拿出其中一部分钱去满足家庭其他成员的需要,这也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庞霭梅说。
家长还要经常带孩子做慈善,用钱帮助贫困的小朋友、孤儿等,从中体会到帮助别人带来的快乐,以培养同情心和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