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落户动态

带你走进民间艺术 体验一下我国传统文化

落户动态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民族艺术团已被列入广东省第二批实施改革的国有文艺院团,按照上级要求,其于今6月份之前必须完成体制改革。经过几个月的转制工作,该县已撤销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艺术团,并在原民族艺术团的基础上成立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文化传习馆。

民族艺术团已被列入广东省第二批实施改革的国有文艺院团,按照上级要求,其于今年6月份之前必须完成体制改革。经过几个月的转制工作,该县已撤销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艺术团,并在原民族艺术团的基础上成立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文化传习馆。民族文化传习馆挂牌成立,标志着乳源文艺院团改革工作圆满完成。
乳源是一个具有丰富的瑶族文化资源的少数民族地区,原乳源民族艺术团自1964年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以传承和弘扬瑶族文化为宗旨,以瑶族歌舞为载体,为乳源保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该县文体旅游局负责人介绍说,县民族文化传习馆成立以后,将一如既往立足乳源瑶族民间文化资源,不断地挖掘、整理、开发民间优秀的特色文化,做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工作,组织开展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相关民族文化艺术表演活动,推动民族演艺事业繁荣发展。伴随着高亢的唢呐声、雄浑的鼓点,第二届中国剪纸艺术节暨首届蔚县国际剪纸艺术节6日开幕,来自世界16个国家和国内25个省区市的剪纸艺术家、专家学者等数千人,齐聚“中国剪纸艺术之乡”河北蔚县,感受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据了解,蔚县剪纸是全国唯一的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彩剪纸艺术。2006年5月,蔚县剪纸以剪纸项首位的身份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蔚县剪纸之所以受到推崇和青睐,与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密不可分。记者专门走访了蔚县剪纸的发源地----有“剪纸一条街村”之誉的南张庄村,亲眼目睹了蔚县独具特色的剪纸制作全过程,记者发现,它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剪纸技法有所不同,它不是用剪刀剪出来的,是采用先绘画再用自制雕刀刻形,经点染色彩后制作完成。其中,在“刻功”程序上颇有讲究,不是在一张纸上刻,而是刻在一打纸上,少则几张,多则数十张,一刀刀刻下来的一沓剪纸内容几乎分毫不差,其过程甚为奇妙。蔚县剪纸与其他剪纸的最大区别还在于,其浓重而艳丽的色彩,从一个侧面彰显出蔚县的地域特点和当地人对生活的挚爱。
蔚县剪纸在当地也俗称为“窗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评价说:蔚县的“窗花”已经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丽的象征性的符号。
当日,在蔚县剪纸一条街内,来自全国25个省区市的剪纸艺术家们刀剪并举,各显其能,演绎出一场中国剪纸高品质的盛宴。主办者称,将以此为契机,把蔚县剪纸一条街打造成中国剪纸艺术交流的殿堂和永久性的营销市常
据悉,“第二届中国剪纸艺术节”在河北蔚县的召开,既与蔚县剪纸雅俗共赏的艺术价值密不可分,也与该县当前蓬勃发展的剪纸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有关联。目前,全县22个乡镇中有28个剪纸专业村,剪纸专业户1100户,剪纸从业人员3万余人,年产剪纸500多万套,产品畅销美国、日本、德国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收入2.6亿多元。
艺术节为期3天,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八部门联合主办,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服务群众、突出特色”为原则,突出七大亮点,目的是搭建中国和国际剪纸界交流的平台,凸显中国剪纸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致力河北蔚县剪纸艺术传承与发展。是可以帮助民间艺人提高制作工艺。2.建立文化生态村。由乡政府出头,结合各村的实际情况,帮助各村形成不同特色的文化生态村,如剪纸创作村、香包刺绣村、皮影制作村、秦腔头帽村。3.会展团队模式。由市县政府文化部门牵头,组织参加国内各大城市或是港、澳、台举办的各种艺术博览会,扩大宣传,扩大知名度,形成政府支持,各集团公司乡镇村企业参与的 团队协作力量,发挥其不同方面的功能。&
3.与教育相结合,开办民间美术研究专业,促进经济发展&
民间美术要改变目前的状况使其真正地“活”起来,学校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通过这种教育途径,充分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以此来影响文化进程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优势的教育环境主要指经济较发达和民族民间美术浓厚的地区。民间美术的发展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总体上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县域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往往对艺术影响的程度也较高,因此也比较重视文化艺术的建设与进程。而民间美术对地方社会经济的促进又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抢救保护民间美术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合理开发利用它们的潜在价值,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较发达的经济地区利用民族民间美术渗透到美术教育中已成为可能。
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是不能脱离民族文化情境的,特别是本土文化。民间美术浓厚的地区,人们能从多元化的角度出发,认识到其存在的价值,不会因为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有所不同而厚此薄彼,更不会极端排斥民间美术。如北京石景山地区就是一个民间美术极为浓厚的地区,中国民协为了更好的保护民间美术,推动地区的经济发展,就在此创办了“中国民间艺术传承基地”。中国民协之所以这样做,正是以学校的形式抢救、保护、传承和弘扬民间美术。中国民协秘书长刘春香在一次授牌仪式上曾说:“在进行民族文化建设的今天,民间文艺要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社区”。把民族民间美术融合到学校美术教育中无疑是一个落脚点,特别是在大学的文化情境中,通过组织民间艺术家、专业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艺,使民间美术的技艺与民间美术的精神得到传承与延续,实现民间美术的再创新。这种新的融合不仅为民间美术提供了新内容,同时也给民间美术提供了新的形式。应该看到,当主体对象发生根本性改变,通过重新融合后的民族民间美术,必将会产生新的艺术生命力。&

带你走进民间艺术  体验一下我国传统文化(图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