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落户动态

上海将近一半独生子女因工作忙,没办法照顾父母

落户动态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普陀区人口计生委、上海市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近日联合发布的一份《上海市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及养老问题研究报告》显示,78.8%的独一代父母已经退休,独一代已婚子女与父母同住的只有27.6%,43.4%的独一代因工作忙而无法亲自照顾父母。这第一批响应国家计划生

普陀区人口计生委、上海市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近日联合发布的一份《上海市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及养老问题研究报告》显示,78.8%的& 独一代&父母已经退休,& 独一代&已婚子女与父母同住的只有27.6%,43.4%的& 独一代&因工作忙而无法亲自照顾父母。这第一批响应国家计划生育号召的父母,已渐渐由& 形式空巢&转为& 精神空巢&。

父母等不来子女探望   

长寿路街道陆阿婆的家庭情况十分典型:老夫妇俩、女儿女婿以及亲家夫妇,6口人分住在3套房子里。小夫妻俩结婚时就约定,周一至周五住自己家,双休日轮番到双方父母家住两天。设想虽好,但这一生活模式坚持没多久,小夫妻俩因双休日加班或朋友聚会,回父母家的次数越来越少。许多老人和陆阿婆一样,常常等不到女儿女婿回家,心里虽郁闷,但怕影响小夫妻的事业和生活而不愿开口。   

还有的& 独一代&父母承担着照顾孙辈的责任。调查中,不少老人说,孩子结婚后搬出去独立生活也有好处,自己多了个人空间,但舒适的退休生活没过几年,又要承担起照顾孙辈的责任。

家住长风社区的周阿婆夫妇年过六旬,他们每周一到周五最重要的事便是接送孙子上幼儿园、照顾孩子生活。到了周末,儿子儿媳会把孩子接回自己家,还常常因孩子教育问题与老人吵架。老夫妇常常觉得吃力不讨好:& 带孩子很累,可我们得到的往往是责备而不是感谢。采访中,一些社区工作者感叹,他们把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形象地称作& 421&,一个独生子女,要照顾2位父母和4位祖父母辈,而独生子女结婚后成了& 842&,一对独生子女夫妇,要照顾4位父母和8位祖父母辈。传统的中国父母,普遍先考虑孩子后考虑自己,& 独一代&父母正是因为体谅子女的困境,才任劳任怨为子女付出。

& 独一代&经济难独立

& 独一代&正当& 三十而立&阶段,忙于开拓事业、经营小家庭,许多人少有精力赡养父母。

30岁的小钟是& 独一代&中的佼佼者。他出国留学6年,3年前回国,找到一份好工作,平时和父母同住。他每周三四天到处出差当& 空中飞人&,晚上大部分时间要应酬客户,周六周日难得在家,只想关起房门一句话不说。小钟常常觉得心怀歉意,没时间陪家人吃顿饭、出去玩玩,因此出差时常会给父母买些礼物予以弥补。

调查还显示,在经济收入来源方面,子女已婚的& 独一代&家庭中,成年子女对父母进行补贴的比例仅占2.5%。有的& 独一代&在经济上难以独立,& 啃老&至今。家住长寿社区的小李小夫妻,两人年薪加起来20万元左右,双方父母靠退休工资生活,小李的父亲还经营一家小店。小两口无论是买房、买车还是出国旅游,都会向父母伸手要钱,开销远超过收入。

采访中,许多& 独一代&对此见怪不怪,他们觉得,现在生活成本比较高,大笔开销由父母& 帮一把&也是天经地义。而社区工作者却有不同看法,相比上一代人,他们认为如今的年轻人更注重物质享受,而这种享受有时已远超年轻人的自身承受力。有的父母对子女提出的消费要求百依百顺,这对独生子女长远的个人发展并没好处。

& 精神空巢&更难熬

人口计生部门负责人表示,上海的& 独一代&家庭空巢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记者算了一笔账,& 独一代&父母早在50岁之前就开始经历& 家庭空巢&,中年空巢期加上老年空巢期,时间长达二三十年,由& 形式空巢&转变为& 精神空巢&,容易产生心理和精神问题。

目前,应对& 形式空巢&的方式越来越多,本市民政、卫生等部门正计划逐步建立构建& 居家、机构养老&———& 老年护理&———& 老年医疗&的三级老年护理服务体系,老年送餐、日托等社区服务也越来越普及。然而心理学家认为,对老年人来说,& 精神空巢&比& 形式空巢&更加难熬,而& 精神空巢&产生的焦虑更难安抚,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都很难做好,还是希望子女们& 常回家看看&。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