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强调,人是有修祠堂、立牌坊和建房子三种责任的。修祠堂就是要求人传承优良的家风;立牌坊要求人在工作上做出成绩;建房子隐喻人要把子女教育好。如何把子女教育好,我总觉得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终身受益的好习惯。阅读是让孩子自我成长,自我启智的一个有效手段。我深信爱书的孩子比同龄人将获得更宽的视野和成长的后劲,因为在书中不仅有眼前,更有未来。本文将通过对两个问题的解答,我来谈谈如何培养好孩子的阅读习惯。
一、为什么要培养好孩子的阅读习惯
阅读可以让一个人的心跳感应世界的脉搏,中外同在眼前,古今一体悉闻。父母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好孩子的阅读习惯,这是孩子成长、家庭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1、家庭三声音
一个好家庭到底需要怎样的声音。清朝乾隆年间大学士纪晓岚曾撰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从此联我们可以读出:一个兴旺的家庭是需要有机杼声、读书声和婴儿啼哭声的。耕读传家久,读书济世长。男耕女织是家庭建设的物质条件,只有拥有读书声和婴儿的啼哭声,才能让家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2、人生三世界
一个人有三个世界: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和灵魂世界。
今天的教育似乎越来越难,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教育的核心不是出在技术层面,不是出在孩子的学习能力。我们的教育缺乏的是灵魂的东西!中国的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 灵魂&跟不上了。李克强总理说:& 教育走的太快,请等等落下的灵魂。&教育非他,乃心灵转向,引导孩子们转向爱、善和智慧。一个人有了爱、善和智慧这三样东西,你说这个人今后差一点技术、差一点才能,又能差到哪里去呢?而恰恰这个东西是人们开始忘记的普适价值。灵魂的世界是需要灵魂去牵引的,要想让孩子的灵魂丰满起来,就得让孩子喜欢阅读。阅读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一书在手可以打破时空界限,漫游于人类所创造拥有的一切文化空间。读一部好书不仅可以促进孩子的精神成长、更能荡涤出孩子灵魂的圣洁。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在人的成长道路上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支教育力量。如果把教育比作一棵树,家庭教育(特别是父母的教育)是根和树干,学校教育是枝丫,社会教育是树叶,三者并存,不可缺失。家庭教育是教育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父母是人生的第一老师。&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深刻诠释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对于阅读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永远在路上。
1、阅读三方式
让孩子爱上阅读最简单的方法,我觉得莫过于让父母成为爱读书的人。如果父母坚持每天都看一点书,耳濡目染,看书将会成为孩子生命中的一部分。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中父母陪护孩子阅读的方式是不同的,我认为应按伴读、互读到研读递进。
读书的兴趣需从小培养。当孩子尚小的时候,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在小板凳上坐着看书,让五颜六色的图画能够吸引孩子。如果父母能给孩子生动地讲故事,更能吸引孩子,让他感受到图书巨大的魅力,从而让孩子对看书产生极大的兴趣。随着孩子年龄增大,阅读量的增大,父母与孩子间的阅读要进入互读方式。父母看到一篇好文章就要及时介绍给孩子。当孩子看到好文章讲给父母听时,父母必需认真倾听,并且与孩子进行讨论,彼此交流看法。在互读环节中,当父母与孩子对问题看法开始有相似之处时,就要进入主题研读方式,这时的阅读就开始带有目的性。如带孩子旅游时,要提前购置介绍旅游目的地文化的相关书籍,系统让孩子阅读,这对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和兴趣是大有我裨益的。
2、阅读三要义
宋朝理学家朱熹指出,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只要是读书,就要每个字都读得很大声,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而然就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3、阅读三禁忌
在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上,父母切忌存在功利心、浮躁心和虚荣心。
阅读就是看书,看自己喜欢的书,看自己觉得有内涵的书,阅读绝对不是我们语文流行的阅读理解,搞什么标准答案。好的阅读就是悦读。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代父母劝孩子看书多半是充满功利心,期盼通过阅读提高中、高考语文成绩,这种做法成为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大敌。仅想着功利的事情,只怕阅读就失去了原有的快乐,就没有孩子愿意投入其中,只会渐渐远离阅读。
孩子的思想成长需要思考,阅读是促进思考最有效的方法。很多父母浮躁地跟风,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跟着他人花大价钱去上数奥班、技能兴趣班等等,却不肯静下心来陪孩子认认真真地读几本书。大部分父母自己就没有体会过教科书以外的多元阅读,自然也就不知道阅读给自己人生有益的启发。自己没有体会过事情,又怎么会想到可能发生在子女身上呢?
有些父母看到别的孩子读名著,也要求自己的孩子读名著。读书虽然是读经典最好,但是所谓的经典却未必就是好看的书。每个孩子成长经历和兴趣不同,爱看什么书没有共同答案,只有适合孩子读的书才是最好的书。由于父母虚荣心的作祟,可能会扼杀孩子的阅读兴趣。
4、阅读三内容
不要把读书和做人片面孤立,而要将读书和人和谐统一。正因如此,让孩子读有字之书,更要让孩子读社会和人生这两本无字之书。
阅读就是要让孩子对文字感兴趣,有敏感力。让孩子广泛阅读是初始阶段所必需的,也是必要的。观其大略,不求甚解,不要在寻章摘句和背诵段落上做文章。孩子从幼儿时期开始阅读的有字之书,包括孩子后来的作业本、笔记本,父母都要妥善保存,随着保存资料的增多,孩子的成就感就会增强,这会极大地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要拓展孩子的阅读渠道,看电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研学旅行都是很好的阅读方式。让孩子看《新闻联播》、《百家讲坛》、《文明之旅》等给孩子增长智慧电视节目,要鼓励孩子收看,不仅要读有字之书,也要让孩子读社会大课本。一个人读了很多书,却不通人情,这人的书读得又有什么意义呢?
要读好的书,要做好的人;要把书读好,要把人做好。读书,要有益于身心健康;做人,要有益于国家、人民。读好书是为了做好人,做好人就要求读好书。
5、读书三境界
读书三境界是清代文学家王国维提出的读书理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意思是刚读书的时候总是觉得一场困难,觉得这是一条无止尽的路。意味着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勘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经过第一境界后你就渐渐产生了对读书的兴趣,就算为此衣带渐宽和人憔悴都不悔过。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经过前两个境界后你就会豁然开朗,读书就变得轻松简单。
阅读不会让人富有,我们从那里得到的唯一实惠是永远不再孤单,阅读不同于学习,它是拥抱自我灵魂的过程。读一本好书,是可以和它同呼吸的,那一刻内心很轻盈,很快乐。书不会说话,但是书可以把世界打开给你。水清鱼读月,心静鸟读天。让孩子读出真境界,读出大智慧。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来源: 上海人才落户网
本文地址: https://www.sh112.com/zxdt/115038.html
更多相关推荐
北京落户推荐

热门文章
-
韶关落户故事 2023外地人韶关户口迁入条件?
【导语】韶关落户故事?2021外地人韶关...
-
驻马店转业落户流程 驻马店转业安置?
【绪论】驻马店转业落户流程?驻马店转业安...
-
成都父母为孩子买房子落户 成都父母为孩子买房子落户
【引言】成都父母为孩子买房子落户?成都父...
-
超威电池落户 超威电池代工厂?
【绪论】超威电池落户?超威电池代工厂?全...
-
天津拆迁孩子落户 天津拆迁和户口有关系吗?
【绪言】天津拆迁孩子落户?天津拆迁和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