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两孩政策放开后,很多家庭都有生育两个孩子的想法,但是,& 何处托儿&成为一些双职工家庭的困惑。我市日前发布的《南京市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工作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将鼓励在各类开发园区、大型企业、高等院校以及女职工集中的单位创办& 托儿所&。按照每3万人拥有一个育儿园的规模进行设置,未来4年内,我市将新增近百家& 托儿所&。
1岁左右就可跟着爸妈去托儿所,直至3岁以后进入幼儿园,这是很多70后、80后的一段记忆。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 托儿所&渐渐从人们视线中消失。& 原先的托儿所几乎都是厂矿办的,更多的是作为厂矿职工的一种福利。但随着企业改革‘主辅分离’,这些托儿所,有的移交给政府管理,有的另作其他用途。由于托儿所经营成本相对较高和缺乏专门育婴人才,尤其是市场需求低、被政府管着的托儿所后来也慢慢消失了。&一名业内人士说。
& 2011年起,我市不断完善0—3岁婴幼儿的教育,逐步推进育儿园即托儿所的恢复。&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我市多个规范性文件陆续出台,& 截至目前,我市依托社会力量已完成188所育儿园的建设,同时还建成一批市、区、街道育儿指导中心。&该负责人说,按照《行动计划》提出的& 每3万人年拥有一个育儿园&的目标,我市目前还有& 近百家&的缺口,这是在未来4年内必须完成的。
188家育儿园过去两年内陆续回归,我市累计投入了3500多万元进行奖补激励。根据2014年7月出台的《南京市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均等化促进工程实施办法》,新建育儿园在园人数30—45人,每家奖补15万元;46—60人,每家奖补20万元;60人以上,每家奖补25万元。对扩建育儿园,每新增15人就奖补5万元,最高不超过15万元。同时,每年评选10家市级示范育儿园,每家奖励20万元。
这188家育儿园全是民办,由各开发园区、大型企业推进建设的基本没有。而在新出台的《行动计划》中,鼓励在各类开发园区、大型企业、高等院校以及女职工集中的单位创办& 托儿所&成为一项重要内容。不过,记者采访多个企业及院校时发现,他们开办托儿所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某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人士表示,托儿所虽然能很好地解决年轻父母的切实问题,但单位办托儿所必须要考虑经济效益,而且办托儿所还面临资金、办证、师资、安全诸多现实问题,其中安全责任问题最令单位担心。& 过去单位的托儿所,基本由几个年龄较长的老阿姨看护就可以,如今,年轻妈妈们对看护宝宝的要求很高,必须有专业的育儿人才,这些人才去哪里找都是头疼事。&
& 大量的年轻人在开发园区工作,他们对园区、企业开办育儿园有需求,我们正在跟相关园区商谈。&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理想的模式是,园区提供相应场所,政府通过奖补方式推动社会力量进驻。目前,市卫计委正和市财政商量具体奖补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