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落户动态

让学生在研究中学,在学中研究 ——三年级《长正方形周长计算》

落户动态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案例描述: 《长正方形的周长》是小学数学第六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周长的概念之后,进一步学习周长的计算。在我们大人看来,只要掌握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要求它的周长就直接把数字代进公式里既简单又轻松而且还省时。但是学生却舍易取复


案例描述:



《长正方形的周长》是小学数学第六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周长的概念之后,进一步学习周长的计算。在我们大人看来,只要掌握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要求它的周长就直接把数字代进公式里既简单又轻松而且还省时。但是学生却舍易取复杂,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们都喜欢运用把四条线段加起来求周长,而我们通常认为最简单的方法(长+宽)×2学生都不乐意用,就算让他们把公式背得滚瓜烂熟,往往在计算过程中不是忘了小括号就是忘了乘2,更离谱的是有的学生竟然就用长+宽,这些归根结底都是对求长方形计算方法不理解,没有经历探究过程。



我在备课时想起了以前在教学毕业班的一个场景,当复习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这个知识点,一问学生长方形周长怎么计算时,学生张口就来:(长+宽)×2,以前的老师让我们死记的东西,谁不知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却有部分学生不是把周长与面积混淆,就是不能灵活地运用计算公式。例如:在告诉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长的情况下,不知道如何求出它的宽。还有甚者,用一条长的长度加上宽×2的积来求周长。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问题,难道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只能通过死记公式来掌握吗?怎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靠理解记住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而不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地运用呢?我想只有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积极思考和实践操作,知识才能真正地内化成他们记忆中不可磨灭的知识。



问题讨论:



在教学这节课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前给学生每人都发了一份课前小研究,让他们提前自学,相信学生在知道了周长的意义后,还是有能力自我探索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然后在学生的合作交流、讨论比较中学习新知。



对于用(长+宽)×2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些学生不能一下子就归纳概括出来,需要教师适时讲解。这里我用颜色把长方形的边分成了两部分,一条长和一条宽涂上了红色,另一条长和另一条宽涂上了黑色。然后提问:这两部分有什么关系?(一样长,而且这两部分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让学生通过观察理解第三种算法。课件演示完毕,我又让学生伸出自己的双手,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呈直角,拼成一个类似的长方形,食指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大拇指相当于宽。这时学生就能很快地理解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再乘2就可以求出长方形的周长了。这种方法不仅便于记忆,而且便于理解。



肯定学生各种的算法,并不要求学生一定要用哪种方法,也不特别强调哪种方法最简便,体现了& 算法的多样化&和& 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思想。但是相比较而言,前两种方法确实麻烦一些。在第一课时里就要求每个学生都用最优化的方法,这也是不现实的。学生可以通过相关的练习或下一课时的学习会逐渐体会。



本案例反映了在适课堂教学设计中让学生体验到了& 研究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满足的问题。



整节课我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觉得这节课突出以下几点:



1、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根据低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知识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用先学后教,学生提前完成课前小研究,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心投入学到习中。



2、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新课标指出:合作交流与积极探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探索的意识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在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时,我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并小组讨论总结计算方法,全班交流、汇报后,才得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3、多媒体铺助教学效果明显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铺助教学,发挥其新颖直观的优势。在怎样理解(长+宽)×2时,我借助电脑直观演示过程,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在后面的练习中,我用PPT演示的练习题,在色彩搭配、动画效果等方面都引人入胜,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



4、巩固练习注重层次。



学生在一节课上除了要掌握基础知识外,必要的提高思维练习也是不可缺的。在练习中,我的的练习兼顾了班级的学困生,同时优秀学生也得到了提高。



在这节课中,针对学生错误的回答、未预料的问题,我没有能很好地处理。出现失误之后如何处理,能否适时应变这都是我在今后教学中要注意的。此外,我还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力求做到表达清晰、评价到位。



总之,课堂是一面镜子,它会折射出课堂教学中的完美和不足,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认识与实践,虽不完美,但同样具有一处独特而真实的探索意义,让我们共同在认识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