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他:对于普通的“暴力行为”,你只要清楚告诉孩子“这样做不行”,以及你希望他怎么做就可以了。同时你如果为了让孩子印象深刻,也可以来点小小的处罚,比如取消了午睡后的动画片。如果孩子打人,在了解到底是什么样的坏情绪导致你的孩子做出这种暴力行为的同时,也问问他是否想过被打的那个孩子的感受:“你知道被你推开的那个小姑娘为什么哭吗?……如果你有礼貌地请她让开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呢?”除了引导孩子了解他人的感受,注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也是个好办法,这将最终帮助你改善孩子的行为
引导 让孩子明白处理问题的 方式不止一种
了解了孩子暴力行为背后的根源后,在引导孩子方面还需注意些什么问题?薛嵋嵋咨询师认为,这要分年龄来看,如果孩子在3岁以前,相对好引导。这时孩子虽有表现出打人等行为,但他们的意识其实并不强,常常不是故意为之,这时家长就要坚定地制止,并明确告诉孩子这样的行为是不允许的。等孩子再大一些了,就要和孩子提前约定好一些管教的方式,如果孩子犯错,就用约定好的方式进行管教,但家长特别要注意的是,管教不能带有家长自己的情绪,而是就事论事。否则,容易变成数落、发泄,那是家长自己为了缓解内心焦虑的行为,对孩子根本无益。而看到电视或报纸对一些犯罪行为的报道,也可以适当引导孩子,让他们了解到,如果从小就用暴力解决问题,将来就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后果。
吴向东认为,在发现孩子用打人、摔东西或其他暴力方式去解决问题时,要明白这其实是孩子的一种应激反应。家长应让孩子懂得,处理问题的方式不止这一种。这就比如从孩子小时只吃老友粉,长大了就只有这一种选择,桂林米粉、螺蛳粉等其他粉都不吃。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去适应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