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落户动态

面对容易冲动的孩子家长应该以什么方式来教育孩子

落户动态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接下来她开始发脾气,家长这时候应该坚定地告诉她,她发脾气的话,不仅不会得到她要的东西,她还将受到惩罚(惩罚内容要具体,比如三天不许出门和小朋友玩)。然后她可能会哭闹,可能会打人,可能会摔东西。

如果她每个无理要求bai都能够通过发脾du气得逞的话,做家长的应该改变zhi一下对待她的方式dao了。
首先,当她提出无理要求的时候,家长应该坚定地告诉她不行。接下来她开始发脾气,家长这时候应该坚定地告诉她,她发脾气的话,不仅不会得到她要的东西,她还将受到惩罚(惩罚内容要具体,比如三天不许出门和小朋友玩)。然后她可能会哭闹,可能会打人,可能会摔东西。这时候,家长不应该再说话,而是尽量把她与她打的人和摔的东西隔开。然后不理她,等她安静下来后,家长应该和她谈话。谈话结束后应该兑现曾经提到过的惩罚。
以上过程的实际实施比说起来要辛苦得多。但请坚持至少个星期以期看到效果。
在实施以上措施的时候,还要注意在她表现较好的时候给予奖励。奖励之前当然也要谈话以明确奖励的意义。
晚饭后朋友带着宝宝在楼下玩儿,看见同住宅楼的囡囡也在,宝宝高兴极了,两个小家伙很快就玩儿到了一处,朋友也得闲和囡囡妈妈聊会儿天。结果还没说几句,囡囡便哭了起来,原来宝宝想要玩儿囡囡的玩具,囡囡不给,结果宝宝直接咬了囡囡一口。看着囡囡手臂上的牙印,朋友着实过意不去,虽然囡囡妈妈直说没事儿,朋友还是当着囡囡的面打了宝宝两下,虎着脸让宝宝说对不起,结果宝宝也跟着大哭起来。本来玩的挺好的,最后只能悻悻而归。看着大哭的宝宝,朋友觉得是不是自己也有做错的地方,到底孩子打人该不该管?
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类似的状况,似乎孩子在幼儿期打人这件事是不可避免的。导致宝宝有类似的不良行为的原因有很多,值得父母们多加思考。
一、孩子打人是什么原因导致?
1.孩子天生性格冲动
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较冲动一些,在遇到状况或者环境改变时,容易表现出急躁的情绪,性格里冲动的部分就通过打人这种行为显现了出来。
2.对外界探索的一种方式
当孩子的表达能力还没有完全养成的时候,对于外界的学习常常是通过嘴巴和手来完成的,所以家长们很容易看到宝宝把东西塞进嘴里,这是它们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也一次很有可能发生咬人的行为,但是这却是没有攻击意识的。
3.缺乏正确表达情绪的能力
如果孩子的情绪表达能力有欠缺的话,有不良情绪时,不懂得如何正确的表达和纾解,孩子就很容产生攻击性的行为,希望以此来纾解情绪。
4.自我意识形成,以自我为中心
当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时,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认为玩具就应该是自己的,当对方不给自己时,很容易就会动手,这种物权意识是逐渐形成的。
5.家长的不恰当引导
这点也是家庭教育中比较常见的误区,比如说,当孩子有大人的行为时,家长不恰当的鼓励,会让孩子认为自己做的非常棒,认为我打人是值得被夸奖的。
孩子打人的行为需要家长进行干预,但是很多家庭中父母的做法却是值得商榷的。面对这个似乎有些棘手的教育问题,不予理睬以及过于粗暴的对待都是不可取的。
二、孩子出现打人问题,家长的处理误区:
1.认为孩子打人的现象很正常,不予理睬
在公共场合中经常能够看到,打闹的孩子和置若罔闻的家长。有些家长认为孩子间的打闹很正常,根本无需管束,等到孩子长大了自然也就规矩了。
2.为了显示对孩子的惩罚,直接打孩子两下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打别人,就会反过来打自家孩子几下,以示惩戒。虽然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却给孩子带来打人是可以解决问题的错误认知。
3.不分场合的责骂
很多家长情急之下很容易不顾场合的训斥孩子,这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很受伤,对于孩子的性格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家长的情绪化绝不是处理好问题的好态度。
可见在对于孩子打人这件事上,家长的处理还是要讲究方法的。适时地干预帮助孩子改正搓去的习惯,更加有利于孩子掌握与人相处的方法。
三、孩子打人家长应该怎样处理?
1.及时制止,给出正确解决问题的建议
当孩子打人时,家长要及时制止孩子,通过语言表达让其认识到这是错误的行为,并且适当的给出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比如说是因为抢玩具,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把自己的玩具与对方分享,对方自然也就愿意把玩具给你玩儿。
2.说服教育不见效,适当的惩罚有必要
当批评教育没有效果的时候,家长可以对孩子施加一定的惩罚,比如说减少游戏的时间,或者取消定好的娱乐活动等等,让孩子明白自己这么做是不可以的,是会受到惩罚的,当再次遇到这样的状况时会有所顾忌,实现对其行为的约束。
3.当孩子大人是为了求关注的时候,家长可以冷处理
当孩子发现父母对于自己打人的行为并没关注的时候,就会放弃这种希望引起关注的行为。
可见在不同的情况下,家长的处理方式也有一定的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问题的解决更加能够有效的帮助孩子改正打人这种不良行为。
四、避免孩子养成打人习惯,家长应该注意的问题:
1.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尽量不选择打骂的方法
当家长打骂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认为打骂是处理问题的一种方式。在与同伴的相处中,当想法存在分歧时,孩子就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动手打人,这就是家长错误示范带来的不利影响。平等交流的家庭环境更加能够帮助其友善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2.多接触外界环境,掌握正确的交往方法
孩子对于外界环境的学习是很有兴趣的,家长多带其与外界环境接触,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使其对公共场合的规则有正确的认识,比如遵守秩序,先后有序等等。通过对于规则的学习,就可以更加有事物的界限感。在其处于6岁以内的阶段时,家长也要多培养道德层面的知识。
3.培养正确表达情绪的方法
面对不良情绪时不仅仅只有大人这一种纾解方式,家长对于孩子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也有利于帮助其养成开朗、乐观的性格。

面对孩子打人的状况时,家长要有正确的认识,控制好自身的情绪,平时注重相关的道德规范意识的培养。不要通过打孩子的办法来纠正起打人的行为,这很有可能会强化一定的攻击意识,使孩子更加有暴力倾向。

面对容易冲动的孩子家长应该以什么方式来教育孩子(图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