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涯中,与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是职称。教师工资与职称挂钩,职称越高,工资越高,反之越低。因此,职称最能体现教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教师想要增加工资,就必须想办法晋升职称。然而,职称评聘之路艰难而曲折,高级职称遥遥无期,不少一线教师到退休还是中级职称,打击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什么一线教师难以评聘高级职称呢?
一、职称名额有限
高级职称名额有限,指标按学校分配。有的学校几年才有一个指标,符合条件的那么多,竞争激烈,想要评上真的不容易。不少符合条件的一线教师只好耐心等待,希望有一天能轮到自己。然而,有的一线教师经过漫长的等待,甚至直到退休,高级职称还是跟自己无缘,心里不是一般的苦。
二、评聘条件高
想要评高级职称,条件很高,学历、论文、课题研究、教学成果等缺一不可。从职称制度设计者的角度出发,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激励教师努力工作。可一线教师常年忙于教学工作,忙于迎检工作,忙于学习培训,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写论文、搞课题研究等评职称必须要的材料。他们没办法,只能找专业人员去做。实际操作与职称制度设计者的初衷相距甚远,难免让人叹息。
三、学校领导先行
每所学校都有普通教师和学校行政人员。学校行政人员包括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工会主席、总务主任等,他们都属于学校领导。即使有职称指标了,学校领导可以通过各种条件限制,自己先晋升。就算评职称的时候必须要有授课经历,不带课或带课少的领导们也能满足这一条件。评聘高级职称,学校领导先行成为普遍现象,一线教师只能靠边站。
相关搜索职称有什么用高级职称申报条件高级职称有什么用职称计算机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