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会有大批的应届毕业生涌入北上广,谁都想找个“铁饭碗”的工作,这样才能留在北上广。
近日,一则新闻上了热搜,一位非北京籍的毕业生梁某,在毕业后进入北京一所学校成为一名物理老师,不仅有了事业编制还获得北京市户口。梁某与学校签订了为期五年的聘用合同。
然而在工作1年后,小梁就自行离职,再未到学校出勤,选择自行就业。
因此梁某所在的学校向北京市通州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梁某给学校支付11万违约金和20万元的人才引进费用,仲裁委员会支持学校的请求。
梁某认为他不属于条约约定的特殊人才,而且违约金过高,于是向法院提出诉讼,10月31日,通州法院已将此案审结,法院判处梁某向学校支付11万元赔偿金和20万元人才引进费用。
对于法院的判决,网友议论纷纷,其实这也和北京户口特殊化事业单位工资低,拿户口吸引人才本身就是畸形的因素有关,不少网友都说30万拿个北京户口真的很值,应该将梁某恢复原户籍。
其实梁某的案件不是一个个例,虽然媒体没有披露梁某辞职原因,无论是因为对工作不满意想换个工作,还是有意的想要离职,占用学校资源的梁某确实给学校带来了损失。
而法院判决让梁某赔偿学校31万元,不违反法规,合情合理,毕竟梁某没有遵守契约在先。
近年来,北上广的一些企业会在招聘时以“落户”为重磅手段,来吸引求职者。考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制,积分落户也成为应届生寻求机会的方式。
而对于求职者来说,不考虑教育资源,医疗资源,买房或者买车的问题时,大多都选择“一纸落户”。
即使是世界前五百强的企业,在面对户口问题时候,往往没有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国企,更有吸引力,毕竟能在北京落户,运气好的话还能摇号买到车,想想都让人羡慕。
要户口还是要100万?
一个在北京工作的朋友,毕业后就进一个国企上班了,终于熬了几年,单位通知有户口份额了,马上就可以获得北京户口了,谁知道老家通知要拆迁,自己可以获得100万元左右的拆迁赔偿款,如果选择留在北京,那么就要将自己的户口迁过来,就会失去100万元的赔偿款。
天上不会掉馅饼,但同时间掉两个馅饼的话,那么就会给你砸晕,户口和赔偿款就像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朋友也一时陷入两难,其实这件事很好解决,如果选择要留在北京,那么一定要舍弃100万,选择北京户口,毕竟北京户口的价值远高于100万元。
记得在2013年。媒体就给公众算过一笔账,北京户口当时价值60万元左右,而现在这个价格肯定远高于之前的价格。
我们先从买房上来看,北京限价房均价1.2万一平,今年1月份,北京房价均价为6万元,按照50平方米的房子,那么可以省下240万元。
当然这种福利只能有北京户口持有者才能享受,就算是购买昂贵的商品房,也需要在北京连续缴纳五年的社保或者五年的纳税证明,假如有能力购买50平方米的房子,也需要等上5年,那么5年,按照北京房价的增幅情况来看,五年间房价肯定涨幅在200万元,所以说,北京户口的的价值在买房上就能体现。
而在其它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上,北京户口的价值体现的淋漓尽致,有北京户口的孩子能上公办学校,没有北京户口的只能上民办学校,民办的学校要比公办学校每个月费用高上两三千元。尤其是没有北京户口的孩子,高考前不得不回老家参加高考,那么就以为着会丧失北京的录取政策。
其实如果想在北京长久的呆下去,北京户口的价值要比100万拆迁款更值钱,毕竟现在在北京相亲,没有户口也会成为鄙视链末端,据说,现在北京某些市场,北京户口已经炒到100万元以上了。
会算这笔账的朋友们,面对北京户口还是100万元的拆迁款,心里一定有了答案。
户口是人才无法拒绝的诱惑,但并不是留住人才的手段。
与其用“户口”诱惑人才,不如改革人才选用机制,寻求有能力、有抱负,并愿意坚守在岗位上奉献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