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要处理的第一个关系就是与自己父母的关系。很多家庭中父母并没有意识到与孩子这段关系的重要性,孩子犯错的时候没有保持理智,反而对孩子又是打又是骂的。
虽然暴力行为在短时间之内起到的效果是最好的,但是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刺激是非常之大的,孩子会感受到自己的安全感缺失,慢慢的情绪也开始不是那么稳定,开始喜怒无常,身心受到极大的影响。
在这种家庭里面成长的孩子,栽到了上学的年龄之后,可能在学校里面并不是特别让老师和同学待见,那么这些家庭具体指哪些家庭呢?
1. 父母经常对孩子进行棍棒教育
受到传统观念“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一传统思想的洗礼,很多家长在孩子不听话或者做错事儿的时候就打孩子。尽管现在大多数家长已经对这种教育方式嗤之以鼻,但是生活中打骂孩子的现象也是能够不时地见到。从某个角度出发,什么样子教育出来的孩子,将来的性格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棍棒打骂式教育下出来的孩子虽然会十分听话,但是孩子心理上的损伤是不可弥补的,孩子极大可能在心理上有暴力、叛逆、自卑等一系列缺陷,孩子的性格会变得十分扭曲,对很多事情和事物会产生抵制,在学校会对老师和同学产生抵触。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得到关心还有鼓励,即便是孩子不听话,父母可以用更合适的方法进行教育,一味地打骂,只会是物极必反。
2. 父母喜欢贪小便宜
很多孩子的父母喜欢时不时贪个小便宜,不仅仅是自己这样就算了,过分的是还教小孩子这样,这种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是比较大的。父母在孩子的心中是标杆,孩子会不自觉地去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
一部分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点问题,在孩子前面并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自由而又放肆,经常贪图小便宜,这样的父母怎么能够给孩子带来一个好的榜样,总是触犯社会底线甚至是法律。孩子从小就学会了很多不好的习惯,走向社会很难让别人去接纳在即,没有人会喜欢总是侵犯自己利益的人。
3. 父母对孩子过于骄纵
父母有些父母对孩子从小就过于娇纵,宠溺,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其实这种娇纵会导致孩子的任性和过强的自尊心,养成无法无天的脾气,其实一个家庭中越是以孩子为中心,孩子就越以自我为中心,这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学习中难以与别人合作,在玩耍时难以与别人友好相处,在宿舍中难以适应集体和社会生活。所以父母不能过于娇纵孩子,教育孩子一定要把握一个“度”对孩子过于骄纵。适当的放纵不但无害,而且对孩子的发展有益。
其实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是格外重要的,要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如若有这样的情况发生,赶紧纠正,为时不晚。面对父母长期的谩骂,高考生做出极端举动,父母追悔莫及
有一则新闻曾报道,四川省的某位高考考生,在高考结束后,因父亲的一句话,最终选择了自杀,令无数网友唏嘘不已。据了解,高考生小斯,从小就活在父母的“高压”之下,父母对孩子过于严苛的要求,令孩子长期活在无望的深渊当中。
从小时候起,小斯就默默忍受着父母的责骂,只要稍有犯错,父母就会给孩子施以更严重的打击,一次,小斯有一门科目考了98分,原本是近乎满分的成绩,父母却仍不满意,对着小斯又是一顿批评。
高考结束后,小斯闲来无事,就跟着父亲一起经营乡下客车的生意,在车上帮忙售票,一次,小斯问父亲,自己帮忙售票,会不会给他发工资,却再一次遭到了父亲的责骂,这一次,小斯没有像往常一样选择沉默,而是独自下了车,消失在父亲的视野中。
等到再次相见时,父子俩早已是阴阳两隔,见到儿子的遗体,父母也是追悔万分,但无论说什么都已经来不及了。后来在整理小斯的遗物时,大家发现了一封长达2800字的遗书,内容中描述了小斯多年以来所经受的父母长期的打击,以及内心的苦闷,当这种情绪达到顶端时,小斯最终选择了轻生。
人们常说:雪崩之前,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更何况是对于关系至深的父母来说。当父母长期对孩子施行语言暴力时,孩子的内心可能早已千疮百孔,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父母的教育方式决定孩子的成长,别让你的语言暴力,毁了孩子的一生
1、父母的负面教育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在一份《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报告》中显示,父母的负面教育,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今后的性格,当子女长期处于父母的负面教育,甚至长期被父母打骂时,孩子的性格就会相对比较极端,还有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怯懦、缺乏自信、冷酷等性格特征。
在家中,如果孩子长期被父母责骂,那么孩子在性格方面的成长就很有可能出现缺失,简单来说,被父母语言暴力伤害过的孩子,出现一些极端行为的可能性也更高,父母对孩子的负面教育,甚至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