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看似不可思议的选择,其实都是给自己的未来兜底的底气,甚至是勇气,可以被质疑否认,但不可以被阻挡。
你看网上那句话说的: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正在进行一场静默的改变。
这话真贴切。
就像现在国际上美国伊朗打成一锅粥,咱老百姓看不见摸不着吧?
但事情实打实在发生着呢。
总不能说咱看不见就等于没这事吧?那不成鸵鸟把头埋沙子里了?
最近浙江诸暨的贺同学贺显贻,那可实实在在刷了屏。
高考604分!
在浙江今年这分数线,虽然离清北还差着几十分,但绝对顶尖高手了。
比特招线高12分,比普通一段线足足高了114分!
按咱一般人想法,这分数不得了了,全国一本院校基本任她挑,名校随便选。
可人家偏不!
你猜怎么着?
604分,扭头报了所叫“武昌职业学院”的民办专科学校!
消息一出,炸锅了。
评论区瞬间刷满:“疯了吧?”“博眼球炒作?”“脑子进水了?”
也难怪大家蒙圈。
武昌职业学院这名头听着,就一股子普通民办专科味儿,感觉分数线两百分就能进。
用604分进这学校?那不是高射炮打蚊子吗?
妥妥破纪录!开校以来最高分考生,没跑儿。
不少老辈人直跺脚:“糊涂啊!高分读专科,毕业证差一大截,不等于白考了?对得起谁?”
但说真的,贺同学精着呢,人家爹妈也不傻。
奥秘就在那四个字——定向军士。
啥是定向军士?我特地查了。
学制三年,毕业直接进部队!
不用跑招聘会,直接分配到对口的技术军士岗位上岗。
别人毕业忙着投简历怕失业,她毕业直接拿士官待遇!
部队里士官待遇不差啊,分初级中级高级,月薪5500到16500元。
干到退役,还能拿13万到150万的退役金!
关键人家进部队不是当普通大头兵,是技术军士官,偏文职技术岗。
部队啥环境?工作稳定,作息规律,不用熬大夜!
对比外边找工作,累死累活还未必稳定,这步棋走得那叫一个稳!
虽然不是金饭碗铁饭碗,至少是个“摔不破的饭碗”。
工作和待遇,一步到位搞定。
更重要的,贺同学心里揣着个当兵梦呢,这下圆了一大半。
当别人还在为选校选专业焦头烂额,她已经给三年后的自己画好地图了。
对她而言,这根本是最优选!
这种“高分低就”可不是孤例。
广州执信中学的杨同学更狠,是高考前50的屏蔽生!清北主动找上门要录取他。
结果呢?人家扭头选了香港大学的牙医专业!
“有清北不上跑去香港?”许多网友又不解了。
但对广东人来说,这步棋合理到不能再合理。
清北在北京,广东过去几千公里,来回一趟累够呛。
香港?近在咫尺。
而且清北牛人扎堆,热门专业未必轮到他,万一被调剂冷门,毕业求职也难。
反观港大牙医专业,亚洲第一!
奖学金就168万港币,毕业生平均起薪3.2万港币/月。
干几年,月薪能到6-15万港币,折人民币也是一大笔。
就算将来回广州或珠三角,公立私立牙科诊所大门敞开。
港大毕业还能直接申请落户香港,想去国外发展,这个学历含金量也杠杠硬。
杨同学脑子清清爽爽,目标明确,路径清晰,整个一高配理性决策。
贺显贻和杨同学,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吧?但核心选择逻辑惊人相似:实用至上。
可就在前阵子,另外三个同学也“拒绝”了清北,选了其他名校的王牌专业。
结果被老师在群里劈头盖脸一通骂:“自私!不懂珍惜!浪费学校100万培养费!”老师气得直接在群里“破防”了。
这事背后,折射的是当下教育圈一个明晃晃的现实:清北录取率对学校太重要了!
许多中学背着“清北名额”的硬任务,砸重金打造尖子生。
老师也指着教出清北生拿奖金、攒声望,前途光明着呢。
结果学生不去?老师KPI要黄,能不急眼吗?
所以管你啥专业,愿不愿意,先进清北再说!
可现在啥年代了?学历贬值得厉害。
清北毕业证也未必换来好工作,特别是眼下这经济寒冬,挣钱真难!
再过几十年,谁还管你哪所名校毕业?腰包鼓不鼓才是硬道理。
名校光环早不是金饭碗代名词了,不能保证你吃饱穿暖。
所以现在填志愿,别光盯着大学排名榜流口水了。
重点要看专业有没有硬本事,就业出路明不明朗。
说白点,对咱大多数普通人家的孩子来说,读书不就是为了将来能找份像样的工作?
如果读了书还是找不到饭碗,那还不如高中毕业直接去打工,早点挣钱更实在。
拿文凭为啥?最终不也是为了就业?!
为了好工作早做规划,这思路有毛病吗?
为啥现在“实用派”越来越多?信息时代不一样了!
过去信息不通畅,信息差大,现在手指点点,啥查不到?
张雪峰老师一针见血:如今最难的恰恰是普通本科生(含清北本),就业老大难!
人多竞争大,往往被塞到基层脏活累活岗,工资低,活又苦,很多人扛不住只好辞职。
普通本科咋办?基本就剩考公考研两条路。
为啥?
瞧瞧有些专业名字高大上:市场营销、工商管理、酒店管理...
毕业就懵了!
市场营销毕业生,大半蹲在售楼处卖车卖房;
工商管理?除非你爸是董事长,不然谁把公司交给你管?
酒店管理?以为是当主管,结果天天叠被子铺床单,和想象的差太远。
专业名头再漂亮,也敌不过现实的残酷求职路。
普通人,首要问题是生存!
家里没矿啊,哪有那么多资金和青春给你试错?
工作稳不稳?工资体不体面?将来能不能加薪升职?这些才是真正兜底的考量。
所以越来越多的家长变精明了。
他们开始不看学校牌子多大,专盯孩子学啥专业。
道理简单:再牛的名校光环,家里没背景、没人脉、没厚家底支撑,毕业了一样挤人才市场。
简历海投,基层干起,为柴米油盐累成狗。
我认识个小辈,前几年高考也600多分,够清北。
人没去,报了南方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本硕博连读,本科还免学费。
现在看,绝对神操作!稳稳朝三甲医院发展。
毕业直接入职,不用像别人在求职路上撞得头破血流,光这点就秒掉80%同龄人了。
学医怕啥失业?本地大医院门开着呢。
职业体面,父母身边尽孝道。
选了清北呢?名声好听是真,但北京生存压力想想都头大。
如今填志愿,那真是赌上未来生存规划的生死簿!
规划好了,少走十年弯路;规划差了,日子苦不苦自己知道。
有钱人家的娃确实无所谓,试错空间大。
但对普通家庭孩子来说,经济就那么点,没资本耗啊!
能不能找到份“钱多事少离家近”不一定,但至少要稳定、来钱快,这才是他们最在乎的。
所以你看,现在越来越多高分娃弃了985/211,奔着普通职专使劲。
为啥?
职专目标更明确,饭碗端得更稳!
比如报个警校,毕业考进公安局,公务员编制稳稳到手。
体面工作、社会地位全有了,弯道超车!
再比如国家电网这块大肥肉,挤破头都难进去。
知道不?除了名牌电力大学,像华北电力、上海电力这些偏门院校,在国家电网录取名单里排前头!
单纯奔着电网饭碗去,报它们可比去中国邮电大学这种综合院校靠谱多了。
提前知道这种信息差,就等于抄了近道。
现在高考志愿系统里,军校、定向医学生、公费师范生这些选项为啥火?
根本原因在于:学这些专业,毕业了不用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直接对口特定单位。
工作稳定,收入有谱,相当于变相拿到“铁饭碗”。
新冠这三年过去,大环境大家有目共睹。
哪家公司都可能在下一秒裁员、关门。
今天可能你还坐办公室喝着茶,明天公司牌子就摘了。
特别对于普通家庭,供孩子上大学真的是砸锅卖铁!
所以孩子一毕业,就急吼吼要找份工作把学费挣回来,不然真扛不住。
如今社会,名校毕业证这敲门砖分量轻了。
反而是实打实的专业技能,或者真能养活自己的手艺,才是立足根本。
学校牌子不响真没啥,关键是你学了什么真本事!
专业选得好,学得进去,毕业找份稳当工作,月月有钱进口袋,这才是最现实的正事。
有底子才安心,对吧?
可也有人跳出来骂:“年轻人太求稳!年纪轻轻该闯荡!”
“别让现实磨平了棱角!捧着铁饭碗就是没出息!”
听着都气人。
我觉得吧,做人别太飘,脚踏实地没什么不好。
普通人家的娃上大学图啥?不就图靠知识换份好工作养活自己吗?
帮家里减轻点负担,让爹妈喘口气!
家里有矿的当然随便玩,兴趣爱好优先。
人家有的是本钱试错,折腾得起。
但普通家庭呢?别说瞎折腾了,复读都是不小的负担!
高考这条路,对普通人就是一次定终身。
选错了?代价太大,根本输不起。
普通家庭供个大学生已经扒层皮了,毕业还不老老实实找工作减轻父母压力?
虽然听起来有点俗套,但这就是在给未来的自己铺安全垫!
自己不铺,指望谁给你兜底?
不管是高分还是普通分,能把分数用在刀刃上,搞份好工作,拿到稳定不错的收入,这才是给爸妈和自己最靠谱的答卷。
这是普通家庭孩子不得不走的路。
外人叽叽歪歪?听听就完了。
你心里想啥,别人根本不懂。
甭管在哪,先站稳脚跟再说,脚下稳了,才能挺直腰板看世界、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