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楼市限购政策再掀&风云&,限制非户籍单身人士在沪购房。截至6月27日,黄浦、卢湾、杨浦等区的房产交易中心已全面停止受理外地单身个人购买住房。有网友大呼& 没有上海户口伤不起&。业内专家表示,此番限购将误伤大量刚需,不利于上海人才引进。亦有观点认为,限购主要限制了高端收入家庭,对购买婚房的客群影响不大。
&
导读:
非沪籍单身人士不能在沪购房&&争议仍来自& 家庭&定义
据了解,限购政策对于外地未婚个人购买住房政策进一步收紧。截至6月26日,黄浦、卢湾、杨浦、虹口、宝山、静安等区已停止受理外地单身个人购买住房;浦东、南汇、闸北、普陀、嘉定以及徐汇、长宁、闵行、青浦、松江等区暂未对外地单身个人购买住房作进一步限制。
对此,记者采访到黄浦区房产交易中心,工作人员说& 收到上级通知,已开始全面执行。&
相关新闻:
& 非沪籍居民家庭&一说之前并未有太大限制,& 现在就是对‘家庭’做出了明确补充,单身未婚人士不能再算是‘家庭’。&
该工作人员表示,暂时不会有发文公布,并多次强调对于单身非户籍人士的限购是一直以来如此的,否认了& 政策调整&一说。
记者了解到,对于单身非沪籍人士能不能买房的争议主要来自于对& 家庭&概念的定义。在原来的执行过程当中,一人一户便可认定为& 家庭&。但从6月15日起,执行层面对& 家庭&的概念做了更明确的定义,所谓家庭名义就是购房者必须已婚。
在此政策下,如果外地人想在上海买房就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以家庭为名义;二是该家庭在沪名下无房;三是能提供2年内在沪累计缴纳1年以上个税或社保证明。
相关新闻:
此前,上海曾传出单身上海沪籍限购二套房的政策。当时此政策的争议也来源于& 家庭&概念的模糊。
中原地产研究咨询部经理宋会雍指出,此次对单身非沪籍人士限购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与单身户籍人士的购房权限有所区分。非沪籍的单身人士禁购,这与政策规定单身沪籍人士名下只能拥有一处房产有一定联系。
限购遭集体吐槽& 网友:单身有罪还是外地人有错?
本次限购直指外地单身人士,令许多来沪奋斗的年轻人顿生感慨。记者在搜狐焦点网论坛看到,网友们一片哗然,尤其是激起了在沪工作的外地人群的强烈抗议。
网友& 大排档&留言称:& 在魔都打拼的外地人伤不起!本还想着靠奋斗出一套房讨一个老婆的呢,现在看来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是遥遥无期啊!&
相关新闻:
名叫牧风的网友表示很无奈,他说,& 在上海工作快6年了,每年都正常缴纳社保。现在居然不能买房,没有本地户口真是伤不起啊。所有大学同学都选择回去了,就我还死心塌地地留在上海。哎......&
& 这是要叫那些未婚的准备定居上海的外地人一辈子租房吗?单身就活该租房吗?外地人也需要安全感!&网友& 有点麻烦&抱怨道。
更有不淡定的网友大呼& 假结婚要火了!拭目以待!&这种对应限购的新& 方法&让不少网友唏嘘不已。
业界人士预测,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或将导致此番限购& 流产&。
传统婚姻观被颠覆&新婚姻法解读新限购
当今& 无房不婚&的婚姻观占据社会主流,在大多数中国人眼中,& 先买房再结婚&已成为一种传统观念。
然而,据限购的最新规定来看,外地人士仅有通过结婚组建家庭才可获得在沪购房资格。此番调控的全面实施则彻底颠覆了这一主流婚姻观。
相关新闻:
不仅如此,据新婚姻法规定:一房的婚前财产为夫妻一房的财产,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就是说如果婚前男方购房,那么这处房产是归到男方名下的,即使日后双方离婚也为男方的个人财产。若是婚后购房,无论夫妻双方谁出钱购买,均为共有财产。
新婚姻法颁布之初,不少女性感叹法律对女方的保护减弱。现如今& 先结婚才能买房&的限购新规,使婚后房产变为夫妻双方共有,利益保护的天平似乎又渐渐向女方倾斜。
先结婚再买房愁坏丈母娘&婚后房产成共有婆婆不愿意
对于丈母娘们来说,限购的新规定又该让她们发愁了。通常,一对年轻人结婚必须男方出钱买房后,丈母娘才答应女儿出嫁。如今,在上海打拼多年的年轻人们即使有钱买房,也得先拿结婚证,这样让家有女初长成的李阿姨很没安全感。
#
相关新闻:
李阿姨说& 女儿出嫁肯定想找一个可靠的、有经济实力的人,能在上海买到住房就是很好的验证条件。现在考验的方法没有了,不能说等到结婚以后再来讨论这些问题啊,那样太不踏实了。
作为男方家长的刘阿姨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 男方出钱买房这个观念是不会因为政策就轻易改变的,还不是我们辛辛苦苦攒钱买房给小两口住。现在的年轻人说不好的,万一以后离婚了,房产还得两人平分,那男方一半的钱也算打水漂了。&
业内专家认为,限制非沪籍单身人士在上海购房,将大大误伤上海的刚需客群,这是与现今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主流相违背的。同时,限购也将改变以往的婚姻观念。为避免双方在房屋财产方面发生争执,夫妻双方可写好婚前协议,为婚后财产提前做好公证。
限购到底& 限&了谁&&业内人士众口不一
不难看出,政策的再度收紧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抑制投资性需求的增长,表明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从严态度。但是此次限购的目标人群是非沪籍的单身人士,一般单身群体中又存在较大一部分的刚需人群。对此,业内人士对此番限购的看法众口不一。
汉宇地产:限购将误伤刚需&不利人才引进
汉宇地产评论评论道,目前上海楼市非户籍居民购房比例占到四成,单身情况也不在少数。限制非户籍常住居民购首套房将误伤大量刚需,并且不利于上海的人才引进。
这次的限购与整体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相悖,这即不合理也无必要。目前楼市并不缺乏有效抑制投资投机需求的手段,希望仅仅只是误读。
相关新闻:
中原地产宋会雍:禁止非沪籍单身购房有违情理
在不少二线城市纷纷微调限购政策,释放宽松信号之时,上海却一再收紧限购令。对此,中原地产研究咨询部经理宋会雍解释道,上海可以说被看做调控的风向标。上海的政策一旦放松就意味着释放出了全国调控放松的信号,这样就会加大全国房地产调控的压力。
另一个方面,作为经济高速发展的城市上海上一直走在前列,试图努力摆脱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房地产市场的依赖,走向更良性的发展道路。
宋会雍表示,这一政策的执行对部分在上海工作的非户籍单身人士购房的合理需求进行了限制,显得有些不合情理。与上海市引进人才
、留住人才的精神有所偏离,在未来或将面临来自社会各界的巨大压力。
张宏伟:限购仅会限制高收入人群
同策市场总监张宏伟表示,非沪籍单身在上海购房叫停,一定程度上是控制这部分需求过多进入市场,也可以从成交结构上降低高端楼盘在整个市场成交面积或金额的比例,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整个市场均价上涨的压力。
相关新闻:
据统计,2月份上海商品住宅的成交均价为19486元/平米。随着豪宅的相继入市,3月的成交均价已涨至22218元/平米,4、5月份的成交均价仍保持在22000元/平米左右。
& 对于普通的外地人士来说,可能到24、25岁的结婚年龄才想到要买房,这些刚需客群是不会受到限制的。而有能力买房的高收入人群才会受到此番调控的影响。&
杨贵龙:沪单身禁购令导向意义大于对市场影响
建发房地产集团上海公司副总杨贵龙在采访中称,一般金融杠杆发达的地方,大额买卖和投资对于市场和政策变动的反应也会相对剧烈。因此上海属于房价浮动较大的城市。一旦政策有所松动,房价上涨速度就会很快。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房地产市场拥有更广阔的购买人群,在抑制房价方面,政府只有不断加强调控力度,才能抵御执行层面对调控的& 稀释&,才能更好地维持楼市的平稳。
相关新闻:
杨贵龙表示,& 单身禁购令&所包含的政策导向性意义大于对实际销售的影响。由于近期楼市显现回暖迹象,上海政府执行这一政策无疑是在表明将宏观调控继续严格执行下去的决心,也体现了政府对楼市调控的导向。但就对实际房产市场的销售而言,影响不会太多。
延伸阅读
政策回顾:上海限购政策四度收紧
从今年3月开始,为了帮助楼市走出& 严冬&,鼓励& 刚需&入市,芜湖、石家庄、扬州等众多二三线城市纷纷微调政策,为& 限购令&松绑。而就在全国各地一片& 松口&的景象之下,上海政府却一再念起& 紧箍咒&,目前已是四度收紧购房政策。
最早在今年2月,有消息称,上海外地户籍居民持长期居住证满三年,可以享受本地户籍居民同等购房资质,即可购买第二套房。上海市房管局有关负责人默认了这一说法。这无疑是扩大了二套房的购买资格范围。
然而仅仅一周后,一份名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完善本市住房保障体系的通知》的文件在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官方网站上挂出。其中,针对限购政策中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做出了重新定义,外地居民的二套房限购政策被打回原形。
相关新闻:
5月14日,从上海市各房地产交易中心传出实行& 单身限购令&的说法,即单身上海户籍人士名下已单独持有一套住房的,不能再购买第二套住房。其中,杨浦、虹口、金山、松江的房地产交易中心已经开始执行。业内人士指出,&& 单身限购令&是政府部门对现有政策执行尺度的优化和统一,属于补漏行为。同时也属于限购令执行层面的& 暗线收紧&。
时隔一个月之后,有网友向搜狐焦点网反映,6月15日起,非沪籍人士补缴社保的在上海各房产交易中心一律不予过户。而在此之前通过补缴社保的方式得到购房资格是不少非沪籍人士购房时的常见做法。而这次叫停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出政府部门对于严格执行限购政策的决心和力度。
相关新闻:
就在昨日,上海限购令第四次传出收紧之声。记者从部分区房地产交易中心获悉,但凡单身、非上海籍购房者,无论是否已有缴纳社保或个人所得税证明,目前已被列入购房限制范畴。在多次调整上海限购政策操作细节之后,相关部门留予& 灰色操作方式&的空间已几近于无。
对于上海政府一再收紧限购政策的做法,宋会雍解释道,上海可以被视做调控的风向标。上海的政策一旦放松就意味着释放出了全国调控放松的信号,其他城市的政策就会更加放松,这样就会加大国家房地产调控的压力。
另一个方面,作为经济高速发展的城市,上海正努力摆脱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房地产市场的依赖,力图走向更良性的发展道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