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落户动态

“我们要沉下去,农村教育仍须关注!”

落户动态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我们的国家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子也不慢,政策制定者应及时深入调研,保证政策制定与实际情况有一个良好的互动。”章义和说,希望地方领导要高度重视教育,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待遇,给予教师尊严感、幸福感,吸引优秀的人才长期留下来。

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章义和说,自己正在认真梳理调研成果。

  1月19日,年根,上海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闭幕的第二天,章义和匆匆踏上赶往浙江山区的火车,直到1月25日(农历腊月二十八)才返回上海。

  这次调研是章义和为本次全国两会提案所做的准备之一。继前些年关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随迁农民工子女教育等问题后,他把目光投射到农村基础教育上。这个主题,是他思量很久之后的选择。

“我们要沉下去,农村教育仍须关注!”(图1)

&

  “农村教育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切入口,改善农村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乡村教师的质量则直接影响这一效果。我出生在农村,对此深有体会。”几年前,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曾组织委员到老少边穷岛地区调研师资情况,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国务院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农村教育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政策对路是一方面,但关键得看落实。”为了解相关政策在地方的落实情况,章义和委托甘肃、云南的朋友或学生搜集资料,自己则跑到浙江南部的山区学校了解农村师资的真实情况。

  一周时间里,在几位中小学校长的帮助下,章义和几乎走遍了3个县发展情况最好和最差的学校。这次调研,章义和有机会听到很多教育一线的声音。一位校长诚恳地告诉他,山区学校的校长责任大,很不好当,既渴望能力强的老师在农村学校多工作几年,最好是扎根农村,可是看着老师们发展空间狭窄、收入少、地位低,有时连娶媳妇都很困难,又心有不忍,真是矛盾啊。有的老师说,工资常常跟职称挂钩,可乡村老师哪个有能力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还有的校长祈求,“相关部门动不动就搞检查,弄评比,被三四十个‘婆婆’管着,老师没法静心做事,能不能多留些时间让我们用于教学”……

  “调研和不调研对问题的理解的确不同。”随着调研的深入,章义和发现,大多数农村校长根本不知道《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他于是将调研方向扩展为:农村教师来源、代课比例、稳定情况以及农村学校音体美等科目的开展情况。结果,他发现,“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太多,细细说,一天也说不完”。比如,山区学校近几年硬件条件发展很好,几乎很小的学校都有塑胶跑道,可是体育课没法很好地开展,没有专业师资,体育课就成了老师带小朋友们玩。再比如,因为并校撤点,很多学校变成寄宿制,老师也不得不抛下自己城里的家,跟着“寄宿”,压力很大,“很难坚持下去啊”。现在有很多社会组织关心教育,假期派人到农村开展短期支教,看起来是好事,可实际上打乱了当地的教育秩序。“如果真心想扶助农村教育,可以,先坚守三年再说,起码干上一年,不要待上半月甚至一周就跑掉了。”

  忧虑之余,此番调研也带给章义和许多感动,让他看到农村教育未来的希望。几乎每到一所学校,章义和都能见到优秀的校长及教师——尽管遇到重重困难,他们仍在坚守,眼中仍葆有真诚和对农村教育炽热的爱。“我下去时是寒假,快要过年了,我们所联系的校长和老师,放下自己的事情,不辞辛苦赶来参加座谈会和实地踏访。有的老师从几十公里外开着助动车赶来,当天还要回去。看到这些,我心里热乎乎的。他们才是农村教育的脊梁啊!”

  面对这些期待的眼光,章义和越发觉得自己有“义务”传递这些农村教育工作者的心声,让更多人了解、关注这个群体。为此,在即将到来的全国两会上,章义和将提交三份提案,重点关注山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对农村教师业务培训的实效性、农村学校音体美教育的建议。

  “我们的国家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子也不慢,政策制定者应及时深入调研,保证政策制定与实际情况有一个良好的互动。”章义和说,希望地方领导要高度重视教育,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待遇,给予教师尊严感、幸福感,吸引优秀的人才长期留下来。此外,章义和建议,农村教师实际上也是乡村文化的建设者和重塑者,农村学校发展与乡村文化建设应该结合在一起,这样做有利于农村教师获得家长和孩子的拥护,树立威信,从而增强自信和成就感。“精神与物质双方面入手,才能真正维持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进而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


上海人才落户明起全面实现“一网通办”:材料更简化,流程更优化,过程更透明

8月1日,上海人才落户“一网通办”系统将全面启用。引进人才 申办常住户口、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常住户口、夫妻两地分居调沪和留学回国人员申报常住户口等4项申报工作,都将在这一系统中实现“一网通办”。“一网通办”系统可通过市人社局官网(rsj. sh.gov.cn)“网上办事一证通”栏目登录。

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丁峰介绍说,通过数据充分共享和系统优化改造,人才引进“一网通办”基本实现了“材料更加简化”“流程更加优化”“过程更加透明”。

图说:今后在市人才服务中心办事大厅,拖着拉杆箱来办事的现象将越来越少。鲁哲 摄

数据一网共享

“我们要沉下去,农村教育仍须关注!”(图2)

&

在市人才服务中心一楼的办事大厅,“拖着行李箱来办事”是常见现象,今后这个现象将大大减少。丁峰说,在跨部门数据共享的基础上,人才引进中的“数据孤岛”现象大幅减少,以往需要用人单位提供的资格要件,比如营业执照、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地区总部批复等等,以及需要个人提供的社保缴纳、随迁子女就读等信息,通过大数据平台的信息共享,用人单位和个人都不需要提供,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人才少跑腿”,不仅简化了申报材料,也极大提高了审核效率。其中,人才引进直接落户从原来的16-18项,减少到最少仅需4项;留学回国人员落户,从原来的22-25项,减少至最少仅需5项。丁峰说,过去一个人的材料一个大号文件夹装不下,现在一个小号文件夹就够了。

对于丁峰说的申报材料简化,上海电气集团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负责人吴江深有感触。吴江每年都为一两百名集团员工办理落户手续。原先办理落户,单位要提供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介绍信,个人要提供社保证明、未婚承诺、集体户口同意落户证明、个人19年以前的纳税清单等,今年三四月开始试运行的新系统,企业注册时,一次性提供企业相关材料,系统实现大数据比对,前置调阅人才档案等举措,这些材料都不需要提供了,大大简化了纸面材料,减轻了经办人员和人才在准备材料中的负担。“原来像这种大热天,还要顶着烈日跑到办事窗口,现在在空调房里就能提交电子版材料完成预审,方便多了!”

上海今日头条科技有限公司人事专员陈春燕也说,过去公司办理“国内人才引进”、“留学生落户”、“居住证转常住户口” 和“夫妻分居解困”等四项人才落户类业务要分别在不同的网页注册登记,还要分别跑不同窗口递交相同的单位材料。新系统试运行以来,只要一个公司CA数字证书登录“一网通办”自助经办服务平台,在网上就能全部搞定。

材料一次递交

按照优化营商环境、当好人才服务“店小二”的要求,市人社部门通过人才引进流程的优化和再造,实施了一系列便民新举措。如,实行“在线申请”“批件寄送”等,实现用人单位 “只跑一次”;通过“网上预约”,减少现场办理的等候和办理时间;通过审批数据的跨部门传送,实现引进和落户办理“一次申报、自动串联”。


图说:上海人才落户“一网通办”可以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登录。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

“过去所有材料都需要提交窗口,现场审核,有问题再回去补充或更新,”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人力资源部人才引进专员刘娟说,“我们单位在闵行,来趟市人才中心,单程至少需要1小时,来回就要2小时,很不方便,原来的流程让经办人员耽误不少时间,办事效率低。现在通过新系统网上先预审,有问题的话,可以通过网上操作完成。预审通过后再根据网上反馈的提交清单只跑一次现场就够了。而且,现场提交材料也不再需要厚厚一沓,通过大数据比对,简化了不少材料,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另外,以往审批通过拿到批复后,在公安办理落户过程中,还需去人才中心开具“落户证明信”。现在,新系统人社部门和公安部门都联网了,这一步也省略了,又一次简化流程。

进展一目了然

在系统再造的基础上,市人社部门充分运用互联网+人社等信息化技术,通过“网上预审”等方式,让用人单位足不出户,即可了解申报信息的进展情况,同时,办理流程也可在“一网通办”系统内准确查询,实现流程公开透明。

陈春燕说,公司招聘的留学生特别多,这些年轻人在公司为他们提交申请后,特别关注审批进程。以往的老系统,公司对审批的进程较难掌握,申请落户的人才可能会比较焦虑。现在新系统做到了审批进程“网上能看到、短信有提示”,大家感觉新系统的审批流程更加公开、透明了。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