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2岁开始进入自我意识的敏感期,要延续到3岁,从通过打人表达自己的不同意不满和说“不,不要”来感受自我的力量,尝试与母亲分离。到3岁开始通过占有拥有食物玩具来获得支配物品的快乐。孩子可以支配自己的物品时,交换物品就开始了,交换物品事实上是社交人际关系真正的开始。孩子开始交换食物,再到交换玩具,但孩子没有等价交换意识。这是最初的一对一社交。
2, 很多成人认为,孩子只要在集体环境中,就自然会发展他的社交能力,但事实上,真正的社交关系是在和某个人产生联接的过程中产生的。当孩子发现交换食物玩具可以维持关系,但食物没了,对方得到玩具后,这段关系就结束了,到4-5岁,孩子发现,在社交关系中,真正的朋友是建立在志趣相投,彼此关爱,相互理解相互倾听的基础上的。当孩子达到这种状态时,他和伙伴之间的关系就是真正的和-谐了。当然即使这样,我们还是会看到两种孩子,一类是对物感兴趣,一类是对人充满了兴趣。
3, 5岁以后孩子结束了一对一的交往,开始进入三四人一组的交往中,并在选择朋友上有了明显的精神倾向,也基本结束了以交换为目的的交友方式,他们开始表达爱意,消除孤独,也开始出现从心理上对别人的控制和反控制,出现了情感上的依赖和沟通,这奠定了孩子的社交人际智能基础。
其实在这些孩子社交性发展中,孩子会有一些社交信号的,比方说打人抓人,抢别人正在玩的玩具,拿别人的食物,跟着某个大朋友形影不离,分享食物玩具给别人等等。。。
在这里,家长经常会遇到比较大的困惑是,1是孩子关于物物交换。 2是孩子对于某个朋友的服从
1,物物交换的困扰 每次看到孩子拿很贵重,自己很喜欢的玩具换回来一些便宜的很小的,也没什么益智的玩具,贴纸,家长看到总是很心痛,是讲还是不讲呢?其实孩子在交换的时候虽然无法判断是否等价等值,但事实上他在每一次交换中都会积累一次经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经历各种各样的复杂的感受,自己的盲目交换,别人的玩具是坏的,懊恼自己,埋怨别人,交换后的后悔难过,交换后成功的喜悦,需求交换时的焦虑等等。当家长只是倾听他的分享,孩子就会自己积累,自己交往,自己真真切切地建构属于自己的社交人际关系。
2,孩子对于某个小朋友服从的困惑 你会注意到在孩子在对某人很感兴趣时,他会很听这个孩子的话,最开始是表现为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你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太弱小或者唯唯诺诺,请有点耐心,当孩子在崇拜强大追逐强大的时候,这是人类的天性。当别控制的孩子发现依附会让自己不独立,心里会不舒服,不能依附别人,自己必须独立,一定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和体验并作出离开的决定,你会发现他们之间开始有斗争,反控制和反依附的斗争。终于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发现,人和人之间可以达到一种和-谐的关系,这种和-谐合作是通过规则来建构的。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示范引领能够帮助支持到孩子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人际关系呢?
1, 对他的新老朋友不评判。孩子无论在公众场合还是在朋友家里,新交的朋友和经常在一起的小伙伴,请避免根据孩子的长相,穿着打扮或者是孩子父母的工作等其他外在因素去评判,并要求限制孩子与这样的孩子玩耍。如果你有异议,建议用苏格拉底式提问去启发孩子,比方说“你觉得她哪一点很吸引你让你想和他做朋友呢?”这样你的孩子就会拥有包容宽容的高情商品质。
2, 对于孩子交朋友请勿强迫。由于自己和某个小朋友家长关系很好,就会带小朋友一起玩,当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喜欢和自己朋友的孩子去玩,请避免因为面子或自己的问题而不停劝说让自己的孩子和朋友的孩子去玩耍和相处。避免按照自己价值观的标准去判定孩子应该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什么样的人不可以交朋友。请给到孩子自由选择朋友的权利。这样你的孩子长大之后就会善于聆听倾听别人,这是非常重要的高智商的品质之一。
3, 定期带孩子去公众场合用餐和游玩,在公众场合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不同身份和不同职业的人,这是很好地机会父母去示范和引领孩子如何与这些社会中的功能性的角色去如何互动,这里包含了语言,肢体语言,行为等等的示范,当然还有价值观的示范。提供多种场合让孩子体验并给到机会练习。你会注意到,当你对他人或世界保持着好奇和探索心,你的热情激-情就会很容易常驻在你心里,其实高情商的人是能够始终保持自己的对事物和人的激-情与热情的!
4, 当孩子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产生矛盾或冲突时,请尽量避免干涉,让孩子自己制定规则解决他们之间的问题,直到孩子请求你来帮助。孩子即使来求救,也要去引导孩子,给到孩子创造孩子在社交关系处理上的空间和自主性。让孩子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让孩子自我体验。培养孩子的自我决断能力合作能力。这样孩子很容易就养成自我寻求解决问题的习惯。
5, 孩子在与朋友一起玩耍时,请避免过分关注别人的孩子而忽视自己的孩子。避免与其他孩子比较。这样你的孩子也会自然而然养成自我负责自我承担的品质,同时会关注自己的行为而不是总挑别人的毛病。
6, 在公众场合或有很多人的时候,孩子犯了错,或与其他孩子发生争执,请避免当着众人的面指责,批评孩子或羞辱孩子。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让他失去信心,从而发生社交障碍或惧怕公众场合。这个非常重要,当你尊重到孩子,孩子总会展现他最美好的一面,你知道吗?你是在培养他赞美别人,不抱怨不评价他人的高情商的品质。
7, 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这虽然不能直接影响到人际关系的社交能力的提高培养,但他会间接地影响到你如何通过书中的体验去开拓自己对于社交能力的探索,探索书中他人的体验借鉴对于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其实父母对孩子的每一个回应,孩子都会吸收到学习到父母传递的私人逻辑(也就是你在自我成长中,你的父母对你灌输的或者你经历的事情给你对世界和他人的看法观念和信念,这个恰恰又是指导着你的行为的。)也就是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但你确保你的每个信念都能够指导你的行为是向着寻求幸福快乐为社会奉献的方向吗?有很多我们对孩子的回应方式恰恰背离了我们的期待,但是我们竟然毫无觉察或者是别无选择,相信今天的微课让我们作为父母的感到育儿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当我们的孩子按照他的生命系统去努力成长为向善向好,成人却在用社会系统去要求孩子,打乱干涉孩子的成长,这是一场生命影响生命的旅程,你将以怎样的生命状态去影响另一个生命的状态,你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你和孩子的关系就是所有关系的缩影,你和孩子的互动模式就是孩子与其他人互动模式的模板。孩子的社交能力是从学校里学得比较多呢,还是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比较多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们经常在讲父母的教育要与学校结合起来,以学校的教育为指导。但是,我想说孩子的社交能力绝不是以学校为主导的,主导的人应该是父母。
因为孩子在没上学会着说孩子不懂得学习理论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习社交、表达这些生活必须的技能了。心理学家有研究表明,一个人成人后的社交能力的强与弱,与孩子小时候的培养关系最大。
那么如何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呢?
父母应该多引导
父母永远都是孩子最直接的老师,社交能力是建立在谦让的前提下的,如果孩子连谦让的道理都不懂,社交能力也就无从谈起。谦让可以使别人感觉到被尊重,别人更加喜欢接近这些孩子。
父母可以在孩子3岁的时候多给孩子一些谦让的教育,对于某些不愿分享的孩子要多进行“孔融让梨”之类的教育。并且父母在与孩子讨论问题的时候要以身作则,表现出平等的姿态,这样还在才更加的容易接受和理解。强制性的灌输是孩子最不能接受的,也是毫无效果的。
把孩子“赶到”幼儿园
对于3、4的孩子来说,最痛苦的事情就是第一次要上幼儿园了。因为这是孩子从出生到现在第一次的离开父母,很多的东西都要自己解决,周围的环境也是全新。这时候父母不能因为孩子一时的不愿意和哭闹而又耽误孩子一年。
在幼儿园年龄段,孩子的社交意思刚刚萌芽,如果这时候父母把孩子保护得太好,不让孩子接触陌生的小朋友,不接触严厉的老师,孩子只会越来越依赖。父母要“狠心”地把孩子放在幼儿园里锻炼,在孩子社交意识刚萌芽的时候就要抓住机会。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例子,孩子会在一个月后彻底的爱上幼儿园!
鼓励孩子交朋友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是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最好途径,一方面孩子会见到父母是一个喜欢社交的人,自己也学着去与别人交流。另一方面,对孩子的胆量、说话表达都很有帮助。妈妈要经常带孩子到邻居家里过客,也应该请邻居到家里坐坐,这样的一种交往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妈妈总是要在外人面前鼓励自己的孩子,这样孩子才有足够的胆量去面对陌生人。家长与家长做成朋友,很自然的双方的孩子就会做成了朋友。另外父母可以在邻居面前鼓励孩子的好,表扬孩子哪方面的好,比如妈妈说孩子的画画厉害,鼓励孩子把画画拿出来给大家看看,慢慢的孩子就会有一种自信,也明白社交是需要交换、展示自我的。
小权有说:孩子的社交能力跟小时候的社交教育和社交氛围很重要。父母除了在生活上给予道理的教育,让孩子懂得谦让;同时父母还需要在孩子适当的年龄,把孩子引领到社交的圈子中去;与朋友的聚会、和邻居的过家家都是拓展孩子社交范围、锻炼胆量和社交能力很好的做法。并且在所有的社交过程中,父母的鼓励是孩子最大的肯定和自信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