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天下奇闻 > 科学探索 正文

国产空间站有哪些中国特色?对比其他空间站咋样?

作者:eric 时间:2024-08-26
导读:太空站:人类成为跨星际物种的第一站占尽先机的礼炮太空站,为何还能纵横太空15年?美苏两大空间站对阵近地轨道国际空间站:史上最昂贵的单体科研项目中国空间站:一路稳稳当当独立前行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太空...

太空站:人类成为跨星际物种的第一站

占尽先机的礼炮太空站,为何还能纵横太空15年?

美苏两大空间站对阵近地轨道

国际空间站:史上最昂贵的单体科研项目



中国空间站:

一路稳稳当当独立前行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太空争霸,一直到国际空间站长成巨无霸,这期间中国在扮演什么角色?简单来说,就是自力更生。通往空间站的路径,同样走的是独木桥。为什么中国要单干自己的空间站?

从天宫一号、天宫二号,再到未来的中国空间站(天宫号),一直独立兼程,一路稳妥前行。

从载人航天项目持续投入,就能看得出中国太空雄心。而建设运营空间站又是中国载人航天项目的重中之重。1992~2005年投入200多亿人民币(29亿美元),2005~2011年投入150亿人民币(21亿美元),如今中国载人航天项目预算占整个航天预算比例33%,超过其他任何国家,美国排名第二占27%。



目前尚不清楚建造与运营中国空间站的整体预算是多少,但以国际空间站为参考,投入毫无疑问相当巨大。根据已公开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各成员国累积投入高达1551亿美元,其中美国1311亿美元(直接投入724亿美元,航天飞机费用587亿美元),俄罗斯120亿美元,欧空局50亿美元,日本50亿美元,加拿大20亿美元。每年运营成本高达40~50亿美元。因此国际空间站堪称人类史上最昂贵的单体科研项目。

尽管中国空间站也向全世界开放,积极寻求国上海的人才引进落户条件,undefined际合作,但目前还没有表示是否会寻求与其他国家分担成本。中国已经与俄罗斯、欧洲的航天机构以及联合国签署了中国空间站合作协议,但是这些国家愿意提供多少资金支持,还不得而知。



天宫一号:

中国首个实验性空间站

2011年中国发射首个实验性轨道飞行器:天宫一号,尽管属于第一代空间站,但自动交会对接、测控技术、环境控制、电子设备等,均比当年苏联礼炮号空间站技高一筹。

天宫一号先后与神舟8号、神舟9号、神舟10号三艘飞船进行对接,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航天大国。

尽管2016年3月起失联,但两年后天宫一号仍然在不受控状态下安全再入,残骸落入南太平洋。这为改进天宫二号提供了宝贵经验。

名称:天宫一号

类型:单体空间站

质量:8.5吨

加压空间:15立方米

进驻人数:6人

发射时间:2011年9月29日

再入时间:2023年4月2日

在轨时间:1630天

载人时间:20天18.5小时

轨道高度:334公里~361公里




天宫二号: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2016年中国发射天宫二号,这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总计进行过4大领域、8个主题、14项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为下一阶段部署CSS中国空间站打好样、铺平路。

2016年与神舟11号飞船对接,景海鹏、陈冬进驻空间站26天,创下中国航天员太空生活最长纪录。

2017年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实现三次对接,标志着中国已全面娴熟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为未来中国空间站的组建、运营打好技术牌。

今年7月19日21时06分,天宫二号在轨运行1036天后,受控脱轨、再入,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安全海域。

名称:天宫二号

类型:单体空间站

质量:8.6吨

加压空间:14立方米

进驻人数:2人

发射时间:2016年9月15日

再入时间:2023年7月19日

在轨时间:1036天

载人时间:26天11.3小时

轨道高度:369公里~378公里




中国空间站:

不求规模,但求实用

中国太空站,正式名称中国空间站(Chinese space station,缩写为CSS),别名天宫号。

中国空间站分为三段式,由一段核心舱和两端实验舱组成T字型的基本构型。两段实验舱分别长期停靠在核心舱的左右两端,货运飞船、载人飞船分别对接核心舱的前后两端。

计划2023年首发核心舱——天和号,之后陆续发射神舟号载人飞船、天舟号货运飞船、问天号实验舱,一直到2023年梦天号实验舱实现对接后,才算完成天宫号基本版组建。

到时候,每组航天员进驻至少180天,再与下一组航天员进行轮替,形成长久不间断的常驻空间站,类似国际空间站ISS的那种模式。

常驻航天员人数3~6人,设计使用寿命至少10年,基本规模达到66吨。这一规模是和平号空间站的1/2,国际空间站的1/6。

预计2023年前后部署巡天太空望远镜,视野将是大名鼎鼎的哈勃太空望远镜的300倍。

再下一步,就是拓展中国空间站的规模,扩展一个核心舱,两个实验舱,常驻一艘载人飞船,用来航天员载人运输和应急返回等任务,最大规模可达180吨。

果真达到如此规模的话,登上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登陆火星,飞向更远的木星,都已不再遥远了,甚至有的计划已经并行实现。



名称:中国空间站 CSS

类型:第二代模块化空间站(类似于和平号)

质量:66吨(基本版),180吨(最终版)

常驻人数:3人

建成时间:2023年前后

使用寿命:10年左右

轨道高度:400公里~450公里





人类空间站:

过去12宫,未来多少宫?

空间站,既是当今空间科学最理想的实验场,也是深空探索的中转站,又是未来建造太空城、行星殖民的桥头堡。因此,无论科研还是军事,无论目前和未来,都早已视为战略制高点。

短短半个世纪,人类总共部署过12个空间站——苏联7个礼炮空间站、美国天空实验室、 苏俄和平号空间站、国际空间站、中国天宫一号、天宫二号。




近未来还将增加几个空间站,基本可实现的有:中国空间站、深空门(Gateway月球轨道空间站)。

仅供参考的有:美国公理太空公司推出的公理号商业空间站、美国毕格罗航天推出的鹦鹉螺号商业空间站、印度公布的月船号空间站……

至于远未来的畅想,权当享受畅想曲:俄罗斯月球轨道空间站、NASA主导的NextSTEP深空探索空间站……

不管怎样,至少一部分人类终将离开摇篮生活,挣脱地球脐带,不想重演恐龙命运也好,好奇心驱动太空探索也罢,空间站正是第一站undefined。(全文刊完)

太空站:人类成为跨星际物种的第一站

占尽先机的礼炮太空站,为何还能纵横太空15年?

美苏两大空间站对阵近地轨道

国际空间站:史上最昂贵的单体科研项目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4 上海落户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03381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