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特别的招才引智活动在上海高校引发热议,湖南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携省内重点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组团赴沪,举办“智汇潇湘·才聚湖南”高层次人才洽谈会。与以往不同,这次湖南将“C位”完全让给了高校学子:从政策宣讲到岗位对接,从薪资待遇到发展空间,青年人才的需求被摆在首位。这种“以才为本”的务实姿态,不仅展现了湖南招才的诚意,更折射出地方发展对人才的深度渴望。
一、为何选择上海?瞄准国际化青年人才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金融和科创中心,聚集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顶尖高校,每年培养大量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人才。湖南此次“跨省抢人”,目标明确:
对接高端产业需求:湖南正全力打造“三高四新”战略,急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青年科技人才,而上海高校在这些学科领域优势显著。
打破地域局限:湖南省委组织部负责人坦言:“人才竞争已无省界,我们必须主动走出去。”上海高校的毕业生普遍对职业发展有更高期待,湖南希望通过诚意打动他们“向内陆看”。
活动现场,三一集团、中联重科等湖南企业甚至开出“年薪30万+住房补贴”的优厚条件,强调“不设经验门槛,只看创新能力”。
二、把“C位”让给学子:具体举措如何落地?
“C位”不仅是口号,更体现在细节中:
“反向路演”新模式:企业负责人轮流向学生介绍企业技术方向和人才规划,而非单向宣讲。
“人才体验官”计划:邀请上海学生赴湖南实地考察企业、实验室,全程费用由地方政府承担。
个性化政策包:针对博士等高层次人才,提供“一对一”落户安置服务,配偶工作、子女入学均由专班解决。
一位参与活动的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博士生表示:“以往都是企业高高在上,这次感受到湖南真正在倾听我们的职业困惑。”
三、湖南的底气:产业链与人才生态的双向吸引
湖南敢赴沪揽才,背后有硬实力支撑:
产业升级释放机会:长沙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全球领先,株洲轨道交通、湘潭新能源等产业链急需青年工程师。
低成本高性价比的生活:长沙房价收入比常年处于省会城市低位,且拥有茶颜悦色、文和友等“网红”消费场景,对年轻人颇具吸引力。
科研平台加持:岳麓山实验室、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等平台可提供顶尖科研条件。
某上海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评价:“湖南的‘C位’策略精准抓住了学生要‘存在感’和‘归属感’的心理。”
四、启示:招才引智需要打破传统思维
这场活动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参考:
从“选人才”到“被人才选”:地方政府需放下身段,用服务意识替代行政思维。
长线思维比短期指标更重要:湖南明确表示“即使这次签约率不高,也要建立长期联系”,这种耐心值得点赞。
结语:湖南的上海揽才之行,不仅是一次招聘活动,更是一次地方发展理念的展示。当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以人为中心”谋划未来,中国的人才流动格局或将迎来深刻变革。对青年学子而言,或许到了重新评估“新一线城市”价值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