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情拖拖拉拉,马马虎虎,不认真,什么事在他眼里都不重要。
表现在做作业,遇到些不太会写的题目,不会认真思考就直接求助。我们告诉孩子答案,他就直接写上,不会去思考怎样去得到这个答案。
生活上也是如此,你叫他去做什么,他就去做什么,即使不愿意,他也没有自己的想法。
因为不认真,导致发生一件事,他在吃饭的时候,一边看电视一边吃,三心二意。他爸爸就提醒他,不要这样子,等一下夹菜会掉在地上。
但是他并没有听,他还是继续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结果菜掉到了地上,他爸爸非常生气,用手把孩子的耳朵都给扭出血了。
自从发生这事以后,儿子对我们表面上看似没什么,可心里却有了防备、恐惧。
比如儿子在做某样事情时,我们自然的看他一眼,他立马条件反射的回应我们一句话:“干什么?”&
我和他爸爸都知道我们错了,现在我该怎样去做能弥补孩子呢?
老师:
爸爸扭他耳朵的那件事,给他造成的阴影看起来还是很大的,爸爸为此给孩子道歉了吗?
孩子没有自己的主见,没有自己的想法,你们要求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这是他长期以来一直习惯的一种行为,一种互动模式。
因为如果他不听,那就有可能会得到惩罚,比如说他夹菜,因为没听爸爸的劝说,掉在地上,然后爸爸就将他的耳朵拧出血。
我并不知道你们家里平时的互动是什么样子的,因为我看不到,我只能管中窥豹,以一个事情,然后去推及其他的一个互动的模式。
如果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事,如果是好的结果,却得不到肯定,而不好的结果就会得到惩罚,最终孩子就会变成这种习得性无助,父母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不敢有自己的主动性。
包括孩子做作业也是,因为没有主动性了,不敢去主动的去做探索和思考。
改变孩子现状的思路如下:
曾经给孩子造成的伤害,为自己的行为,需要给孩子道歉。对孩子积极的行为进行肯定,弱化对他负面行为的关注。
如果孩子自发的主动的做了某件事情,马上给孩子一个积极赋义,告诉孩子“发现宝贝是很自觉的”,同时对外人也要这样去宣扬自己的孩子。
遵循这样的原则去坚持做,很快就会看到效果。
记得一定要坚持,因为任何习惯的养成和行为的改变,都是以时间积累为前提的,给改变一些耐心和信心,奇迹就会发生。孩子非常懒 做事情总是拖拖拉拉,这恐怕是共性,然而我个人不喜欢奖励模式,但也分享几个小办法,我家宝宝上学了已经,说说切身体会的办法吧
方法/步骤
第一学习上,假期了每天不要给孩子安排太多作业,多了就会造成反正很多,我就拖,大人面对过多工作的时候也会这样的。所以理解孩子,但是告诉他一个完成时间,如果没按时完成那么你要多做一个家务可以明确告诉他,就是为了让他提高效率。
第二出门,告知五分钟后全家出门,如果超过时间,那么没人会等你。一般孩子看着家长风风火火的出门了,都会加快速度,但一定得真的不等,不然一次就被聪明的小家伙看穿了把戏哦。提醒,出了门就可以放慢速度了,但一直在行动九对了。
第三,适度夸奖,宝宝在效率上提高了之后一定要夸奖,宝宝你今天提前了一分钟,看来我们也得加快速度了,不然赶不上你了。让他自豪一点。
4还可以采用的是计时教育。洗脸刷牙几分钟,写描红几分钟,吃饭几分钟,看手机几分钟。时间设好,一天内都在规定时间内做完贴一个小红花。一个星期七朵,只要能得到五朵就可以给予奖励玩具或者去游乐园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