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怎么办?
网上经常爆出有一些幼儿园虐童的事件发生,幼教老师扔书包,推孩子,给孩子喂芥末。视频一出,舆论哗然。作为家长,曾经那么信任的老师,却在家长送孩子走后,从天使变成了恶魔。作为负责人,站出来道歉了,涉事的教师被处理了。貌似事情已经解决了,但是留给孩子的精神伤害却无法抹去。面对未来,是否会有类似的危险包围在孩子的身边,而那时,孩子该如何自处?
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是在现在的社会中,总是会有一些带有危险元素的人、事、环境。社会上有这样的一小部分人,表面上与人为善,背地里却总是做一些伤害别人的事情。在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对人对事没有全面准确的判断,所以经常会误入他人的圈套。因此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刻不容缓。
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呢?
一、时刻关注孩子的动态,选择相信自己的孩子
对于较小的孩子,家长可以给孩子带一个电话手表,或是让自己的孩子记住家长的名字及联系方式。当自己和爸爸妈妈走散,或是有紧急的情况的时候,能够有途径找到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要教孩子区分自己能够信任的人,比如警察叔叔,学校的老师等,其余的陌生人一律不能相信。对于较大的孩子,已经具备区分是非的能力,但是自己还没有独立,又有自尊心作祟,所以遇到对自己不利事情很难和家长开口。但是事情一旦被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反而成了家长首先责难的对象,在家庭中得不到支持,孩子也越来越不愿意和家长沟通。
二、教给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
1.在家庭生活中要注意做到:防火、防水、防气、防盗
2.在公共场所要注意做到:
①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②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安全,做好准备活动。
③发现险情,要量力而行。
④预防精神污染,避免受毒害。
⑤善于识别骗子的骗术,避免受骗上当。
3.面对歹徒行凶,青少年怎么办
①面对侵害,不要害怕,保持冷静,勇敢地向侵害者说“不”勇敢地、机智地拒绝侵害、反抗侵害;
②机智地求助他人,巧妙周旋,趁机逃脱险境;
③记住不法分子的相貌特征和去向;
④事后报案及时,拨打110电话报警。
三、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法律是未成年人最有力的武器,所以家长在教给孩子避免伤害的技巧同时,也要适当的教给孩子一定的法律常识。遇到危险、或是霸凌,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而不要为了所谓的面子,怕被别人指指点点。不敢把事情说出来,忍气吞声,这样对孩子造成的二次伤害会更影响孩子未来。
我们相信,相较于家长眼中的“丑事”,家长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过得开心幸福。而让家长更放心,孩子更安全的方法只能是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即便是没有保护好自己,受到了伤害,我们也希望孩子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成长的经验,而不仅仅是付出了代价。现在相对于孩子的一些突发事件是越来越多了,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的意识的问题成为教育孩子的重要的目的之一。家长应该怎样提高孩子的一些防范意识呢。家长通过下面的内容来学习一下。 一、注意获取感觉 在紧要关头,应该相信直觉。家长不仅要告诫孩子留神从接触的人或事中获取不安的感觉,还要注意倾听,鼓励孩子讲出他感觉不安的人和事。幼儿教育 二、不要只关注陌生人 家长常会这样叮嘱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 什么是陌生人?孩子并不一定真正懂得,若让孩子画出陌生人的面孔,一般他都会画出一个可怕的面孔。其实,那些想侵犯孩子的人一般都会装出一副和蔼可亲的面孔。据有关方面调查,对儿童进行性犯罪的嫌疑人中90%是儿童认识的人。家长应特别提醒女孩儿不要单独外宿或跟异性到任何地方去。 三、能帮你的人很多 遇到麻烦找警察,是最基本的常识,但仅此还不够。假如警察不在附近,孩子就不会求助于任何人。还应让孩子知道,公园、商场、电影院等地方的工作人员都可以求助,多一个机遇就多了一个生存的希望。幼儿教育 四、要学会大声呼叫 小孩子身单力薄是打不败侵犯者的,因此不用教一个小孩子如何用拳脚打败侵犯者,但是孩子却能做许多吸引周围人注意力的事情。这样会引起围观者的注意和警惕,争取得到救助的可能。 做父母的都想培养有教养的孩子,但也应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打破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