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迫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在孩子犯错的时候难免容易动怒斥责,甚至于打骂孩子。往往过后都后悔不已,感觉当时简直就是失控了一样。明知道这样是不对的,想控制偏偏控制不了自己,这时候该做些什么来改变了。
& 第一:找出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动怒。在什么情况下比较会打或不打孩子,仔细到在什么时间和日期,身边有谁在等等。综合起来再找出让自己动怒和失控的因素有哪些,记录下来。
& &写下来是为了提高记忆,以便在下次快控制不了的时候能及时察觉。察觉之后可以暂时的离开现场,冷静过后再来讨论这件事和处理问题。离开的时候可以明确的告诉孩子:我现在很生气,不想和你谈,等我不气了再来讨论这件事和处理这个问题。
& 第二:平时多想想该用哪些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 有情绪后再想就来不及了。比如:生气时绝对不能说一些伤害,污蔑,评判或剥夺你对孩子的爱等语言,这些属于亲子沟通中一大禁忌容易造成一些难以修复的裂痕(特别是在孩子的青春期)。
& 最后,可以和家人提出在你快失控的时候给个提醒。爱人,长辈,晚辈等等。也可以和爱人提出在你快失控的时候,让你的爱人暂时接管管教的责任,间接的避免当下失控造成伤害。
& &慢慢的改变,直到孩子犯错你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 &孩子本身在犯错之后,就已经很害怕和自责了。父母实在是不该再过多的斥责和打骂了,应该帮助孩子分析和给予一些理解和支持,从而培养孩子的主见,处理能力,自信等。过多的斥责和打骂,只会给予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带来毁灭性的伤害,为了这作为父母是不是应该做一些改变呢?
很多家庭在发现“孩子偷钱”这一类原则性错误时,爸爸妈妈都会深恨自己教育失败,对孩子恨铁不成钢,一时冲动便打骂孩子,“你怎么这么不争气!”“我是缺你吃还是缺你穿了?”还要埋怨自己命苦,怎么养了这样一个孩子。
其实孩子还小,根本不明白什么原则问题,是非观也不深,才会很轻易地做出这些事情来。家长,你要做的不是打骂孩子,而是要好好教育他。
面对孩子的偷钱行为,父母须坚守两大原则:
1、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育儿心理学有句话:“你说孩子是怎样的人,孩子就会成为你所说的那种人。 ”所以说,面对孩子的偷钱行为,切忌采用“审问犯人“的方式来“提问”孩子,或者强逼孩子认错,建议先用比较和缓的方式去点醒他们,让他们知道父母清楚他们犯错误了。
2、正确引导孩子的欲望
如果简单粗暴地以“抓犯人”方式解决, 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是好人,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在质问前最好能冷静分析孩子偷钱的原因,才能找到杜绝此项行为的方法。如果孩子是为了买某种东西而偷钱,而且比较合理,妈妈尽可能的满足。如果孩子要求不合理,妈妈要尊重并正确引导孩子的欲望,比如告诉孩子,每个人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都想要,但这是不可能的;或多跟孩子保持交流,看看他想要什么,告诉他怎样才能得到它等等。
一个好的父母,要懂得将孩子每一次犯错,转变成帮助孩子成长的拐点。孩子犯错,你会知道你的教育在哪一方面还有疏漏,在哪一点上还需要补充,让我们一起寻找好的方法,帮助孩子成就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