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留学生落户上海户口有和其他的落户途径有什么不一样吗?比如说办理上海户口需要多久,能否办理加急等等。
以上是在留学的留学生们的疑问,其实只要是在留学的学生都是留学生。下面编者就和大家一起看看上海户口需要多久,能否办理加急等相关问题。
首先是有关留学生办理上海户口需多久的问题?据留学生上海户口咨询中心负责人介绍得知,上海户口的办理从提交申请到办理成功,整个过程一般是要2至3个月的时间,特殊情况除外。从这里看留学生落户上海户口的办理所需要的时间和其他途径比起来还是要相对快一点的
那么再来看看留学生办理上海户口能否加急?很多刚回国的留学生对于上海户口的办理可以说是不屑一顾的,然而在用到上海户口的时候却是不知所措,着急的想马上就能办好。从& 留学生办理上海户口需多久&这个问题,可以看出,上海户口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在这里,编者也只能遗憾的告诉办理上海户口的留学生,落户是不能办理加急的。
因此,要办理上海户口的留学生需尽早着手,以免到用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更多上海户口方面的信息,可以登录中国培学通查看相关内容。
2300多万常住人口,外省市来沪人口与上海户籍人口比为2∶3。移民城市上海,以其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动者。
上海本地人、新上海人,他们是上海这座城市最大的资源,正是他们的不断进取成就了城市的美丽,他们的勇于创新激发了城市的活力,他们的力量凝聚,托举起上海这颗璀璨的东方明珠。
& 上海是凭实力说话的地方&
人物:盛莉,诺基亚西门子通信技术公司中国区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经理
35岁的盛莉是地道的新上海人,标准的& 白骨精&。说话干脆利落,思路敏捷开阔,偶尔夹带一两个英语单词。她是诺基亚西门子通信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党支部书记、中国区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经理,也是党的十八大代表。
盛莉是南京人,2005年随丈夫一起来上海。初来时她曾有些担心,但7年下来,她用& 日新月异&来概括这座城市的变化,用& 如沐春风&描述自己的感受。
& 上海是个做事规范、讲秩序、凭实力说话的地方,这些年越来越有海纳百川的国际大都市气度,适合年轻人发展。&盛莉说,每次深夜开车穿过繁华而静谧的市中心,都觉得自由而温暖。& 我喜欢上海。这里有千千万万像我一样因为改革开放、国家发展而有机会受到良好教育、在企业打拼的白领们。&
在盛莉看来,上海以开放包容的文化,汇聚了一大批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高端人才,这是上海发展的最大优势。据了解,到& 十二五&末,上海将有16万外国专家常住,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45%受过高等教育,每万名劳动力中有研发人员123人,经济发展的人才贡献率达到50%。
工作6年后,盛莉选择了入党,不是盲目懵懂,而是出于坚定的信仰。& 即使是在外企,你也可以发现,身边许多最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优秀业务骨干、管理人员都是党员。我愿意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
2006年起,盛莉担任诺西党支部书记,当初,美籍老板曾担心地找她谈话。盛莉注重结合外企特点开展党员活动。结合& 科学发展观&学习,支部研讨& 如何吸引公司研发重心更多地向中国转移&。到2011年,那位美籍高管主动询问盛莉& 党支部活动是否需要支持&。
& 我能作为外企的党员代表出席十八大,显示了非公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也反映出党中央对于‘两新’组织内总数众多的党员力量的重视和关注。相信未来,我们可以做得更好!&盛莉这样说。
& 社区细胞&激活城市和谐
人物:俞静,& 俞静居民社群工作室&负责人
38年,从居委会干部到居委会干部培训师,上海优秀共产党员、62岁的俞静全情投入社区工作,她总结的一套社区工作法,成为上海社区工作者的范本。
& 其实,我没有太多的理论,最重要的就是一个‘情’字,你只有把居民当亲人,他们才可能把你当亲人,基层组织才可能一呼百应。&俞静说。
俞静是地道的上海人,她热爱里弄生活,了解里弄文化。只要是她任职过的社区,每一条街道的布局,每一个小区的状况,她都了然于心。
里弄里的民情是& 走&出来的。她当居委会书记时,规定所有居委会干部早上提前半小时上班到各家串门,了解居民的情况。
泰安居民区一对年逾九十的特困老人,住在低矮的简易房中,吃着从菜场拣来的黄菜叶。俞静带领居委会干部和志愿者,捡砖头,找黄沙、水泥,为老人盖起一间平房,又动员社区募捐家具、被子和电器,组织周围邻居轮流照顾老人生活。
居委会工作千头万绪,如何调动社会力量服务社区?俞静激励社区党员为居民服务,& 管好自己人、带好周边邻、关心身边事&。
俞静说,& 10年间,上海经历了许多大事件,社区中各种难题不断涌现,但是很少有不安定的情况出现。因为我们很好地调动了各方面的力量,把许多问题化解在了最基层。&
2005年以后,上海居委会干部集中到了退休年龄,出现了居委会干部断层的情况。为了加强社区工作的力量,上海选调越来越多的年轻大学生充实到社区,但大学生们虽然有高学历,却不懂得如何做群众工作。
2007年,年届退休的俞静在新华路街道和长宁区委的帮助下,成立了& 俞静居民社群工作室&,担当起培养新时期社区工作者的重任。从此,俞静在上海社
会创新的大潮中走上了讲台,开始了& 传帮带&。
目前,俞静的培训班已经开设了15期,全市共有198个居委会干部学员在此接受了培训,其中,60%的学员走上了居委会主任、书记的岗位。
打工打出个党代表
人物:洪刚,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加工部电焊班长
11年前,来自浙江龙游的农家子弟洪刚,怀揣改变自己命运的梦想来到上海。而今,35岁的他已是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加工部电焊班长,& 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今年又光荣地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
1999年,外高桥造船公司建立,正赶上全球航运经济飞速发展时代,订单应接不暇。公司在上海聘用了近3万名劳务工,其中大多是农民工。洪刚,是他们中间涌现的优秀代表之一。
洪刚打工是为了生存,从来没想过自己是企业的主人。但他知道,学好技术是安身立命之本。凭着农家子弟吃苦耐劳的劲头和爱琢磨的个性,在老师傅悉心传授下,洪刚很快从学徒到& 单飞&,考上了电焊技师,还通过电大学习,拿到了工商管理大专文凭。
2007年,公司承建30万吨级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轮。在洪刚带领下,班组如期完成任务,出色的质量让要求严格的船东竖起了大拇指。洪刚积极改进焊接工艺,电焊班组也被授予全国& 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
2008年,洪刚入党。也是从这一年起,作为外来务工人员代表,他当选上海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开始参政议政。他认真履职、调研,提出的& 关于完善综合保险、解除广大农民工后顾之忧&、& 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等建议,都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采纳。
妻子是同乡,也在同厂工作,孩子进了高东镇小学就读,全家住进& 人才公寓&,有了上海户口……这10年,洪刚的生活变化不小,成了上海浦东人、地道的造船人,落地生了根。
按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为900万左右,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工。他们用全部的热情拥抱这座城市,上海也在不断为外来农民工构建起平等的发展平台。
& 没想到,打工还能打出个劳模!&洪刚第一次当选上海市劳动模范时,洪刚父母惊喜而感慨。他们更想不到,自家的打工仔又当上党的十八大代表,脚踏实地的人生有了更坚定的立场、更大的理想和更高的境界。
& 我希望,能为农民工群体、为中国船舶工业的振兴与社会和谐,做出更多努力!&洪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