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的心灵里爱玩,安全意识非常的薄弱。下面是小编为您提供& 幼儿园托班教育随笔&,欢迎阅读与分享。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CNFLA学习网的栏目!
幼儿园中一张张稚嫩的脸庞,纯真的笑着,他们是年幼的孩子。在这个阶段,是他们正式踏入群体生活,人生学习成长的阶段。而这个启蒙阶段,是性格以及习惯塑造的最佳时期。
幼儿园中一张张稚嫩的脸庞,纯真的笑着,他们是年幼的孩子。在这个阶段,是他们正式踏入群体生活,人生学习成长的阶段。而这个启蒙阶段,是性格以及习惯塑造的最佳时期。
他们将在幼儿园中学习基础知识,学习与人相处,学习着如何独立。每一天,每一件事都是值得记录的。而带领着他们的教师是辛苦的,他们需要有足够耐心和爱心去培育着孩子们。随着教师的笔迹,一起进入他们的世界吧,随着他们去感受孩子们充满童真的世界,学习对待孩子们的方式方法。
一、《老师帮你》
区域活动时,董昭良在结构区拼插房子时,怎么也不能结合到一起,他似乎失去了信心,准备拆了,不拼了。我连忙走过去说:& 呀,这房子马上就要成功了!&董昭良说:& 老师,我插不起来。&我说:& 老师和你一起来试试好吗?&他点点头。当快要围合的时候,我建议再加几片积木。不一会儿,房子搭好了。此时,他按捺不住内心的高兴,笑着跳了起来:& 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当孩子因为技巧出现问题而影响游戏时,教师要与幼儿一起探索,祝他一臂之力,并共享成功的互动过程,间接培养了幼儿的坚持到底的品质。
二、《老师的眼里有个我》
孩子们是那样的可爱、聪明、活泼,他们那细心地观察,天真的话语,是那么有意思,令人回味。
我和孩子们一起搭积木,大家玩得很开心。玩着玩着,董通坤像发现了新大陆似得对我说:& 老师,你知道我在哪里吗?&& 你不是在玩玩具吗?&董通坤说:& 不对,老师你想想。&& 我不知道。&& 告诉你吧,老师,我在你的眼睛里。&看着孩子那惊喜的目光,听着他那稚嫩的声音,我也高兴地对他说:& 对呀,老师的眼里有个你,你的眼里有个我,对吗?&& 对!&于是,我们又高兴的玩起来。老师和孩子通过目光的交流,就会建立起丰富的感情,也会让孩子更加喜欢你。
三、《老师他没理发》
一天早晨到园后,我习惯性地到各班转一圈。当我来到小班活动室,进到屋里,看见只有四、五个小朋友在屋里,坐在桌旁自己看书。我就说:& 哟!一个个这么听话呀,自己在看书呢。&只听刘腾岳小朋友说:& 老师,你看我自己梳的头,还抹上了油。&我说:& 是吗?你真能干,自己会梳头了。&这时,董佳祺小朋友说:& 老师,刘腾岳没理发,你看他头发多长呀。&我一看说:& 对呀,刘腾岳你应该让妈妈带你去理发了,男孩子不能留头发太长,不好看。&刘腾岳想了想说:& 好吧!老师,放学后我请妈妈带我去理发,以后,我不留长头发了。&
总会有& 护头&的孩子,但只要我们大人多加教育,多加强引导,他们还是会接受的。
四、《换一种方式》
我们经常教育小朋友:玩具大家玩,如果别人向你借玩具,你就应该借给他。一次,董建超向董彦伯借一块积木,正好董彦伯拿起来要搭桥墩,不想给。董建超就跑来告状说:& 董彦伯不团结友爱。&
大人有时借东西,看到别人正在用,我们一般会转而向其他人借。可小孩子是没有这种思维能力的,他们会因此而吵起来。
于是我告诉董建超:& 当你借不到玩具时,你可以去向别人借或者找别的玩具代替。只要动脑筋,就能想出好办法。&经过我的‘点拨’,他从另一个小筐里找到了一块与需要的积木相似的玩具,很高兴地对我说:& 看,我找到了。&
人的思维会在某个方面形成定势,钻& 牛角尖&,退一步则& 海阔天空&,应该教给孩子:不管做什么事,遇到困难时,换一种方式也许就会达到目的。
五、《学会拒绝孩子》
晨检时发现魏冰雅桐小朋友有点不太开心,我温和地问她为什么,她只是低着头没有说话。等她坐到小凳子上时,魏冰雅桐的爷爷告诉我:& 毕老师,今天她带来了一瓶钙片,我不让她带,她就哭闹非带不行。这不,实在没办法就给她放书包里了。&我听后说:& 那可不行,万一她自己都吃完或和小朋友分着吃了多不好。&& 那老师帮我管管吧,她不听家长的话。&待我答应后,魏冰雅桐的爷爷便走了。
我将魏冰雅桐叫来跟前并要来了那瓶钙片,给她讲了讲吃钙片的好处以及过多的吃造成的严重后果。听后她也点头答应我每天只在家吃一粒,不再带来学校了。
孩子成长变化得很快,假如只是一味溺爱,事事顺着孩子的意,孩子以为你会满足她的所有要求,认为你可能有些怕她,所以她想要怎样就怎样。离园时,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魏冰雅桐的爷爷,并希望他能学会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六、《洗手》
托班的孩子最喜欢玩水了,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玩水的机会,如:上厕所,喝水,洗手等等。作为老师,我经常给他们讲道理,洗手时不要玩水,把衣服弄湿了,会着凉生病的,还浪费水等。可是我不知讲了多少次,哪怕我在一边看着,有的孩子还是会弄湿衣服。
为了不让孩子弄湿衣服,我做了许多尝试,如;帮他们挽袖子,让他们一个一个去洗手等等,都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一天,在教孩子《洗手歌》时,使我受到启发,为何不让小朋友在《洗手歌》中来完成洗手的习惯呢?于是,我便给小朋友们讲解洗手的方法,了解洗手的意义。我和孩子们一边念儿歌,一边洗手& 挽袖子,开笼头,擦肥皂,搓搓手,冲干净,关笼头,甩三下,擦擦手,我的小手干净&|。在游戏的情境中我一边给孩子做示范,一边帮个别年龄小的孩子,儿歌念完了,小朋友的小手也洗干净了。谁也没有弄湿衣服,老师的批评没有了,小朋友的告状也没有了,大家都露出了笑容。
七、《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
一次美工课后,我举着乐乐小朋友画的画对全班幼儿说:& 这花画得很不错,就是太大了,怎么比树和房子还高呢?你们见过比树和房子还高的花吗?&孩子们顿时哄堂大笑,乐乐很难为情的低下了头。
事隔多日后,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一篇文章,题目恰恰是& 孩子为什么把花画的比树和房子还大?&我一口气将文章读完,文中写道:幼儿不同于成人,他们心中有一个儿童的世界,他们认为特别重要或最感兴趣的那些事物应该画的大一些。大人不必追求规范的画法,而加以纠正,那样反倒扫了幼儿的兴趣而失去了绘画的勇气。
我这才恍然大悟,并为因自己& 无知&而错怪孩子,对孩子造成了伤害,感到深深的懊悔。为了& 将功补过&,在以后的美术课上,不论孩子画的好与差,我都毫不吝啬地给予夸赞和鼓励。渐渐地,孩子们落笔更大胆了,想象力也更丰富了,绘画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从这件事,我也真切地认识到,作为幼儿教师,必须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学会欣赏每个孩子,要相信他们都是一个个了不起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