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文化革命的评价。
对文化革命的评价将是长时期的,会有不同的评价和变化,就目前来讲大概有如下几种。
1、毛泽东本人对文革功过评价。
毛主席晚年对文革评价是三七开,七分成绩,三分错误。成绩是粉碎了刘、林两个司令部,社会主义得到巩固和发展,反修防修取得伟大胜利,亿万群众得到教育和锻练。三分错误是指打倒一切,全面内战,而这三分错误事实上责任不在毛主席。这是一种基本肯定的评价。
2、邓小平为首的反对派的评价。
邓小平等认为,文化革命从理论到实践都是错误的,只肯定了毛泽东搞文革的出发点。通过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审判和定性,邓小平认定他们才代表党的(新统治者)利益,而毛、林、江是反对党的利益的,这是个事实,因为党的性质变了。把文化革命说成浩劫,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坏,是改革开放后的宣传调子,是情绪化的反应,这是一种全盘否定的评价。
3、全盘肯定的评价。
现在有一些文革研究者和当事人,认为文化革命从理论到实践都是正确的。毛、周、江等是无产阶级司令部成员,文化革命当中发生的问题都是走资派阴谋造成的。
4、基本否定的评价。
持这种意见的人对文化革命中个别生产、科技、外交等领域的发展进行了肯定,但不认可文化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认为是党的分裂和内乱。有的虽然肯定毛泽东的文革理论,但认为林彪、江青等破坏了文化革命,得罪了党内大多数非走资派老干部。
5、全新的评价。
随着文化革命的历史远去,出现了一些站在新历史高度的评价。此种评价认为,文革的理论与实际的正确与错误成份分析认定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文化革命为人类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伟大思考途境,是人类发展的最新指路明灯。文化革命中的大民主试验,改造人性的试验,新文化、新型人与人关系的试验,新生产力发展途径的试验等是极其保贵的。文化大革命相当或超过了法国大革命。
二、文化革命历史影响。
1、对共产主义运动而言,文化革命揭示了两大问题。一个是如何构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正确处理物质与精神、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另一个是如何避免社会倒退,向共产主义社会推进问题。
文化革命证明,高度集中的一党政治必须和各种形式的民主有机的结合起来,把政治从单一的精英手里扩大到民众,使民众也登上政治舞台是末来发展方向。以经济为中心,以物质生活为目标的观念必须得到改变,人类的平等、自由、文化内容必须加强,要改变人的自私本性,把为人民服务和大公无私作为人的理想。在向共产主义方向发展过程中,不只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是意识对物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同样具有决定性作用。文化革命理念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念的继承、否定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否定和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文化革命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结果揭示了另外一个共产主义深刻主题,单凭生产力发展和物质扱大丰富是到不了共产主义的,共产主义更重的实现条件不但是要实现两个决裂,而是创造出全新的文化培育的新人群,这个新人群以追求精神生活为高尚,鄙视追求物质生活,他们以完全从动物状态下解放出来。
文化革命证明,社会主义内部矛盾运动方向不是单一的,而是双向的,进可以向共产主义,退可以向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前进和倒退取决于矛盾双方斗争的水平和胜负。
2、文化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矛盾的激化和解决,快速的推动了中国前进的步伐。
从最低水平上讲,如果没有文化革命,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不可想象的。如果认定资本主义复活是一种历史必然的活,文化革命恰怡从反面推进了这个历史进程。前苏联的蜕变经过七十余年,中国只用了三十余年,为什么?因为中国有文化革命。是文化革命造成集中清洗了左派,为右派壮大创造了条件,是毛泽东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和平国际环境,是社会主义为新资本提供了肥沃的经济条件,是文化革命为中国新资产阶级指明了鲜明的不归路,一句话,是文化革命促成了改革开放。
如果沒有文化革命,当代中国是不可想象的,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同理,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真正社会主义的新生也是不可想象的,正如文化革命走到它的反面一样,改革开放的完成势必也要走到它的反面,这也将是历史的辩证法。
1、文化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文化革命从一开始就注定具有全世界的意义,深刻影响了世界政治走向。文化革命失败不但标志着共产主义运动必然遭到重创,前东欧和前苏联传统社会主义崩溃证明了这一点;而且标志着垂死的资本主义必然死灰复燃,中国、美国、英国新自由主义泛滥证明了这一点。更重要的是文化革命还将证明新的社会主义必然在更广的范围诞生,新自由主义必然在更广的范围内死亡,一个全新的社会必然获得整个世界。
2、文化革命对人的思想影响。
文化革命是一场全民族性思想大博斗,全国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学挍,从老者到儿童,普通百姓直接参加议论国家大事是古今中外所没有的,这个博斗至今并没有停止,还将长期继续下去。
文化革命激发了新一代中国人的无穷想象力,他们不但俯瞰了新中国,而且俯瞰了旧中国,俯瞰了全世界;他们不但熟视了今天,还遥望了整个人类历史,想象了遥远的未来;他们将踏倒一切权威,用自已的大脑重新思考一切,他们是中国及世界的真正希望。
文化大革命不但挑战了东方文化,而且挑战了西方文化,为整个人类提供了新的光明选择,所以,东西方一流学者、思想家热忱地把目光放在文化革命研究上是完全合乎逻辑的,这种热忱必然产生全新的人类生存方式,把人类从资本和假社会主义枷锁下解放出来。
放眼世界,只有中国人真正经历了文化革命与改革开放的大光明与大黑暗,只有中国人经过了千锤百炼,只有中国人才能出现人类的新导航者、指路明灯。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要首先归功于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伟大的文化大革命。革命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特定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体现,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革命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超越,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石。明确革命文化的含义及其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进而发挥其在党的建设、坚持文化自信、加强文化和技术创新、促进经济政治健康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 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王骞,江苏师范大学。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05.343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革命文化不仅仅是形成于革命时期,在建设和改革时期同样形成了革命文化。认清何为革命文化并牢牢把握其内涵,将革命文化内化于心,用革命文化指导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一、 革命文化的基本内涵与表现
革命文化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每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革命文化表现形式并不相同,其具体内涵也并不相同。
(一) 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文化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长期处于被剥削压迫之中。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提出了新的革命理论,并将其付诸实践,最终带领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建立全新的中国,在此期间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政治文化:革命文化。革命时期的革命文化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建党时期以“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为核心的革命文化;土地革命时期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为核心的革命文化;解放战争时期以西柏坡精神为核心的革命文化。
首先是建党时期的革命文化。总书记将“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终成为民的奉献精神。” 正是这种奉献精神和“五四精神”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促使我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抗战胜利。而“五四精神”中的进步、民主和科学精神,是促使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体现了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是指引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抗战胜利,并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实现进步发展的科学指南。
其次是土地革命时期的革命文化。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为核心的革命文化。井冈山精神可以概括为五点: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的作风。长征精神具有和井冈山精神类似的内涵,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最后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文化。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文化的核心即是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是由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这一时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中最辉煌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同时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的转变,为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开辟了途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革命文化
但是,我们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也经历过挫折与失败,也走过弯路。例如在三大改造完成以后,由于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情况认识不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造成了经济工作中的急于求成和急躁冒进,再加上三年自然灾害,使得我国经济严重倒退。在这种情况下,党及时召开会议,停止“大跃进”运动,使经济逐渐恢复正常状态。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虽然犯过错误,但是能够及时认识到错误,并且能够及时改正错误,这也是我国能够顺利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并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 改革开放时期的革命文化
1978年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全党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这以后,国家开设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随后,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挫,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这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时期,我们的革命文化就体现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是开拓进取的精神文化。
二、革命文化与中国其他文化的关系
革命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體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明确革命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更好地发挥革命文化的作用。
(一) 革命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悠久的历史中形成的,是被我们所承认和认可的优秀文化,而革命文化是在近现代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形成的,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从历史的变迁上看,革命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超越。
首先,革命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第一,革命文化尤其注重“以人为本”,人民是核心。不论是“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还是西柏坡精神和长征精神,其初衷都是为了人民的解放和幸福,都是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也都体现了“以人为本”,例如魏征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第二,革命文化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中国革命初期,毛泽东同志结合我国国情提出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最终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第三,革命文化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其次,革命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超越。革命文化崇尚底层文化,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和作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虽然有提到以人为本的思想,但是封建制度下,皇权至上,所有一切的思想理论根本上都是为了维护皇权统治,并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而中国共产党是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的,所有的决策都是从人民利益出发,坚持群众路线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革命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革命文化是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文化,革命文化的作用不仅体现在革命年代,对于和平年代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1.革命文化对于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文化,革命文化形成的主体是人民,也正是有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艰苦奋斗,才有了革命的胜利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建党之初,党就明确了自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的,党制定的一切路线、方针和政策都是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在革命时期,党带领群众进行的土地革命,充分体现了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革命理想高于天。”革命文化所传达出的革命精神,例如艰苦朴素的精神,有利于党进行廉政建设;不断学习、锐意进取的精神,有利于党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的思想,有利于党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有利于党时刻保持警惕,为维护自己执政党的地位而努力改善自身执政方式,以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敢于同各种各样错误的思想观点和实践行为做斗争,坚持真理,修正谬误,是我们党能够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的重要法宝。
2.革命文化为我国文化自信增添力量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于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我国的文化自信中的文化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包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是党带领人民经过革命实践形成的具有特定精神的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被实践证明了的优秀文化,是中国人民所特有的文化。它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石。革命文化不仅是一种继承性的文化,更是一种发展性的文化,它体现了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体现了继承性与创造性的统一,更体现了我国人民为了民族解放和国家发展而奋斗的精神。这些无一不是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力量。
3.革命文化是我国进行创新的动力
新中国成立初期,世界上可供我们进行借鉴并为我们提供帮助的只有苏联。但是我国的国情和苏联并不相同,这在革命时期已经被证实。在社会经济发展极度落后的情况下,我们进行的一切建设都需要自己摸索。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因此,进行技术和文化创新成为我国最迫切的需要。
革命文化中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是指导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重要保证。以前的中国,文化创新和技术创新不足,更多的是“山寨”其他国家的技术,这也成为我们国家被其他国家诟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现在,中国创造越来越多地代替了中国制造,我国的高铁技术、载人航天技术等各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家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这些都离不开革命文化中的创新思想的指导。革命文化促进我国经济政治健康发展。
自上世纪末,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加入世贸组织、成立亚投行、建立“一带一路”经济带等,促使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实力不断增强。在这个过程中,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发展,更多的是来自世界各国的压力与挑战。例如西方自由化思想、普世价值观等理论,通过互联网等各种途径对我国人民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我国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革命文化,是包含了“五四”精神、长征精神等一系列优秀精神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革命文化中体现出来的是爱国主义,是改革与创新,是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这些精神文化促使我们不断增强自身经济实力,不断加强自身文化道德修养,不断改进党自身执政方式,最终实现我国更加富强,政治更加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