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常见问题

既然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期 那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好呢??

常见问题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一定要为幼儿创建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 以此来确保他们在关键阶段获得个性化的语言教育, 从而有利于促进幼儿语言的全面发展。

人与人之间要想实现相互交流, 就必须运用到语言。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阶段。语言既是幼儿学习的目标, 同时也是学习和生活的工具。《纲要》中明确提出, 教师应该培养幼儿如何运用语言进行正确的交往, 而且3到6岁是幼儿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 学习语言的潜能较大。由此可见, 在开展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 一定要为幼儿创建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 以此来确保他们在关键阶段获得个性化的语言教育, 从而有利于促进幼儿语言的全面发展。
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一、创建教学情境, 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内因的有效手段就是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兴趣是学好一门学科的老师, 它不仅是来源于学习活动自身的内部动机, 而且还是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根本动力。在开展幼儿语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利用“情境”教学既可以将抽象的学习内容变得更具体, 同时也能够使传授方法更具趣味性, 从而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推动幼儿的认知同情感进行有机结合, 在情绪上产生共鸣, 促进幼儿获得全面发展。因此, 要想同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相符合, 就应该要求幼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创建有助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 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 主动探索, 以此来掌握更多的语言知识。
二、通过幼儿活动来促进幼儿对语言的学习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的情感认知、生活经验、思维形式以及社交等方面直接决定着其语言的发展。”由此可见, 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各个领域的教育的相互融合以及各种各样的活动来丰富幼儿的体验, 创设促进语言发展的有利条件。比如, 教师应该在教室的墙壁上面设置语言角, 同时将图片内容呈现给幼儿, 让他们描述出来, 也可以不提供全部图片, 让幼儿对图片故事进行续编, 进而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语言叙述能力, 而且也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除此之外, 还能够设置娃娃家游戏, 让幼儿仔细观察家长在家里所做的事情, 幼儿在做游戏时, 教师可以扮演客人, 鼓励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展开交流, 尽量让其多说, 引导他们运用语言将自身需要做的事情表达出来。幼儿通过玩游戏, 既体会到了游戏带给他们的乐趣, 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也就是说语言水平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另外, 如果幼儿在学习语言时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教师必须及时对其进行指导。

既然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期 那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好呢??(图1)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重视言传身教
作为一名教师, 既需要负责向学生讲解科学文化知识, 培养其各方面的能力, 同时也需要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因此, 教师一定要做到言传身教, 随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对于幼儿园的幼儿来说, 他们好比一张白纸, 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幼儿, 甚至会影响一生。因此,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 有必要不断加强学习, 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将要求落实到本身的行为举止上, 在无形中对幼儿产生影响, 改变幼儿,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 才可以保证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做到得心应手, 让幼儿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语言的习惯, 以此来推动其朝向健康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一视同仁, 对每名幼儿进行仔细观察, 尊重他们。而且教师所运用的教学语言必须具有规范性, 待人接物一定要谦和, 切实做到以身作则, 激发幼儿的思维, 让其无忧无虑地成长。
四、在语言教学中对评价的作用引起重视
幼儿发展评估应该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同教师所采用的自然方法相结合来开展。将日常观察到的极具代表性的言行举止以及积累的作品作为主要评价依据。首先评价必须具有真实性。只有在实际的生活过程中实施评价才会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从而有助于推动幼儿的发展。比如, 教师要求幼儿复述某个故事时, 事先已经预测出幼儿可能出现的错误。然而, 此时的教师不应该提醒或者是告知幼儿, 而是要待其复述结束以后再给出合理性的意见, 进而有助于他们在实际运用语言进行交谈时避免出现错误。就幼儿语言的评价而言, 教师应该针对幼儿在学习语言时付诸的努力来进行评价, 从而不仅能够让幼儿树立起较强的自信心, 而且还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针对如何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展开了深入研究, 并且构建出了相应的合理有效的措施, 从而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此同时, 幼儿教师在开展实际的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应该对教学观念进行及时转变, 善于应用各种有效的措施, 为幼儿创建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 以此来确保幼儿语言能力的形成, 促进其获得全面发展。1.咿呀学语:孩子发出咕咕、啊啊、咿呀的声音,一般婴儿都会有这些声音的出现,这代表最初的语言表达能力。
2.单个词语:孩子说/画/比划出一个词来表示人、物体、动物或者动作:我看前同事家的宝宝最近在学说话,孩子说“莓莓”,代表草莓;孩子指指地面表示想要下来,这是用动作来表达。这个阶段孩子的发音可能还比较不清晰,有一些表达只有熟悉孩子的人才能理解。
3.短句或者短语:孩子用两三个词语来表示人、动作、物体或者动物等:孩子可以用两三个词语组成一个短句或者短语来表达,“狗狗跑”,“大车车”“爸爸回来”“红苹果”“我要面包”等等。这个阶段同样,孩子可能发音不太清楚或者用词不是特别准确,可能只有熟悉孩子的人才能明白孩子在说什么。
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
4.去情境谈话:或者说脱离情境谈话,是指孩子谈论不在场的真实的人、物或者事件。孩子说到的人或者物或者事件,不是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而是“那里和那时”发生的。“XX喜欢吃冰激凌”“爸爸开车上班了”“我今天没有哭”“XX今天生病了,没有来上学”。
5.准确使用代词:孩子在交谈过程中,可以准确地使用代词“我的,我”“他,他的”“你,你的”......“我不喜欢这个玩具,天天喜欢,他最喜欢把这个玩具抱在怀里。”“这不是你的娃娃,这是露露的,你要让她拿着。”“给你饼干,再给他一块儿,我们都有。”
6.关联词组句:孩子可以用比较复杂的关联句表达想法,“当.......”“如果......”“因为......”“因为你是小宝宝,小宝宝不能没有大人陪着出去玩儿。”“当他的脚踩到这个,没有踩好,他就掉下来了。”“如果噗噗一会儿来了,我给她一个。”
图片来自网络;没有找到好看的关联词的思维导图图片来自网络;没有找到好看的关联词的思维导图
7.假设性语言:孩子可以使用“要是......”“假如......”等假设性语言来发起关于可能性的谈话,这些谈话内容是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或者无法确定的事情。但是如果孩子是在回答问题时,用到假设性语言,就属于上一水平,用关联词组句。“妈妈,如果我够到了月亮,我就分你一半。”“要是爸爸也来就好了,他最喜欢跑步了,这里这么大地方,他可以尽情跑。”
8.孩子与另一个孩子共同讨论一些相关具体话题:在没有大人帮助的情况下,孩子和另一个孩子自由交谈。交谈的时候,要有多个对话回合,包含聆听、说、提问、提供信息等等。除此以外,交谈还必须有一个具体的话题,而不是在假装游戏用角色身份说话,或者讨论孩子自己的一些个人事情。“火烈鸟是粉红色的,有长长细细的腿和脖子,它们喜欢生活在一起。而且它们非常警觉,还会游泳呢......”
这个主要是针对学龄前儿童的,看看孩子处在语言表达的第几个阶段?
帮助孩子的语言策略
1.直播:从孩子出生开始,在做什么事情时,就可以边做边直播:“妈妈正在拿纸尿裤,然后将噗噗的尿不湿取下来,哎呀,闻一闻,真香呀。妈妈现在要抬起你的小屁股,给噗噗穿上新的纸尿裤,左边一个搭扣,右边一个搭扣。噗噗现在又是一个香香的干净宝宝了。”
“这里有一棵樱花树,现在是春天,好多花儿都开了。樱花也开了,樱花是什么颜色的?是的,樱花是粉色的。你闻一闻,它是不是很香。樱花是日本的国花,中国的国花是牡丹。”
2.回应:从孩子出生起,就要开始回应孩子的反应。当孩子开始咿咿呀呀时,就开始回应孩子的说话,因为这是孩子说话的第一个阶段。等到孩子进入可以说出词语的语言阶段,回应孩子就更重要了。回应会让孩子知道,语言的重要性和价值以及乐趣。
如果不明白孩子说的什么,也要耐心地努力地做出适当的回答:“哦,你是指这个杯子?你想要杯子,这里有一个黄色的杯子。”“你可以指给我看一看吗?妈妈现在不是特别明白。”
回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当孩子已经有能力说话时,父母在说完话以后,一定要给孩子一点回应的时间,“宝宝,这是什么?”停一下,让孩子有回应的时间。无论宝宝回不回答,都可以说“是的,很对,这是一只小鸟,小鸟在飞。”
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
3.榜样:父母或者其他家人作为孩子说话时,最重要的模仿对象或者说榜样,在和宝宝说话时,可以适当放慢速度,语言清晰,强调关键词。有时候还可以重复孩子的话,加强发音的语气。在和宝宝交流时,不仅仅是讲话的方法或者语音上,也还包含对话的逻辑。“是的,这是小猫。小猫有两只耳朵,还有大大的漂亮的琥珀色眼睛。”倾斜的字是加强语气强调。
4.简单句:在学说话初期,和宝宝交流,多使用简单句,而不是复合句。“如果....就......”“因为......所以......”等复合句句子太长,不利于孩子接收信息。
但是孩子语言表达包括理解力都有进步以后,比方可以和家长来回对话时,可以适当加重复合句比例。因为复合句有逻辑性的关联在里面,也可以帮助孩子建构起语法结构。总体来说,就是父母使用的语言比孩子目前的水平稍微复杂一点,有引领作用。
“现在该出门了。过来穿鞋子。”“你想要牛奶吗?面包需要吗?”
5.代词:当孩子明白“她自己就是噗噗”,“他自己就是诺诺”,“她就是悠悠”以后,可以适当地用代词来称呼他,用代词称呼自己。“你想要什么,噗噗?”而不是说“噗噗想要什么?”“我想给你建造一条火车轨道。”而不是说“妈妈想给噗噗建造一条火车轨道”可以用代词表达自己,是认知里程碑中重要的一点。
噗噗快三岁才可以用“我”来表达她自己。因为我和她爸爸,都特别喜欢说“噗噗......噗噗......”我是明知故犯,大概是觉得用名字称呼一个人太可爱了,是人生很短暂的时光。但是她在两岁三四个月就可以用“I”“me”指代她自己,可是我们日常也几乎不用英语交流。可能是来源于阅读。
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
6.丰富:将孩子说的话丰富扩展,这是孩子学习语言的有效策略。我观察,没有这些理论知识的家长们,其实也在无意识中都知道要扩展孩子的语言。我经常看到老头儿老太太们,一慢一慢地跟孩子聊天,其实就是在扩展丰富孩子的语言。“树,树开花了,闻闻香不香。花漂亮,喜欢花。”而且一般都拖着音儿跟孩子说,就是老年人经常会有的和孩子的说话语气。
丰富扩展孩子的语言是指,将孩子的手势,说的一两个词语或者两三个词语,扩展成句子,增加一些形容词、孩子忘了的名词或者想法等。“你是说球?对的,这是一个球,这个球是白色和黑色的,它是足球。足球可以用脚踢。”在句子里,多次重复一个词语,可以帮助宝宝更快掌握这个词语。
比方噗噗会说的人生第一个真正的词语是“狗狗”,就是每天出门都见到狗,每次见到就要来一番对话。长期积累下来,狗狗这个词她就已经听过无数次了,也是她很感兴趣的词语,所以,第一个词语是狗狗。
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
7.情境:①大语境:语言本身是要在语境或者环境中使用,这也是为什么学习第二种语言困难的原因。母语的好处就是随时随地都是语言环境,这是大的情境。在语境中使用语言,孩子才能够学会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内容。第二种语言的难处就在于,孩子可能已经会很多内容,但是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②实物:情境还有一层是说,和孩子互动说话时,尽可能有实物对照,提供图片、物品和经验,这会让孩子更加明白语言和物体的对照,增加趣味性,刺激交流。
指着桌子说:“你的牛奶,妈妈给你放在了桌子上,你渴了,自己拿起来喝。”用手摸摸石头说:“这里有一大块岩石,岩石很坚硬,也很重。”
8.间接纠正:孩子在说话过程中,都会有一些错误,有的是语音错误,有的是指代错误等等。在纠正孩子时,不要直接说“这个是颜料,不是颜NIAO。”而是尽可能自然地接过话,先肯定孩子,再稍微加重一点读音强调正确的读法:“是的,这是颜料,你喜欢这个红色的颜料。”
如果孩子已经说话特别清晰,或者一般说话都没有什么问题,个别发音不准,也可以让孩子看着你的嘴巴发音,注意舌头的位置,以很多地方性语言干扰下,N和L不分来举例:“看着妈妈的嘴巴,颜料,料,舌头放在,你看,上面牙龈的地方,嘴巴这样有点向后扯。你试试。”
“niào,舌头放在上面牙龈稍微靠后一点的地方,下面的嘴巴向下。你可以试试,看看两者的区别。”其实正常发音的时候,可能不需要这样动嘴巴。但是,如果是刻意纠正,就需要注意嘴巴的动作和舌头的位置。
噗噗是有的比较长的发音,不太准,我有时候,就会让她看着我的嘴巴,示范给她看。所以有时候她说的话,我听不懂时,噗噗就会说:“妈妈,妈妈,看着噗噗的嘴巴,…,你听懂了吗?看着噗噗的嘴巴,…”哭笑不得。
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
9.表达需求:当孩子有能力将语音和词语联系起来以后,父母可以鼓励孩子进一步表达,或者主动表达。噗噗有很长一段时间,就是要什么东西,就用手指指一下,跑过去拍一拍,用动作来表达她的需求,而不是语言。
我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来培养她用语言表达需求的习惯。
①意识上:先是让她知道,她要表达才可以:“告诉妈妈,你想要什么?”
“你要说出来,你不说出来,妈妈不明白。”
“你将你想要的东西表达出来,说出来,这样,妈妈才可以帮助你。你只是哭的话,妈妈不能够理解你要什么,也没有办法帮助你。”
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要将这个过程变成战争,“你必须说出来,你不说出来,没有东西吃。”而是,强调以后,孩子也懂了,可以满足孩子的需求。因为这不是一个短期可以解决的问题,破坏了孩子的感受,可能他更不愿意讲。因为有坏的情绪的积压。
②立即强化:当经过前面漫长的阶段,偶然间终于她表达以后,立即强化,“你刚刚告诉妈妈,你想喝牛奶,你表达出来,妈妈立即就明白什么意思了。于是马上帮噗噗拿了牛奶,你很快就喝上了牛奶。你看,你清楚地表达需求,说出来想要的东西,别人就能够快速地帮助你,你也可以快点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噗噗是大宝宝了,大宝宝可以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老师和妈妈或者阿姨,才能够迅速明白你想要什么,并且很快帮助你。大宝宝可以用语言来表达,可以少一点用动作或者表情手势来表达需求或者想要的东西。多一点语言,少一点动作。”这一段话,是3月1号(我去查视频了),噗噗放学回家的路上,我跟她讲的。
其实她在家的时候,比原来有很大进步,收到圣诞礼物后,就变成了话痨,话非常多。开车的路上,餐桌上,常常只有她自己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不停讲,别人都插不进去话。当时进入学校新环境以后,还在适应,有一点退步。
我也只是跟她说了这一次,但是噗噗可能做事比较认真,跟她说过一次,她就记得了,后来经常自己重复“噗噗是大宝宝,噗噗可以说话,噗噗可以表达需求。”3月中旬,老师反馈,说她说话表达想法的能力提高很快,已经可以用语言表达她的想法,话也很多,很活泼。这也是集体环境的影响。
10.儿歌游戏:童谣儿歌对于孩子的语言发展,很有好处,也对孩子的律动感、韵律、重复等方面有很大作用,之前在音乐启蒙的文章里提到过,点击这里:音乐启蒙┃音乐启蒙不仅仅是演奏乐器
噗噗语言虽然不是特别好,可是在不到两岁的时候,就会说英文歌词,一见船就说“row,row,row& boat”,一下雨就“rain,rain,goaway”,见到鸡蛋“humpty dumpty”等待。其实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在哪方面输入的多,孩子在哪方面就输出的多。除了先天的语言能力,后天环境的输入,就是需要大量重复。
英文儿歌-Rain Rain Go Away
11.阅读:阅读可以增加孩子的词汇量。我见过很多孩子,说话晚,但是开始说话以后,语言突飞猛进,词汇量丰富,甚至可以使用成语或者书面语,就和阅读有关系。优质的图书,一般用语也很讲究,词语和图片的相互对照,也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词语的具体意思。
12.同伴:好的语言同龄人,可以给孩子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而且孩子可能更容易受到影响。但是,也要注意对孩子的保护,因为可能其他小朋友会有意无意说“他怎么不说话?”可能会加重孩子不想说话的认知。“他会说话,会说很多话,他在思考。宝宝,你要不要告诉小朋友你在想什么?”尽可能降低这种认知。
13.数量:编辑的过程中,想起来的,是我犯过的错误。上面的策略要点,我从噗噗小时候很多都在用,可是噗噗的语言发展并不突出,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不喜欢说话。换句话说,孩子语言输入的量不够。
她的日常生活里几乎只有我自己,我虽然也逼迫自己更多地说话,但数量还是不够。加上,我们阅读这种精细输入很多是英语,也影响了一部分输入量。所以,她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虽然是正常水平的,但是并不突出。所以,也要注意语言数量,当然质量也很重要。
上面的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主要是针对婴幼儿。如果是语言能力已经不错的情况,下一次来分享,有什么深层次的能力可以来培养。
孩子的语言能力,说话早晚,有先天语言能力的影响,也有后天环境的影响,是一个持续发展过程。包括我们成人,其实,即使到今天,也仍然在发展语言能力。所以,语言先天条件好的,可以更多培养孩子更深层次的能力,语言先天条件不那么好的,可以先注重基础。
而且,语言不仅仅有表达,也有理解,倾听,词汇,语音意识等。广义上说,也常常和读写联系在一起。字母、字形、阅读、书写、印刷品概念、图书知识等等,广义上也都属于语言读写和交流领域。看了这个介绍,就会发现,表达真的只是语言的一部分,只是是最容易被关注到的那一部分。
还是那句话,语言表达好的,多思考怎么培养孩子更深层次的能力。语言表达还有提升空间的,可以试试上面的要点,如果要点都做了,时间也是最重要的帮手,到达一定年龄后,正常情况下,孩子的语言能力都会慢慢提高。
1.语言表达发展阶段:咿呀学语、一个词、短句短语、去情境、代词、关联词、假设性语言、具体话题。
2.帮助语言表达的策略:直播、回应、榜样、简单句、代词、丰富、情境、间接纠正、表达需求、儿歌、阅读、同伴。
可能策略比较多,如果孩子现在正处于语言发展期,你可以先一个个来对照。哪些策略是你正在用的继续保持,哪些策略是没有在用的,可以先实行一个,熟练后再开始另一个。策略虽然看着多,其实很简单,在实际生活中一使用就会,很容易上手。选你觉得适合你情况的要点策略,先开始。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