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常见问题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可以先从孩子的语言交流能力开始培养

常见问题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观察力”也是人际关系的一大重点,有些孩子个性上没有太大缺点,只因“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让人不开心的事”,常常无形中成为人缘不好的孩子。

一、三只脚儿一块走
1、妈妈与爸爸一起先向宝宝示范,并排站成一行,把相邻的两条腿绑在一起,然后一起协调行走去取家中的物品。例如:妈妈爸爸一起与宝宝玩扔球游戏,让宝宝有足够时间观察妈妈爸爸怎样进行合作。
2、妈妈或者爸爸可以鼓励宝宝和自己一起试试三脚行走,通过两人一起移动、行走来体会与人合作的感受。
3、可以邀请宝宝幼儿园的小朋友来参与游戏,并进行行走比赛,让宝宝尝尝与人合作的快乐。
二、猜猜他是谁
1、妈妈爸爸与宝宝坐在一起,先请宝宝猜猜看,例如:每天家里起得最早的人是谁?幼儿园里最喜欢小熊泰迪的小朋友是谁?
2、宝宝也可以给妈妈爸爸出题目来猜,一家人一起猜测家里的亲戚、朋友以及宝宝的小伙伴、幼儿园老师等,还可以扩展到家里的物品以及社区的设施,如医院、派出所等。
妈妈爸爸可以经常与3岁以上的宝宝一起玩这个小游戏,这是有意识地帮助宝宝巩固对家庭成员以及居住环境的认识,逐步扩充游戏内容,引发宝宝对周围玩伴、他人以及环境的关注,产生与周围人、物交流的兴趣。
三、盒子里的秘密
1、妈妈、爸爸、宝宝和其他家庭成员或小伙伴围成一圈,人数4-5人。
2、大家依次把一个小盒子传递给下一个人。需要遵守两个规则:第一,在音乐声中传递盒子,音乐声停止时拿着盒子的那个人才可以拆开盒子看礼物;第二,音乐声再起时,拆开的盒子要被盖好继续传递。
3、一轮传递结束后,遵守规则的人都能得到一个小盒子,小盒子里的礼物能给遵守规则的人以鼓励。
专家提示:宝宝要很好地与人合作,除了理解合作的意义之外,还需要知道合作的前提必须能与他人共同遵守既定的规则,这正是这个游戏的目的。
四、关心小宠物
1、妈妈爸爸可以为4-5岁的宝宝养只小兔或者小鸟,或者带宝宝去有小宠物的家庭拜访。
2、在观察小动物的过程中,鼓励宝宝关心它们的吃喝拉撒,并和宝宝一起阅读小动物童话故事书,激发宝宝对小动物的喜爱,模仿妈妈对自己的关照去照顾小动物。使宝宝知道,对待小动物要仁慈,不要粗鲁。赞扬宝宝温柔的行为。
专家提示:3岁左右的宝宝“自我中心”概念很强,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正常阶段。通过关注小动物来体会“关心”与“同情”是符合宝宝的兴趣,从而达成情感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方式。
妈妈爸爸引导宝宝解决与同伴冲突的原则

大多数3-4岁的宝宝,自己解决与同伴冲突的方法不外乎两种:要么退缩回避,要么挥拳相加。妈妈爸爸要帮助宝宝认识到: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可以先从孩子的语言交流能力开始培养(图1)


解决冲突的办法有多种,使他们懂得友好相处,彼此合作。

(1)帮助宝宝理解限制行为的各种规则以及制定规则的原因。
(2)帮助宝宝认清冲突的原因,并设想另外的替代行为及其结果。例如:当宝宝想要玩同伴的玩具时,除了使用暴力抢夺的方法外,还可以和同伴协商交换玩具,或者与同伴商量玩玩具的时间。
(3)引导宝宝理解合作的意义。3-4岁的宝宝需要让他们直接地观察两人或多人一起合作解决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给予他们模仿的机会。
(4)鼓励宝宝帮助别人。例如:帮助邻居的叔叔阿姨拿报纸,上电梯的时候鼓励宝宝为别人按电梯楼层键。
(5)当宝宝和同伴发生冲突时,尽量让宝宝自己来解决。
(6)在日常生活中,妈妈爸爸是宝宝人际交往的榜样。为了能更好地和同伴玩耍,妈妈爸爸可以教给宝宝一些善意、有趣的手势,经常微笑着面对宝宝。一个具有幽默感、满面阳光的宝宝会有良好的人缘。
良好的社交能力是孩子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在游戏中让孩子学会社交岂不是一举两得吗?各位宝爸宝妈们,一起学起来吧。你的孩子总是闷闷不乐,在人际关系上无法获得幸福感吗?除了课业成绩的关心、物质的供应外,父母在孩子的交友上,也能帮忙推一把!
佳芸的父母从小就很疼爱她,常买漂亮的衣服和最好的玩具给她,但因工作忙碌,陪伴佳芸的时间少,所以她总是一个人看电视、玩玩具。上小学后,因不太懂得跟同学说话、相处,也不知如何与他人分享,久而久之,佳芸开始讨厌上学。
交朋友是件很复杂的事,需要花时间学习、经营和维持,而孩子会出现的人际障碍,往往不是单一因素所造成。大致来说,可从“后天环境”与“自身性格特质”两大项来剖析。
“后天环境”方面,首先面临的是“缺乏交友环境”,因家庭结构小,失去过去大家族亲朋好友常往来、及街坊邻居在外玩耍那样自然的环境,孩子的休闲时间常用在看电视、玩玩具上,没机会与同龄的小朋友互动,学习应对进退、施与受,也不善于和他人分享。
此外,“缺乏共同的话题”也是人际疏离的原因。因家庭环境、父母要求的不同,孩子接触的兴趣也不一样,朋友间的话题便开始产生歧义,但孩子在求学阶段最需要的就是同伴肯定,最怕有“朋友会的我不会”、“朋友说的我不懂”的疏离感,这样的疏离,或多或少会造成人际关系的障碍。
除了后天环境,孩子遇到交友障碍的最大原因就是“自身性格特质”。个性绝对是影响人际关系的主因,有的孩子害羞、没自信;有的希望获得肯定,却常看不到自己优点;有的小孩则太强势、不懂分享、不肯妥协,有的则个性太冲动、不能忍受挫折。“观察力”也是人际关系的一大重点,有些孩子个性上没有太大缺点,只因“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让人不开心的事”,常常无形中成为人缘不好的孩子。
父母如何为孩子营造交友的环境?寒暑假时,可安排孩子参加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在竞争的环境下,通过营队与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相处,学习应对进退,与他人共同完成一个目标的团队合作。
另外,可以与几位有相近年龄孩子的亲朋好友轮流组团,固定一个周期,例如每周或每月,带所有朋友的孩子一起出游,这么一来,孩子不但能学习跟父母以外的长辈相处,也有机会接触不同背景的小朋友,开启另一层结交朋友的机会,而家长间也有共同分享的话题,这方法对孩子及家长的人际关系都有很大的收益。
孩子的生活圈狭小,父母的确需要花时间参与孩子的生活,帮助他们学习交朋友,建议家长有时要暂抛父母角色,不要只以权威态度叮咛孩子功课、健康等,有时必须化身为孩子的朋友,陪孩子一起玩乐,在玩的过程中,参与孩子的人际关系,让他们了解如何跟朋友应对进退、分享等,而这样的方法,也能弥补儿童社交环境不足的缺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