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发展对国家和发展和命运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曾在一评论文章中读到这样极富哲理又震撼人心的话语“现在到了一个谈文化的时代,要以文化的执着,文化的担当,文化的自觉,文化的尊重,传承民族文化的精华。”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金钱物质充溢着人们精神领域的今天,可以说这样的呼喊无疑是向平静的文坛投一巨石,在真正文化人的心中惊起的那份欣喜和感动是无法言表的。近年来,人们都追求物质享受,唱歌、跳舞乃至写作都要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本该在经济发展物质文明进步的历史时期文化应有更高的发展,文化应该更加繁荣的时期,我们古老的历史民族文化却被冷冻被遗弃被毁灭,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悲哀一段历史一种文明的不幸。然而,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遭到了极大破坏,优秀文化的传承出现了严重缺失。大量旧城改造、城区改造,甚至很多国家级别的古建筑也被频频拆掉,取之以具有欧美风格的高楼大厦,现代化建筑。每个城市都是高楼林立、千篇一律,而国人却以此为荣,君不见我国的琼楼宫阙拥有着中国最为经典的传统文化精神。城市已经步入欧美的后尘,可是节日呢?西方的情人节、万圣节人人狂欢,而中国的重阳节、端午节却无人问津,现在的孩子们已经离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越来越远了。对中国优秀文化的情感渐行渐远,日益淡泊,乃至消失殆尽。
我们国内不重视传统文化节日的现实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由于国外影视剧、港台剧、和书籍中对于国外节日的影响,耳濡目染的人们在圣诞节,无论是商店还是大街上都装饰着圣诞老人和圣诞树之类的,还搞出很多的庆祝活动。国民一片欢腾,却不知道这根本就不是属于我国的节日。而在我国的重阳节、端午节,与之相配的教育活动、举家一起进行活动少之又少。只是成为一家人在一起吃喝、旅游的噱头,并没有触及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现在的孩子知道屈原的少之又少,对端午节的来历更是迷茫。而一直重视历史传统的韩国竟然抢先将端午节申请为它国的文化遗产。这种情势下如果再不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那么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将会遭到严重的流失,也会给我国的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看看当今举国“崇洋媚外”的现象,其实从根本上来说,并不能责怪谁。而是因为我国近年来一直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繁荣。然而,作为炎黄子孙,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我们有责任和有必要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传承和发扬下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根本的就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而要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并不只是制定只条规章制度、在学校里开几门传统教育课就可以实现的,传统文化的传承的需要从人民生活的点点滴滴抓起,从城市建设和规划中细微之处做起;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韩国的经验,在他们的影视剧作品中无不时时向国民渗透韩国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建筑文化。而我国的影视剧中,大多以宣扬欧美的生活方式为荣,太少结合国内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的例子。
作为对国民最为直接的具有教育作用的影视行业,应当担负起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国民身边的历史责任。同时,我们应当制定出与中国各项节日相配套的喜闻乐见的庆祝活动和庆祝方式,以让青少年从小就对我国的传统节日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合理规划,保护好历史文物式的建筑。当前,党中央开始重视构筑专属于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专属于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中央要求高度重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和文物的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得到应有的地位,文物保护采取了一定抢救措施,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走进春天。其实,早在民国时期,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就为文物保护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面对被拆毁的文化,他们痛哭流涕,到处奔走,保护中国的古建筑、古文化。而我们现在做好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就是需要培养出像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这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又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专业技能的文化工作人才。历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灵魂、是血液,是经济腾飞的根基。没有根基的发展是疲软的,就仿佛没有翅膀的飞翔,是飞不远的,甚至还有跌下来的可能。从古至今,一个朝代的更替先从对国民进行渗透教育开始,因为他们明白文化的教育意义和传承意义以及对于稳定和发展的作用。汉唐盛世,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引得世界各国朝服,无论是汉唐舞蹈、汉唐建筑,汉唐的文字和文化至今都被韩国、日本等国家传承至今。我国几千年的文化灵魂,值得我们炎黄子孙传承下去,而且我国的古典礼仪、传统哲学,都是我们的祖先遗留给这个世界最为珍贵的礼物。当今世界乃至中国都存在世界观混乱、礼仪失序的乱象。若想要改变世界乃至我国这种混乱之象,唯有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中华文明才能拯救。我们的习总书记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他本人也是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在他的《之江新语》以及各种报告中,到处可见《大学》、《中庸》、《论语》上面的名句,深刻引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名言,引起了一阵举国上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古籍的热潮。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一定的时间沉淀和具体的操作流程。
当今世界正处于多极化发展的历史阶段,中国作为非常重要的历史角色在世界上注入一股维护和平的清流。各国都在这个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中,充分展示着自己的民族力量,而在综合实力的竞争之中,文化的竞争将会成为未来最为基本的竞争。面对世界各国不断向国外输出自身民族文化的同时,我国国民正在遭受着国外文化糟粕品侵蚀的现状,我们要加大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力度,从日常的生活中向国民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力量,让这种力量自觉地融入国民的血液,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语言、文明、素质。让文化力量,最终成为国民凝聚力和团结一致谋发展的力量。我们一定要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基础,大力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通过中国传统节日教育、影视剧传媒渗透、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建筑、加强中小学文化传统课程,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民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构建专属于中国民族的特殊的精神境界。同时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步伐结合起来,取其精华、尊重历史,用进步的发展的眼光去解读,去传承,去发展。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中华民族一直都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一个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民族,一个追求厚德载物精神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让我们在传承中华民族力量的过程中,以独特的民族精神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已成为国际政治、经济连接的桥梁和工具,对于国家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世界历史文明古国的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犹如长流不息的长河,作为现代的中国人,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尤其是我们积极倡导和平与发展这一世界主题的今天,时代,历史呼唤、提醒我们务必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民间音乐传承的意义
1、民间音乐代表了民族社会历史进程
民间音乐源于民族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沉淀而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因此,当我们沉浸在民间音乐中时,不但可以从音调的起伏中领略音乐的魅力,更能够感悟到这一民族社会历史的变迁。我们所说的民歌,正是民间音乐最有力的表现形式,它源于人民群众劳动、生活过程中的口头创作,也许没有深刻的含义,但曲风纯朴,曲调朗朗上口易于传唱,是人民情感的真实流露,当时社会背景的真实记录与描述。因此,民歌是人民的心声,是一个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的缩影。民间音乐折射的社会性文化,是我们研究民间音乐、传承民间音乐的重要意义之一。
2、民间音乐代表了民俗文化
民间音乐一旦失传,就代表了一种民俗文化的没落与遗失。民间音乐中所蕴含的大量人文元素与生活元素,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音乐的传承就是对民俗文化最大限度的保护。民间音乐的多样性,正是源于各民族民俗文化的差异,是民俗之间的差异造就了民间音乐的各个分支,成就了丰富多样的民间音乐风格。民俗文化其中不仅包当地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等因素,同时也包含了生活习惯、语言等广范围的各种人文元素。民间音乐并不是一种孤立的艺术表现形式,艺术从来都不是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的,因此,民间音乐
与社会文化、民俗文化始终有着千丝万缕无法分割的联系,民间音乐的传承,就是对民俗文化的传承。
3、民间音乐融合了宗教文化与图腾文化
说起宗教与图腾,人们可以追溯其起源到民间的祭祀与古老的巫术活动,这是人民对世界最为古老而朴素的认识,并不盲目的等同于我们所说的封建迷信活动。在古老的社会活动中,人们对自然力量的认识是逐步的,最初人们只能够借助祈祷来表达对运用自然力量的渴望,因此,很多民间音乐都来源于这种民间崇拜。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的宗教信仰与民族崇拜都不尽相同,因此,民间音乐所表达的内涵也各具代表。民间音乐的传承,也是对一个民族原始崇拜的保护。
二、民间音乐传承的价值与重要性
1、强化民间文化观念
民间音乐的传承,可以使我们更加重视历史悠久的民间文化,从研习民间音乐中领会民间文化的瑰丽色彩。在这个追求外来文化盛行的时代,人们都把目光投向新奇的西方文化,从而对我们自身古老而又珍贵的民族民间文化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忽视。这是每个民族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的,对外来文化的好奇促使了本民族文化一定程度上的遗失。因此,民间音乐的传承,其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通过一种无国界的音乐形式,达到了强化民间文化观念的作用。以一种心灵上的沟通方式,再现了遗落在生活中的某些民间文化元素,使我们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更能够体会它背后强大的精神内涵。
2、保护地域文化遗产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民间音乐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流传,并具有鲜明的该地域文化代表性。一些民间音乐形式,例如,信天游就非常具有地域代表性,它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是黄土高原孕育出的一朵艺术之花。信天游,融合了黄河水的奔腾,黄土地的广阔,是一种大气蓬勃的民间音乐形式,其艺术价值具有相
当显著的地域特征。诸如信天游一类的民间音乐比比皆是,对这类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不但可以保持这一地域的原色文化,同时也可以将这些无形的文化以音乐、音符为载体得以代代相传。3、拯救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我国的民间音乐很大程度上借助了少数民族文化的诸多元素,其中语言元素是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与语言,在民族民间音乐中都有很好的体现,传承民间音乐也是在拯救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纳西古乐,很多人都知道是云南纳西族的音乐,但很少有人知道纳西古乐其实来源于汉族,融入纳西族文化之前,还曾经有过汉族经文的配唱,可惜在传承的过程中逐渐被弱化,最终演变为单纯的纳西族民乐。由此看来,音乐的传承过程中是会引发语言文化的转变的,因此,我们在民间音乐传承的过程中,也同时也是在拯救濒危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很多少数民族汉化程度逐渐加深,很多少数民族文字已经失传,音乐却能够以口头的形式将语言发音流传下来,因此,民间音乐的传承也是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结语
长期以来,人们对各种现代音乐形式趋之若鹜,但却对民间音乐的传承有所忽视,并不是国外的古典音乐才是艺术奇葩,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同样具有非凡的传承意义。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出发,民间音乐所代表的民俗文化、语言文化、社会文化都是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元素,同时也是我们研习民间音乐的根本出发点。因此,我们必须充分重视民间音乐这朵艺术奇葩,使我国深厚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与发扬,并能够在世界音乐艺术殿堂上点亮一盏长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