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2002年开始实行人才居住证,本意是想通过此种办法在现有的户籍制度下为上海引入更有竞争力的人才。在2013年后,人才居住证制度又变为居住证制度,最大的变化就是对居住证持证人的& 条件管理&相对弱化,取而代之的是通过设置相应的指标体系,对持证人进行& 积分管理&。根据施行的《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居住证实行& 积分制&,持证人可凭分值享受子女教育、社会保险、证照办理、住房、基本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等公共服务待遇。
办理过上海居住证的人都知道,当你想申请居住证时,就必须提交身份证,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身份证那就无法办理居住证。从这个意义而言,身份证和居住证两个证件只需要一个即可。更为重要的是,如果非户籍居民是一般家庭户也就罢了,他可以让其家人将户口簿寄送过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很多非户籍居民也是集体户,这就意味着他必须回原籍才能够办理——而这已经和为了方便办理护照的初衷相违背,有时间回原籍办理户籍证明,为何还要在这些城市申办护照?
很多人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办理不了上海居住证。尽管《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规定只需要& 合法稳定居住&和& 合法稳定就业&就可以申领居住证。但& 合法稳定居住&需要一系列文件进行证明。《上海市居住证申办实施细则》规定& 合法稳定居住&需要提交拟在本市居住6个月以上的住所证明。而该《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 (1)居住在自购住房的,提供相应的房地产权证复印件(验原件)。(2)居住在租赁住房的,提供由房屋管理部门出具的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证明复印件(验原件)。(3)居住在单位集体宿舍的,提供单位出具的集体宿舍证明。(4)居住在亲戚朋友家的,提供居(村)委出具的寄宿证明。&看起来这些规定都不过分,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租赁住房群体的房东往往不愿意配合租客进行房屋租赁登记备案。于是这部分群体尽管有& 合法稳定居住&,也无法获得住所证明。
也正是如此,尽管上海的居住证制度推出这么多年,但是办理的人员并不多。原因就在于对很多群体而言,它们可能永远无法获得& 合法稳定居住&的证明。
如果你还在纠结办不了上海居住证,中国培学通给你满意的服务!
在居住证要求上,上海比北京难!
具有实质性影响的是社保缴费年限。记者梳理发现,北京要求的社保缴费年限与上海一致,均为7年。而广州要求4年。北京和上海相比更加严苛,要求& 连续缴纳社保满7年&,& 连续&两个字将不少人挡在了门外。
在社保缴费年限的要求上,北京更难!
北京和上海社保7年的规定,跟国家对特大城市人口的限制有关。2014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其中规定城区人口300万到500万的大城市在设定落户条件时,对参加城镇社保年限的要求不得超过5年。而北京和上海作为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自然会规定得更加严格。
北京大学杨开忠教授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管理办法》规定& 连续缴纳社保满7年&,这是由北京的首都功能定位决定的。& 北京的人口矛盾在全国最为严峻,北京市未来首先要控制人口增长,在这个目标下来设定积分落户制度,需要以相对严格的办法控制人口过度向北京集中。&
上海强调博士和高端人才,北京更多地给普通劳动者落户机会
李国平并不认同将各个城市的积分条件拿来进行对比,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各地积分设置不具可比性,每个地方情况不同,提出落户的要求也不一样,导致最终落户的人群也不一样。
这从北京上海两地所设定的分值可见一斑。比如,上海规定,持证人年龄在56~60周岁,积5分;年龄每减少1岁,积分增加2分。在上海年龄指标最高分值30分。但在北京,不超过45周岁,只能加20分。在年龄分值上,上海积分似乎更容易一些。
在学历方面,北京规定:大学专科(含高职)10.5分,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硕士学位26分,研究生学历并取得博士学位37分。而在上海,学士、硕士和博士能够分别获得90、100、110分。这意味着,在上海博士毕业生很容易就能够取得上海户籍,而在北京,博士毕业生要拿到北京户口就比上海要难得多。
#除了博士的110高分值,上海的专业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指标的分值比博士还高,达140分,这也是上海落户积分项目的最高分值;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分值在北京的征求意见稿中,还可加5分,但在《管理办法》中已经不见踪迹。
& 上海更看重博士学历和高级人次,而北京更强调来这儿工作的时间,更多地关注于普通劳动者,给普通劳动者一个落户的机会。&在李国平看来,北京给予博士的分值并不很高,只要在北京多工作几年就能赶上博士的积分。
我们不妨粗略计算一下:在北京,本科与博士的积分相差22分,按照北京每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满一年积3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个本科毕业的人只需在北京多工作8年,就能赶上甚至超过博士的分数。
学历高肯定是有利的,但北京不完全唯学历论,博士最高也就37分,其他项之间的分值相差也不那么悬殊。& 可以说,照顾了方方面面社会各界普通民众的需求,更看重一个人长期在北京工作所做的贡献,很多人都有机会落户。&李国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即便一个人什么学历也没有,可能就是一个环卫工人,如果在北京工作了一二十年之后,也有可能落户北京,因为他在北京工作时间长,为北京做的贡献大。&
北京从& 逆势减分&变成& 顺势加分&, & 城六区&外落户导向明显
在减分条款方面,记者注意到,原来的征求意见稿中的大多数减分内容已被去除,比如,在疏解行业就业、迁入城六区居住和就业、企业信用记录等重大减分项被去除,《管理办法》中只留有行政拘留记录减分和涉税违法减分两项内容。
不仅北京,上海的积分落户办法中也有减分事项。北京和上海的区别在于,上海仅规定有行政拘留和一般刑事犯罪记录行为的减分。而在北京,除行政拘留外,还专门规定有涉税违法行为记录的个人、企业法人和个体工商户经营者,申请积分落户的,每条记录减12分。
除了将原来征求意见稿中的大多数减分内容去除,《管理办法》也在一些项目上增加了分数,从& 逆势减分&变成了& 顺势加分&,这更多地体现在& 职住区域指标及分值&。
《管理办法》规定,申请人居住地由城六区转移到本市其他行政区域的,每满一年加2分,最高加6分。申请人就业地和居住地均由城六区转移到本市其他行政区域的,每满一年加4分,最高加12分。
& 显然,征求意见稿希望通过职住区域等指标进行人口疏解,控制中心城六区的人口规模,更多地希望被落户的区域在城六区以外。因为现在北京城六区的人口实在太多了。&李国平说。
#城六区的& 人口控制&目标是什么?在北京市的&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除了提出将全市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外,还提出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左右。
统计显示,2014年城六区常住人口为1276.3万人,要实现& 十三五&期间实现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左右的目标,也就意味着城六区的人口将减少近200万。
近年来,为解决人多、特别是城市中心区人多的问题,北京控增量、疏存量,发挥非首都功能疏解对人口调控的带动作用,推动& 人随产业走、人随功能走&。其中城六区在不断地坚持调整疏解、降低人口密度方面已经取得成效。
在7月17日举行的北京市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城六区人口同比减少11万人,出现了由增到减的& 拐点&。在首都近几十年发展历程中,城区人口减少的现象是首次出现。
即便如此,要实现人口减少目标并不容易,& 由此,在城六区以外落户加20分的导向性,就不难理解了。&李国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