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美,美于形,美在广西海事绚丽的风采、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
壮美,美在骨,美于广西海事人引领时代、爱岗敬业、开拓创新风采。
晒壮乡景不如识壮乡人
看壮美风情更要赏海事风采
广西海事局
★
第一届“壮美海事人“
创新之星丁张平
简介
丁张平,江苏大丰人,中共党员。1987年出生,2011年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东部地区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通过国考进入广西海事系统,并志愿来到西部少数民族偏远地区三江。在三江的六年里,他下渡口、登船头、进学校、走村寨,为三江海事事业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2017年11月,来宾海事局正式挂牌成立,丁张平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加入了来宾海事局这个新家庭,并主动请缨调岗到自治区重点贫困县武宣,和同事一同挑起了来宾海事局船舶业务量最大的武宣海事处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重任。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广西海事局第一届壮美海事人丁张平,看看他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
主要事迹
初入海事,真抓实干,改写侗乡木制渡船历史
2014年底,辖区内100多艘渡船全部由木质改为标准化钢质渡船。一艘艘统一标识,统一着色,统一铭牌,统一检验标准,配备持证船员的标准化的钢质渡船驶进了侗乡苗寨,穿梭于桂北崇山峻岭间。丁张平的坚持与实干,让侗族同胞告别了千百年的木质小船,“侗族之乡”结束了千百年来水上交通出行靠手划木质船舶的历史。
渡运
为了实现渡船证书齐备、安全设施齐全、船员持证上岗的这一理想,进入海事系统后,丁张平一方面走村入户做工作,普及安全知识及法律法规,宣传使用钢质渡船的好处,说服船员参加内河船舶驾驶员培训;另一方面,他通过实地考察,收集三江辖区各渡口渡船渡工的详细资料,汇报地方政府争取政策支持。
拆解
经过几年不懈地努力,2014年,三江海事部门联合地方政府拆除木质渡船10多艘。
木改钢
2014年12月,三江“木改钢”船舶改造工程顺利完成, 69艘价值900万元新造钢质渡船全部投入使用,结束了木质船舶渡运的历史,三江群众终于有了自己的平安渡,放心船。
风雨无阻,坚守一线,侗乡里的海事人
对于偏远地区的群众,他倡导“交心式”执法和交流,通过耐心细致的教育,将法律法规、安全知识送到每一位群众手中,送进每一位侗乡人心里。乡亲村民亲切地称他为“侗乡里的海事人”。
情暖回乡渡
丁张平和同事们在渡口搭建海事青年服务志愿者服务站,架起锅炉,向过往群众送上姜糖水、糖果点心和水上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单,为上下渡的群众送去温暖。
知识进校园
丁张平在当地牵头开展了水上交通知识进校园活动,把一堂堂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课带进了每一所民族学校的课堂,成为了当地的“明星老师”,每年为近300名老师与学生讲授水上交通安全。为学子的安全,他牵头建立“平安校船2+3”无缝隙监管模式,实现了闭环管理;印制了水上安全知识作业本、创编了“水上安全三字经”和微电影宣传片。六年多以来,辖区校船营运安全,未发生一起人员伤亡事故。
险情就是命令,水上卫士保平安
无论山高水远,严寒酷暑,丁张平都一直坚守在基层一线,挥洒汗水,奉献青春。进入海事以来,他与同事一起,应对重要节假日、应急抢险、搜救、抗击冰雪灾害、排除航行安全隐患,参与应急抢险和救助110余次,成功救助群众200余人。
主动调岗贫困县,最美海事再起航
2017年11月,来宾海事局挂牌成立,丁张平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主动调岗到自治区重点贫困县武宣。
在新的岗位上,他一如既往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精神,开始筹备创建“丁张平工作室”创新监督模式,提升辖区水运安全环境,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在他的感染与带领下,来宾海事局凝聚了一帮年轻人,筚路蓝缕,以创业精神在各岗位无私奉献,服务壮乡。无论是侗乡渡口渡船还是武宣繁忙的货运船舶,丁张平用青春与热血默默奉献,用辛劳和汗水铸就了水上交通的平安,用自己的一份赤诚为民族团结与发展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也为广西海事三年争先进位攻坚行动新形势下海事青年敢于担当树立了标杆和榜样。
信息来源:来宾海事局
审核:莫卫华
编辑:钟子然
-文末征稿-
2017年广西海事微信公众号创号以来,记录了许多广西海事系统的动态资讯和海事风采。广西海事微信粉丝平台,为您提供发声的的平台。每一个你,都是故事的主角,快来投稿吧!
投稿邮箱
3064076728@qq.com
1.题材:可以是“水上交通安全”、“海员日记”、“船员心声”,也可以是与海事相关的文学、影视作品节选。
2.体裁(包括但不限于):小说、诗歌、散文、摄影作品等。
3.字数:300字以上,具体视文章内容为准。
4.作品必须原创,不得抄袭、套改;投递文档请采用“标题+姓名”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