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上海房产新政落地那天,我刷到朋友圈里好几个朋友感慨“亏了”——有人熬了5年社保凑够积分落户,有人为了上海户口放弃老家宅基地,结果新政一出,没户口也能在部分区域买房,大家瞬间觉得当初的辛苦“不值当”。其实不止他们,那段时间“上海户口含金量下降”的话题刷爆全网,不少落户人都有点破防。但冷静下来想想,户口红利真的成“时代眼泪”了吗?未必,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说,看看新政下上海户口到底还有啥用。
先说说为啥大家会“破防”,核心是房产新政打破了“没户口就没法在上海买房”的固有认知。之前上海执行严格的限购政策,非上海户口得交满5年社保或个税才能买1套房,还只能在限定区域;但去年新政调整后,像临港新片区、五大新城这些区域,非上海户口只要交满1年社保或个税,就能买1套房。这一下,很多人觉得“落户的意义少了一半”,尤其是当初为了买房才拼命落户的人,难免觉得“亏了”。
我朋友小周就是这样,他2024年为了在上海买房,辞掉老家稳定工作来上海打拼,每天加班到半夜,就为了凑够积分落户。去年新政出来时,他刚拿到户口没半年,看着身边没落户的同事也能在临港买房,他跟我说:“当时真有点后悔,觉得熬这几年不值。”但后来他给孩子办入学手续时,才发现户口的用处远不止买房。
其实大家都忽略了,上海户口的核心价值,从来不止“买房资格”这一项,教育、医疗、养老这三大福利,才是户口真正的“硬通货” 。就拿教育来说,上海的公立学校招生,优先录取有户口且房产对口的家庭,非上海户口的孩子要么得挤民办学校,要么得等公立学校有空额,而且中考时,非上海户口的孩子想考上海的重点高中,门槛比本地户口高不少。小周去年给孩子办小学入学,拿着户口和房产证去社区学校,当天就办好了手续;而他同事没落户,虽然在临港买了房,孩子入学还得提交社保缴纳证明、居住证,最后只能分到离家两公里的学校,每天接送都得花一小时。
医疗福利也很明显,上海户口的居民能享受更完善的医保待遇,比如门诊报销比例更高,住院起付线更低,还能享受一些本地特有的医疗补贴;非上海户口的居民,虽然也能交医保,但报销范围和比例会受限,而且退休后要是没落户,还得把医保转回户籍地,享受户籍地的待遇。我邻居阿姨是上海户口,去年做心脏手术,总共花了12万,医保报了9万多,自己只花了2万多;而她老家来上海帮衬的亲戚,没落户,同样做类似手术,医保只报了6万多,自己多花了3万。
还有养老,上海的养老金水平在全国算靠前的,2024年上海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能到4800多元,而且每年上调幅度也比不少地方高;非上海户口的居民,要是在上海交满10年社保,退休后能在上海领养老金,但要是没交满10年,就得回户籍地领,待遇会差不少。我姑父是上海户口,退休后每月领5200多元养老金,足够他和阿姨日常开销;而他老乡没落户,在上海交了8年社保,退休后回安徽老家领,每月只有2300多元,生活质量差了一大截。
再说回房产新政,虽然没户口也能在部分区域买房,但想在上海核心区域(比如徐汇、静安、浦东核心地段)买房,还是得有户口或交满5年社保;而且有上海户口,买房时能享受更低的贷款利率,办理贷款手续也更方便。小周后来想在浦东买套改善房,因为有上海户口,银行给他批了4.2%的贷款利率,比没落户的同事低了0.3个百分点,算下来30年房贷能少还10多万。
其实新政不是“削弱户口价值”,而是让上海的落户和购房政策更灵活,既给了没落户的人买房机会,也没取消户口的核心福利。那些觉得“亏了”的落户人,只是暂时没用到户口的其他福利,等涉及到孩子上学、自己看病养老时,就会发现当初的辛苦没白费。
你身边有没有在上海落户的朋友?他们觉得新政后户口还有用吗?要是你有机会在上海落户,会优先考虑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我是彩虹的微笑,我每天会分享社保知识。感谢大家的喜欢和关注,咱们明天见